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蝗蟲成災(1 / 2)

幾日後武落蘅才從其他宮女口中得知,喜鵲當天便被亂棍打死,丟去了亂葬崗,這對她是個不小的打擊,也是她第一次感到宮中危機四伏,人命如草芥。

她坐在簷下,靠著憑欄,呆呆的看著院中隨風飄落的樹葉,這麼快又到一年秋天了嗎?

“娘娘,您怎麼在這坐著呢,小心著了涼,陛下看見又要心疼了。”清蓮將單衣披在她的身上。

武落蘅依舊眼神發直的看著前方,喃喃的問到:“清蓮,你說她真是會為不被查出偷鳳釵的事便想要殺我嗎?”

清蓮也覺得喜鵲的事有些奇怪,別的不說單說她選的時機,眾目睽睽,陛下又在,這不就是自己找死,而且真正審查的時候不見她下手,反而暫時無事的時候,可是她又怕把自己的疑惑說出後,武落蘅更加會胡思亂想,便勸說道:“娘娘不必多想了,她平日就好吃懶做,我們正要打發了,沒想到她心腸如此狠毒。”

武落蘅看著飄落的樹葉疑惑的問道:“清蓮,你有沒有覺得,這樹葉落的有些奇怪?”

“現已是九月,秋風掃落葉合情合理呀?”清蓮不解,待仔細觀瞧才發現,葉子多事一半的樣子,根部像是被什麼東西啃過一樣。

“陛下!”蘇盛急忙跑進貞觀殿,火急火燎的回道,“回陛下,宮中亦出現蝗蟲啦。”

李隆基正在看各處呈報上來的折子,大部分地區都出現蝗蟲,現在正是秋收之際,若是不能有效控製蝗蟲數量恐怕今年要顆粒無收呀。

“快宣姚崇,戶部,工部尚書進殿。”李隆基煩躁的將折子扔在案上,從第一個折子到今日才三日時間,沒想到連宮中都有蝗蟲的蹤跡。

姚崇眾人上殿後,便與李隆基商量對策,姚崇主張全國全力滅蝗的同時搶收糧食,所有人員包括各地駐軍全部動員參與滅蝗。

對於他的這個提議李隆基很是讚同,不過也有些擔心,“姚卿所言甚是,隻是總覽規劃工作繁瑣,各部如果不能緊密配合,很難發揮作用。”

姚崇拱手上前,眼中卻異常堅定,“陛下,臣願承擔總覽職責,協同戶部,工部,兵部共同治理蝗災,力保今年秋收。”

李隆基點點頭,心中暗喜,果然自己沒有看錯人,姚崇的果斷也許就是抗災的法寶,既然決定要用他就不能遲疑。

“姚卿,朕就把百姓交給你了。”李隆基大筆一揮如行雲流水般在紙上親自寫下‘抗災總指揮’五個大字,交於姚崇,即日起姚崇總覽抗災事宜。

蝗災之事姚崇片刻不敢耽誤,迅速清理受災地區現狀,製定滅蝗政策,又張榜通告,凡滅蝗保糧者,賦稅可免,懈怠者,收地抄家獲罪。對於那些非農戶,協同滅蝗可賞,置之不理者,按照偷盜論罪。如此高壓政策下,各地均踴躍滅蝗。

不止是地方如此,中書省各級官員或有封地者均按照封地滅蝗情況賞罰,一時間簡直就是全國總動員,開展滅蝗行動。

姚崇連日奔波從一處到另一處,可謂是勞苦功高,李隆基遠在洛陽也不忘時時掛念,以表聖眷。

“大人,欽州刺史求見。”驛館士官通報,姚崇請對方在客廳等待,自己更衣後便匆匆趕來。

欽州刺史名叫武友慈,是武三思的遠方親戚,因此得了欽州刺史的職位,又因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李旦做妾,所以官職才能保到現在,不過近幾年中書省對外戚打壓嚴重,自己的日子著實不好過,難得因蝗災一事能接觸上朝中宰相想著能疏通疏通便來到驛館。

姚崇對他的認識也不深,不過看在同朝為官的份上,禮貌見見,“武大人,久仰。”

武友慈笑眯眯的走上前,深鞠一躬說道:“姚大人一路辛苦了。”

姚崇推手請他入座,自己則謙虛的說:“都是分內之事,何來辛苦。”

武友慈早已命人泡好鮮茶待一入座便端了上來,“聽聞大人近日勞碌奔波,特獻上白毛茶,為大人洗塵,小人本還準備了上等酒菜,奈何大人隻在欽州逗留半日,無法盡我之心呀。”

姚崇抿了口茶讚歎道:“白毛茶果然名不虛傳,清香幽醇,是上好的品種呀。”素人都知道姚崇愛茶,這武友慈也是事先做足了功課,“武大人不必客氣了,我還要趕路,待蝗災盡除,來日方長吧。”

武友慈聽此話也不好再說什麼,便讓人端上事先準備好的禮盒,小心翼翼的說:“欽州不算富饒,連蝗蟲都不太光顧,小人想著大人既然喜歡白毛茶,便準備了一些,權當為大人解乏。”

姚崇若有所思的摸著盒子,含笑著說:“武大人的心意,我已知曉,欽州此次滅蝗積極,才不至於受災嚴重,武大人也不必妄自菲薄。”

武友慈這才略微放心,連忙應和著,“都是托聖上洪福,仰仗大人才得以如此,小人不敢居功。”

姚崇點點頭心滿意足的笑了,二人坐著又說了會話,武友慈才退了出來,回到府邸立刻上書,大大宣揚姚崇運籌帷幄,不辭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