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隨著美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指揮的“聯合國軍”於1950年9月15日在朝鮮仁川登陸,朝鮮戰局立即發生了逆轉。預感到形勢不妙的金日成馬上請求蘇軍空中支援,斯大林當時滿口答應,後由於擔心與美軍正麵交戰,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承諾。
9月28日,漢城重新淪陷。
9月29日,美軍進抵三八線。
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
10月19日,美軍占領平壤。
戰火向中朝邊界鴨綠江滾滾燒來,正當斯大林對朝鮮的戰局變得絕望之時,已經看清當前形勢的毛澤東決定在美國對中國從台灣、越南、朝鮮三個方麵的戰略包圍中選擇朝鮮戰場與美軍進行一番遲早要發生的較量。於是決定組建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
素來不畏強敵的毛澤東當然也看到了中國人民誌願軍身上的劣勢,裝備落後,尤其缺少空中掩護。因此他在政治局對出兵朝鮮問題作了初步的討論之後,便立即派周恩來、林彪前往蘇聯請求支援,履行當初對中國的承諾。可是斯大林除了答應提供槍炮等武器裝備外,在派出空軍問題上再次找借口退縮了。斯大林甚至悲觀的請周恩來轉告毛澤東,準備讓金日成的主力部隊撤往中國東北建立流亡政府。
毛澤東決心已定,並在10月1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會議上堅定地宣布:“無論有天大的困難,即使蘇聯暫不出動空軍,誌願軍渡江援朝不能再變。”10月19日由中國人民誌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率領的誌願軍在安東、輯安開始秘密渡江。
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人民不畏強敵的英雄氣概和寬廣的胸懷,或許引發了斯大林的一絲愧疚,斯大林被感動了。原先他擔心毛澤東是第二個鐵托的顧慮煙消雲散,於是他下令向中國派出空軍。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強大的美國空軍令彭德懷領導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吃盡了苦頭,被迫晝伏夜出,尤其是後方補給線遭到了嚴重的威脅。如果部隊的糧食、彈藥等物資不能得到及時的供應,將嚴重影響戰爭的勝負。終日焦慮的彭德懷一麵加緊催促蘇聯增加空軍兵力,一麵催促中國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加緊誌願軍空軍的組建和戰鬥訓練。
1950年11月15日,斯大林主動給中國方麵來電:為加強誌願軍後方蘇聯空軍對美國空軍的作戰能力,擬增派120架米格—15戰鬥機分兩批來華,並將蘇聯空軍在華的師一級指揮機構改成軍一級指揮機構。
1951年2月3日,斯大林應彭德懷的要求,複電同意派遣兩個蘇聯殲擊機師“在別洛夫將軍的指揮下進入朝鮮境內作戰,以掩護中朝軍隊的後方。”
1951年3月15日,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簡稱空聯司)在遼東省安東(今遼寧丹東)成立,劉震任司令員,隨後成立了轟炸機指揮所和強擊機指揮所。受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雙重領導。12月,因作戰任務變化,撤銷轟炸機指揮所和衝擊機指揮所。1952年1月16日,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與東北軍區空軍機關合並。在安東組織領導誌願軍空軍部隊的機關,對內稱東北軍區空軍機關第一梯隊,對外仍稱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為了鍛煉組織指揮能力,取得指揮作戰經驗,9月,華東軍區空軍指揮機構接替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的作戰指揮任務。11月,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任中朝聯合空軍代司令員。1953年1月20日,空軍第2軍軍部、空軍第3師等8個航空兵師和浪頭場站等單位,劃歸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建製。4月,聶鳳智任中朝聯合空軍司令員。成立安東防空區司令部,歸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建製。成鈞兼任空聯司副司令員和安東防空區司令員。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朝鮮戰爭結束。12月,東北軍區空軍司令部接替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