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陽的高中母校是在一處偏遠的小縣城內,被評為“國家級貧困縣”不過就像那麼一句真理“再富裕的地方也有天天啃‘饅頭鹹菜’的,再窮的地方也有天天‘奔馳寶馬’的。要說好車,在那麼個貧困小縣城的確不少見。
馬陽的家就是屬於天天‘奔馳寶馬’的這種類型。
馬陽就讀的學校就是當地的一中,整個縣城隻有這一所高中供學生上學,而且周圍農村的學生站大多數。那些中考失利的小夥伴們,隻能去職業學校或者外出打工。
這裏的學生能從小學上到高中的真心很少,馬陽算過,自己小學時一個班50人,最後上高中的連20人都不到,全部上了技校或者年級輕輕。初中畢業剛剛16,17歲就隨著自己鄰家大哥哥來到了北京,天津什麼的地方打工,農民工和童工就是說的他們。前途嗎,自然也就沒有了。
對於這種貧困地區的學生來說,人生似乎已經被注定好了,外出打工,打了10年工,拚命攢錢,到了結婚回老家在老家再娶一個同樣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的媳婦兒,然後結婚,生子,雙方再外出打工,孩子就交給爺爺奶奶照顧。留守兒童就這樣來的。其實,最大的悲劇就在這裏,父母全部初中畢業,再加上常年在外打工,根本關心不到孩子的學習。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環境的影響,這些孩子多半學習也不會好,也要走父母的老路。就這樣痛苦的無盡循環,生活條件不會好,精神思想自然也就很窄,祖祖輩輩都逃脫不了打工貧窮的厄運。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這些孩子想要跳出這個循環,跳出這個窮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考學。於是,就有為數不多的那些孩子不屈服於命運,不向命運低頭,在校好好學習,就有那麼一個信念,要出人頭地,跳出這個窮地方。馬陽上高中時因為運氣好,被分到了好班,也就是一群農村苦孩子但全部學習都很好的班級,他問過自己當時的一個同學,“天天就這樣學,不累,不學傻了?”他那個同學當時就哇哇大哭起來,梗咽著大喊“我真的不想再種地了。”
不過,更可悲的是,嗬嗬,這些寒門學子隻有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做‘貧富差距’。馬陽小學到高中一直在這個貧困縣被人用‘仇富’眼光對待,不過至少一個學校也隻有那麼十幾個家境好的‘土豪’大多數家境都很差,他們也就感覺不出什麼。但隻有上了大學,他們才知道什麼叫做貧富差距,畢竟,大學魚龍混雜,也算是個小小的‘社會’了。
於是,男生開始抱怨命運的不公以及這個社會;女生,嗬嗬,則是越來越拜金。
當然,這些人隻是少半吧,依然有那麼多的孩子在大學意誌依然依然很堅定,努力學習,在校不談戀愛,不去外麵網吧‘包宿’。努力學習,考研。有這麼堅定信念的孩子上的幾乎全是‘211’‘985’這種重點大學,他們畢了業靠著自己的能力和學曆還要再過一段給別人低頭的日子,然後便能達到人生的頂峰。畢竟,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還是公平的。
曾經讀過這樣一篇文章《我奮鬥了10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讀完,我哭了,文章寫出了寒門學子在這個社會有多難!多痛苦!多心酸!自己心裏上的疑惑,對未來的迷茫,父母供自己上學花了好多錢導致自己心裏巨大的壓力,在大城市,身邊別人鄙夷的目光,人情感的冷淡無不差點讓這個作者痛苦萬分,甚至想到了自殺。卻隻能一個人在出租屋夜晚12:00裹在被子裏哭,大哭,不能和任何人說,第二天擦幹眼淚依就狠狠的努力,奮鬥。最後,她成功了。
等待他們的一定是雨後的彩虹,無比絢麗的美。
這個社會,或許不公平;許多人,生下來,或許就注定受苦。如果你恰恰就是‘寒門學子’的話,請記住,千萬不要埋怨任何,羨慕別人任何,那對你沒好處。不管在學校還是社會,你能做的也必須要做的就是每天努力努力再努力,然後把眼淚留到晚上夜裏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偷偷的流,要知道這個人情早已冷漠的社會絕對不相信眼淚,自己內心的苦對別人說隻會讓別人瞧不起你,認為你很單純,他們不會認為你很可憐,隻會認為你很可愛!他們甚至會利用你內心的苦和單純來達到他們的目的。所以,你隻能努力在每天的痛苦中尋找那麼一絲甘甜,作為你每天早上起床的資本。
夢想嗎,一定是要有的,隻要努力了,萬一實現了呢?
劉天澤就屬於想要奮鬥10年和那些不用奮鬥就擁有一切的人一起喝咖啡那類。不過上天很照顧她,不僅給了她一個能上北大的‘腦子’還給了她不錯的顏值,大長腿。畢竟,女孩子嗎,考得好不如嫁的好,但想嫁的好,必須要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