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春節除夕,在中國東北某城市的一套三室兩廳房間內,一家老少三代人圍坐在餐廳的餐桌四周。桌子的上首坐著一位七十多歲的銀發老者,原為某工業大學外語係主任的傅雲龍,現已退休。下首坐著老者的女兒,三十多歲,一副精明強幹的外表,帶著點洋氣的高級白領造型,目前就職於美國某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中國方麵的業務。老者左側坐著老者的兒子,年令四十多歲,一身書卷氣,現就職於某大型軍工企業,從事技術工作。老者的右側坐著兒媳和孫子,兒媳現為一名大學老師,孫子傅曉陽則剛上初中。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幾句過年話說過之後,也才晚上七點多鍾。由於距晚上八點鍾全國人民津津樂道的央視春節晚會開播還有一段時間,大家便將談話的焦點轉到了正在上初中的傅曉陽的學習問題上。傅曉陽人小鬼大,看到大家談話的矛頭對準了自己,雖然平時耳朵已經聽出了繭子,心中煩的要死。但大過年的又不好掃了長輩們的興,總得應付差事,聆聽教誨一番。但隨後又一想,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到這裏,傅曉陽便主動站起身來,麵對全桌的人大聲說道:
“我知道各位長輩接下來又要對我進行諄諄教導了,在這裏我先向各位表一下決心。”說著便舉起右手做宣誓狀:
“少年強,則中國強,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背起了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你還別說,他這一招還真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由於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寫的很有氣勢,再加上他聲情並茂的朗誦,每個人都停下碗筷欣賞起來。傅曉陽見狀,朗誦到最後在結尾處竟用起了革命語錄:“我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讀毛爺爺的書,聽毛爺爺的話,照毛爺爺的指示辦事,做毛爺爺的壞孩子。”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傅曉陽見效果不錯,眼珠一轉,馬上說道:“我給大家講個段子,在講這個段子之前,我想請教在座各位有誰知道《揚基——杜德爾》這首歌?”
“我知道”媽媽搶先答道:“不就是電影《百萬英鎊》裏傻傻的大力士保鏢出場時放的那段音樂嗎?51123132,51123175,511234321,75671,67656716,5654345, 67656716, 51721。”說著還哼起了那段輕快、詼諧的曲調。
“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應該是一首英格蘭民謠改編的美國歌曲,歌名譯過來應該是《傻瓜,美國佬》 ”教英文的爺爺說的顯然更專業一些。
“沒錯,這首歌名翻譯的通俗一些,就類似於中文的王大傻子、美國大傻帽,內容也基本上是對土老帽的諷刺挖苦,但這首歌在美國流傳卻很廣,僅次於美國國歌。舉個例子,在法國某著名作家創作的科幻小說開頭,描述了一幅奇異的畫麵,一個英國人和一個美國人在位於安大略湖與伊利湖之間的這片土地上,空中有一支銅號發出的樂曲在回蕩,英國人說是《大英之治》,而美國大兵卻堅持說是《揚基——杜德爾》,為此兩人爭持不下,最後鬧到決鬥的地步。可見《揚基——杜德爾》這首歌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我也奇怪這首歌為什麼這麼受美國民眾的歡迎,也許這就是美國人特有的勇於自嘲的特色文化吧!”已經加入美國國籍的姑姑對這首歌的了解明顯更多。“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姑姑似笑非笑的麵向侄子問道。
“沒有什麼可補充的了,各位不愧是我的長輩,晚輩自愧不如,不敢班門弄斧。”其實傅曉陽的主要話題並不是這首美國民歌,這首《傻瓜》美國民歌隻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鋪墊,傅曉陽見第一步目的已經達到,接著話鋒一轉,“那麼請問哪位大人聽過中國的《揚基》歌?”
幾位長輩麵麵相覷,一時無語。見此情景,傅曉陽有點得意,於是把矛頭指向了一直沒有吭聲的爸爸,“爸,你聽過中國的《傻瓜》歌嗎?”
“當然沒有”,知子莫若父,爸爸心知兒子隻是借題發揮,也不點破,接著說道:“美國在南北戰爭內戰時期,北方軍一路唱著《傻瓜》歌打敗了南方佬。我國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雖然也創作了大量的歌曲,可是像這種具有自嘲調調的歌曲我卻沒有聽見過。”
“對,你知道,你現在就給大家唱一遍,唱得不對可要罰酒三杯喲?”姑姑假裝威脅著傅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