此書《絕命臥底》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但精神可嘉,請勿對號入座!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已經公布,中央政治局做了長篇說明,特別用兩段文字來解釋國家安全委員會。筆者用比較簡明的方式來解讀這兩段內容,從中分析中國“國安委”的作用與價值。
中央將設立“國安委”放在長篇說明的第九個要點進行論述,闡述的內容主要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隻有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當前,我國麵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而我們的安全工作體製機製還不能適應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需要搭建一個強有力的平台統籌國家安全工作。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已是當務之急。”“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職責是製定和實施國家安全戰略,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製定國家安全工作方針政策,研究解決國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從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中央強調國安委和改革的關係,意味著國安委的設立既是對過去改革經驗的總結,也是為了確保今後改革更加順暢的一個保障性機構。它雖然並不實際參與改革工作,但是對國家內外安定會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用一個形象的詞來說,就是“安全之盾”。在這塊盾牌後麵,改革才能拚出一條路來。對“國安委”基本作用的定調,符合中國今後一段時間內社會發展的邏輯趨勢。
其次,國安委的職能雙向特定:對外維護主權安全,對內維護政治安全。這種維護“雙安全”的表述在講話中表現為,“我國麵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主權安全涵蓋的範圍包括領土安全、國家基本利益維護、中國外部環境的確保等。政治安全涵蓋的範圍包括政權安全、社會穩定、民族宗教政策的確保和戰略機遇期的維護等。這種“雙重壓力”就是產生國安委的動力。
第三,國安委將有效應對未知風險。中央的表述為,“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這說明中央對未來中國可能存在的風險判斷有所上升。這種判斷應對的就是國安委的“雙安全”職能。未知的風險在對外而言,很可能是外部勢力對中國主權挑戰風險加大,中國海外政治經濟利益可能受損;對內而言,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執政難度或將加大,網絡文化等公民社會建設的不確定性也將提高。
第四,中央坦誠目前的中國存在“安全困境”。他表示,“我們的安全工作體製機製還不能適應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需要搭建一個強有力的平台統籌國家安全工作。”因而,國安委的設立說明中央加強權力的統一調度和掌控,以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風險的挑戰,避免巨大的溝通成本帶來的“雙安全”損失。這既有對過去國家安全工作反思的意味,承認有些問題已超出傳統安全部門和體係的能力、職權、規則的範圍,因而必須跟上時代的變化趨勢。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安委”作用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