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阿薩姆風雲 第221章 赴尼泊爾(2 / 2)

貢布雖然說得是笑話,但也勾起李遂的遐思:自己帶著這支精幹的隊伍,如果能得到國內的支持,利用自己豐富的遊擊戰經驗,在這個隻有一千萬人口的國家打下一片天地,不是不可能的事。說不定自己在這裏還真的能稱王稱霸呢!想到這裏,他啞然失笑,心裏道: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這想到哪裏去啦?

貢布看到李遂的表情有點奇怪,便問:“司令,你剛才在想什麼呀?是不是想把兄弟我甩掉啊?”

李遂這才知道自己的思想走神了,笑著說:“哪裏的話!我怎麼會舍得甩下你這個好兄弟呢。不過,稱王稱霸我是沒有這個緣分了,你倒是有這個機遇。就看你怎麼把握了。等到你在尼泊爾站穩腳跟後,我就會回到阿薩姆去。”

貢布一聽這話,臉上馬上就露出為難的神色,連忙說:“司令,你可不能這樣不講道義哦!你把我弄到這裏來,然後你溜了,把我留在這苦寒之地,那也太不講意思了吧!”

李遂知道貢布對自己的感情很深,再說現在也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就笑著說:“這還是以後的事,我們先跟尼泊爾共產黨(毛派)聯係上吧!”

貢布根據尼共(毛派)留下的聯絡地址,很快就找到了他們。那些尼泊爾早期的共產黨主義領導人哈達爾突然看到一支精銳的革命武裝來到了尼泊爾,興奮得跳了起來,緊接著便摟著貢布和李遂等軍官一一擁抱。

在一番親熱之後,尼共(毛派)的領導人哈達爾介紹了尼共的發展情況,以及今後尼共武裝發展的根據地,主要分布在尼泊爾西北一帶的農村。

最後,雙方在一起成立了尼泊爾人民解放軍司令部,貢布平措任司令員,尼共(毛派)的哈達爾任第一政委,李遂任第二政委。就這樣,尼泊爾人民解放軍在這個小山村裏誕生了。

緊接著,部隊就由尼共的人員帶領,向尼泊爾西北方向進軍,十天後,部隊到達了目的地。在一個叫博克拉市以北一個叫壩德龍的小村子落下腳來。李遂根據解放軍發展的需要,將部隊進行整編,將一百三十三名戰士整編成十二個班和一個司令部,每個班十名戰士。將十二個班下派到附近十二個村落去發展武裝,尋機開展土地改革,建立農村基層的政權。

在當地,李遂經過調查,很少有那種大地主,大都是氏族長老、部落頭人控製著一些土地,大多數貧農租種長老、頭人的土地。租金比較高,貧佃農的生活很苦,特別是這裏的生產條件很差,貧佃農們經不起天災人禍。隻要當年的天氣稍稍不好,那些租種長老、頭人田地的貧佃農就會破產。但在當地,很少有人會站起來反對這些長老、頭人。這種寨子裏的人服從長老、頭人的習慣已經延續了數百年,一下子很難改變這種低人一等的心理。經過研究,李遂認為暫時還要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解放軍暫緩開展土地改革。尼共組織應該先在貧佃農中間發展核心黨員,逐漸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然後再尋找時機開展土地改革。

尼共組織接受了李遂的建議,由各個班配合下到村寨之中,幫助那些困苦的貧佃農,慢慢跟貧佃農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李遂所在的司令部設在壩德龍村,李遂經常到那些貧佃農的家裏去陪他們談心,有時也幫助他們建房子、檢修房頂。漸漸地,村上的人們發現這個黑臉漢子的長相雖然跟當地人有很大的不同,但跟這些貧苦人確是一條心。有些好客的人們開始邀請李遂和綿儂到家裏去吃飯,李遂也會帶一些糧食去那些家庭之中“赴宴”。李遂的酒量極大,而當地人都是非常欽佩英雄人物,在非戰爭時期,英雄就是那些酒量大的人。李遂也因為酒量大贏得了很多年輕人的尊敬。半個月後,李遂基本就融入了當地的村民之中。

後來,有些家庭裏出現了糾紛也來喊李遂去調解、評理,並且,當事的雙方看到李遂處理糾紛很公平,都很服氣李遂的決定。李遂在當地的威信逐漸得到提高,他的作用已經開始有取代當地頭人的趨勢。

做這些瑣碎的事很磨人,但李遂仿佛樂在其中,不厭其煩地跟那些貧佃農打成一片。這個村上每家每戶一旦有婚喪嫁娶,李遂也毫不猶豫地去參加,並送上一份在當地還算是豐厚的禮物。當地人也把他作為座上賓請到上席就坐。

一晃,就過去了一個月。李遂看到這裏已經基本穩定了,他就想到了央金,他決定派兩名戰士去達蘭薩拉去接央金。那兩名戰士臨走時,李遂寫了一封信交給他倆,要他倆見到仁欽時,將這封信交給他。然後,帶著央金來到這裏。

兩名戰士都是李遂在達蘭薩拉招募的老衛教軍士兵,都認識央金和仁欽老爺。兩人向李遂敬了一個禮,說:“保證完成任務!”然後,騎著馬向達蘭薩拉方向飛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