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前塵(1)(1 / 2)

靖貞二十九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剛進入十一月,就已連降暴雪,寒風夾著鵝毛大雪肆無忌憚地席卷了天地,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龍耀國第九代君王駕崩。就此,也開啟了醞釀已久的帝位之爭。三皇子懷信王控製了宮中禁軍,秘不發喪,首先挑起了爭霸的序幕,矛頭直指太子,聲稱太子寡德,皇上有意廢太子,卻被太子軟禁。進而,懷信王囚禁了太子和實際已為太後的皇後,然後假傳聖旨以勤王除寇之名,命撫遠將軍李明放調山西大營的官兵入京。

這讓李明放麵臨一個艱難而殘酷的選擇,接到聖旨後,他就將自己關在山西大營的軍帳中。當年皇上尚在春秋鼎盛時期,懷信王多方斡旋,最終求得皇上指婚,將女兒敏柔郡主嫁給自己的長子李勁節,李明放明白他此舉的動機,意在自己手中二十萬大軍的兵權。這樁婚事李家無力推卻,從那時起李明放就知道,無論他願不願意、承不承認,他與懷信王已然是同一個陣營的盟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前方已是千丈懸崖,身後尤有萬仞峭壁,進則粉身碎骨,退又無路可退。軍帳中的燈光徹夜未熄,淩晨時京城傳來的一個消息促成李明放做出了最終的決定。這個消息就是:敏柔郡主誕下了李家的長孫。短暫的喜悅後,李明放邁著沉重的腳步走出軍帳,他沒有時間為這個孫兒起名字,就率兵踏上了勤王的征程。隻能放手一搏了,既然退無可退,那便祈求進一步可以絕處逢生。這是一場豪賭,而自己堵上的是身家性命和生前身後的尊榮。一場血雨腥風在那個異常寒冷的冬季席卷了整個龍耀國。處境最艱難的是與太子一母同胞的弟弟七皇子逸軒王沐瀾澈。兄長們要不就摩拳擦掌為了那個無上的榮耀爭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要不就隔岸觀火、明哲保身,隻等著哪個兄弟登基,再俯首稱臣。逸軒王作為太子唯一的同母的弟弟,沒有獨善其身的退路。父皇新喪,母後和太子被囚,讓他無法置身事外。

捍衛皇室的尊嚴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逸軒王的身上,溫潤如玉的人披起戰甲,握筆揮毫的手此刻緊握的是一杆銀槍,槍頭下的紅纓火焰般灼痛了他的眼睛,它將飽飲鮮血,那鮮血來自他血脈同生的兄長。他沒有權利逃避,繼續去做他的悠閑王爺,這也早已不是他一個人的生死榮辱。他隻有背水一戰,為了家人求一條生路,一如迎麵策馬而來的李明放。

二人雖然一個是太子一母同胞的弟弟,一個是三皇子的兒女親家,立場上是對立的,但彼此之間卻並沒有個人恩怨。恰恰相反,李明放欣賞沐瀾澈清心淡泊、遺世獨立,沐瀾澈也敬佩李明放忠義勇猛、剛直不阿。誰料二人竟在此種境況下相遇,來不及感歎,隻能銀槍一挺,戰到一處。

京城成了廝殺的戰場,屍橫遍地,滿目瘡痍,鮮血浸透了長街,城中的血腥之氣經月不散。這場奪嫡之戰史稱“靖貞之亂”。戰役最終以逸軒王率領的兵馬獲勝而告終。懷信王伏誅,李明放負傷被俘。太子獲救登基,改年號宣平。

自古以來,宮變以殺戮開始,也必將以殺戮終止。新皇登基,頭一件事便是誅殺亂臣賊子。正所謂成王敗寇,首當其衝的便是奉旨勤王的李明放,勤王成了謀逆,全家獲罪,株連九族。

在天牢最陰暗肮髒的死囚室裏,剛滿十二歲的李勁業蜷縮在角落裏,瑰麗璀璨的眉眼此刻卻是黯淡呆滯。他怎麼也想不明白,仿佛隻是一瞬間,自己的天地怎麼就變了顏色?一生戎馬、戰功無數的父親成了謀逆的亂臣賊子,滿門忠烈、世代榮耀的李氏一族家破人亡,自己這個昔日身處雲端的少年,如今成了階下囚。

更為諷刺的是,勁業與逸軒王沐瀾澈的獨子沐長風曾是最好的朋友。那是一個溫和謙禮的少年,小小年紀就氣韻高華、不染纖塵。勁業與長風自幼相識,一動一靜,性格迥異的兩個人竟成了莫逆之交。雖然兩家的關係隨著朝中的局勢而日益緊張,家人也反複叮囑不要與對立陣營的人走得太近,但是少年心性裏,隻有興趣相投,政局上的叵測未能對他們的友誼產生絲毫影響。加之葉瀾澈淡泊高遠,對朝政並不熱衷,而李明放俠肝義膽,也不是苟且鑽營之人,因而並未對孩子間的交往嚴加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