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29歲,網吧管理員,也就是平時大家嘴裏喊的最多的“網管”。
29歲還在網吧裏當網管混日子,足見王濤混的不太好,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全中國有幾十萬個人都叫王濤,最起碼說明王濤的父母在取名字的能力上就很普通,說的沒錯,王濤的父親就是普通工人,母親是農民,後來嫁給王濤的父親,隨著王濤的父親進了城,沒什麼工作,後來街道辦的熱心人幫助給找了一個在菜市場打掃衛生的活計。
這樣的家庭條件和環境,當別的孩子參加各種班,什麼鋼琴班,跆拳道班,薩克斯班等等,從小接受的是雙語教育,平時接觸的都是社會精英人士,或者官員。從小耳濡目染。這些孩子從小就建立了自信,也見識了高層次人士之間的交流,起步自然就高。或在父母的安排下出國深造,或者進入正府部門,最次的也能憑借從小學會的舞蹈音樂體育等技能去混個輔導老師什麼的。而這些,都是王濤不具備的,他的父母壓根就沒有多餘的錢給他報這些班。
王濤從小到大接觸到的最大的領導除了街道辦主任,派出所所長,就是學校的校長了。這導致王濤跟鄰居二大伯三大叔四大姨媽遇上時候還能扯幾句,遇上陌生人或者有點社會地位的人,就會緊張的連話都說不好。總之,王濤混的不咋地。
王濤之所以能在網吧混個網管的工作,還得益於他唯一的愛好,打遊戲。家庭原因,王濤上網的錢很少,別的孩子都有早餐費,而王濤是走讀生,早餐得自己做,菜都是他母親頭天晚上從菜市場帶回來的便宜貨或者免費貨或者一些熟悉的商販白送的。當然,錢嘛,或多或少,總是有的,就算再少,擠擠總是有的。錢不多的問題就是跟幾個同學一起去網吧上網,總是他先下機,因為沒錢嘛,王濤的同學富裕的不多,物以類聚,王濤長的也很普通,他的朋友也沒有富二代官二代,偶爾一次兩次借給他點錢,也不可能長久的幫他。
事情的轉機是高二那年,因為王濤所在的學校初高中是在一起的,王濤從初二開始混網吧就一直混著所名叫“東升網吧”的地方,四五年混下來,跟老板也熟悉,沒事也能聊幾句。高二下學期的時候,王濤在上網時,遇到一個在菜市場賣菜的商販過來揪她兒子,她兒子還未成年,但是長得人高馬大的,怎麼看也不像未成年,來了就說沒帶身份證,開個臨時吧。老板也沒多想,然後就經常來上網打遊戲。這回給他母親抓到現行,這賣菜出身的就是悍,抓著網吧門口的掃帚就砸,人高馬大的兒子倒是老實,乖乖的挨了幾下,看母親打的差不多了,撒丫子扯乎。怒氣未消的女商販母親也心疼兒子,打幾下出出氣,也就差不多了,於是把矛頭指向網吧,要舉報網吧收留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