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簡曆
陳再道
陳再道(1909年-1993年),湖北麻城人,上將軍銜。一九二六年參加革命。紅軍時期,曆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副軍長、軍長。抗日戰爭時期,曆任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東進縱隊司令員、冀南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冀南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解放後,任河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武漢軍區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他是中央軍委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
宋任窮
宋任窮(1909-2005 ),原名宋韻琴,湖南瀏陽人。192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長征。曆任紅軍幹部團政治委員、紅軍學校政治委員、紅二十八軍政治委員、軍長。抗戰爆發後,任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東進縱隊政治委員,冀南行署副主任、主任,中共冀南區黨委書記,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等職。抗戰勝利後,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政治委員,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等職。建國後,任西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第四兵團兼雲南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1960年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兼沈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1977年10月,任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1978年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劉誌堅
劉誌堅(1912—2006),湖南省平江縣人。一九二八年參加平江起義。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紅軍第三軍團政治部秘書處處長,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曾在戰鬥中負傷被捕,後被戰友們救出。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十縱隊政治委員。建國後,任中央軍委情報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等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易良品
易良品(1910―1943)湖北麻城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曆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團政治委員。曾參加長征。1940年任八路軍新編第七旅旅長。1942年調任冀南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在對日作戰中,率部屢立戰功。一九四三年,在河北省棗強縣反“掃蕩”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3歲。
秋山良照
秋山良照,日本山梨縣人。18歲開始在「牟田鑄物工廠」做工。日本侵華時,他參軍來到中國。1940年9月7日,秋山良照在堂邑縣鄭家屯戰鬥中負傷被俘。被俘後的所見所聞以及八路軍對他的感化和教育,使他漸漸放棄了逃回隊伍的念頭。他主動要求參加了八路軍,並成立了“日軍士兵覺醒聯盟冀南支部”,他擔任支部書記。之後,他們通過“向日軍炮樓喊話”、“給日軍士兵寫信”、“印發日語傳單”等方式,揭露日本侵華的邪惡本質,在侵略軍中引起很大震動。他還親自端起機槍,衝上戰場,與日軍進行殊死拚殺。因此,受到劉伯承師長的點名表揚。一九四三年六月,到延安黨校學習。解放後,回日本定居。
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日本陸軍大將,侵華戰爭主要戰犯。1927年,出兵中國山東,是製造“五·三”濟南慘案的主凶之一。1932年任日本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參與製造“一·二八”事變,屠殺上海人民。1933年春,關東軍侵犯熱河,威逼天津,他代表日方迫使國民黨與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1941-1944年,他擔任華北方麵軍最高司令官,組織和策劃了多次大“掃蕩”,瘋狂屠殺抗日軍民。日軍投降後,被國民黨政府軟禁在南京,並充當國民黨的軍事顧問。1949年2月被國民黨軍事法庭宣布“無罪釋放”。1966年病死於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