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驚鴻一舞君心傾(1)(2 / 3)

鄭十三娘子隻是搖頭不再與她爭辯。從此鄭十三娘便在了永巷中,日日教導了周惜若練舞。每日天不亮她便命她起身,拉筋踢腿,甚至讓她開始練氣。前幾日周惜若練完,痛得起不了床。鄭十三娘卻毫不憐惜,每日加重練舞的分量,饒是周惜若心性堅韌也吃不消,連聲哀告。

鄭十三娘道:“要成為人上人就必須付出比旁人更多的代價。宮中舞伎不下一百人,個中翹楚不下數十人,她們皆是從小就出類拔萃的人才得以進宮獻藝。蓮修儀若要讓人過目難忘,自然要多多勤奮。不然跳起來隻能貽笑大方!”

周惜若聽得她這說,心中動容,練舞越發堅定。永巷中日子枯寂,每日有事可做也不失一件可以度過這漫漫長日的消遣。

後宮日子平靜,朝中卻是另一番景象。秦國正式下了戰書,兩國陳兵邊境,十萬狄國騎做了先鋒,一路長驅直入,如一匹塞外來的惡狼撲到了晏然山西北,率先攻打了齊國的青穀嶺。狄人善戰,青穀嶺死守兩日後告急,龍越離連發十道調兵聖旨從青穀嶺沿邊州縣調集大軍前去增援。而另一邊秦國則在怒河以北搭橋強行渡河。怒河水勢滔滔,秦國驅趕千百頭牲畜入河,生生將一條怒河斷流,又花了兩日得以建起木橋,怒河對岸便是齊國第一條險關——鳳峪嶺,十幾萬齊國大軍麵對秦國來勢洶洶的架勢嚴陣以待。

齊國危在旦夕,而楚與齊兩代皆是姻親。楚太後派了使臣前去搬援兵。楚國皇帝允諾發兵十萬入齊增援,再撥糧草十萬石,銀錢千萬兩。至此,一場秦齊兩國之戰最後成了四國混戰。

齊文初三年八月,戰事紛起,天下生靈塗炭。終於印證了欽天監年初的預言:天狼星現,戰事起。

周惜若在永巷中看著那樹梢的果子漸漸紅了,不禁輕歎時光飛逝,這一兩個月當真是過得猶如做夢一般。鄭十三娘前來,命她跳一曲。周惜若依言跳完。

鄭十三娘看完,眉頭舒展了幾分:“果然是功夫不負苦心人,沒想到兩個月有餘蓮修儀已跳出了些許的韻味了。”

周惜若跪坐在她身邊,忽地問道:“有一件事一直在我的心中,想要問了鄭十三娘。”

鄭十三娘問道:“是什麼事?”

周惜若想了想才問道:“鄭十三娘可還記得前朝?”

鄭十三娘一聽,麵上笑意蕭索:“我怎麼不知道?前朝的後宮可是太後的天下。”

周惜若再問:“有一位從越國而來的舞伎,鄭十三娘還記得嗎?”

鄭十三娘一怔,不禁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她?你問她做什麼?時過境遷,提起她的人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我落到如今的地步隻不過因為與那個人相熟而已。蓮修儀還是不要再問了。”

她說著要匆匆離開,周惜若閃身擋在她的去路,美眸深深:“若我一定要問呢?”

鄭十三娘歎了一口氣:“問又能做什麼呢?她已病死,屍骨都不知埋到了哪裏。”

周惜若看定鄭十三娘蒼老的麵上,慢慢道:“隻要鄭十三娘記得的,都統統告訴我。”

鄭十三娘見她神色堅定,隻能點頭答應:“好。隻要蓮修儀想知道,我都告訴你。”

春去秋來,炎炎夏日終於過了。秦國渡過了怒河水,在鳳峪關與齊國十幾萬大軍僵持不下。安王奔赴邊關,領兵抵擋,再派了安王世子南宮慶前去守青穀嶺。狄國人十分彪悍,以一抵十,一連斬殺齊國五員大將,南宮慶見勢不妙,勒令青穀嶺大軍按兵不動,自己則龜縮在了城牆之後堅守不出。安王領兵與秦國作戰,各有勝負。如今是金秋時節,前邊戰事不可潰敗,一潰就如江河決堤,一泄千裏,齊國萬畝良田正是秋收時分,更是就此大大不妙。

戰火從晏然山一帶燒起,一路向東,千裏秦齊之地皆是戰場,傾國之戰兩國都十分吃力。龍越離命戶部清點國庫,卻發現國庫銀錢虧空不少。龍顏大怒,一連革了戶部十餘名官員。任命溫景安為戶部尚書,盡快想辦法填補國庫虧空的部分。溫景安年紀雖輕,但是聲明在外,此時是國之非常時期,楚太後自是不好插手。

齊國與秦國的戰事還在繼續。大小戰役十幾場,各有勝負。本以為就可以這樣一直持續下去的時候,忽地一日深夜,一道千裏加急的軍報敲破了夜的寧靜。

青穀嶺破!

狄國十萬鐵騎終於攻破這看似固若金湯的關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西北直插入齊國境內。南宮慶不戰而逃,帶著五萬精兵一瀉千裏。狄國鐵騎本就擅長追擊,南宮慶不思抵抗,反而潰逃,一路上被狄國騎兵以痛打落水狗之勢壓著打。不到三日已一連攻破沿途三州八郡。龍越離聞訊震怒,連發三道聖旨命南宮慶誓死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