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新形勢(1 / 2)

年關將至,即使偏遠的木棉縣也是喜氣洋洋,春聯、年貨,木棉縣短短半年時間有了很大的改變,最明顯的就是以前低矮的磚瓦房不見了,代之以林立的現代化高樓,不過舊城改造至年底隻完成了城東和城北,其他的地方已全部完成舊城拆遷工作,中間倒是出了很多亂子,拆遷辦的主事者是林家人,對付這樣的人最有手段,兩斷一恐嚇,斷水斷電,再有林家的積威,如此強勢的手段差點釀成一釘子戶自焚,這讓薛凱震怒不已,當即拿下了拆遷辦的主任,不過麵對這種情況他也徒呼奈何。

最後他和林書華一商議,由林凡兼任拆遷辦主任一職,把這一燙手山芋交到了林凡手上,林凡聞言,隻是嗬嗬一笑。

“林書記,他們擺明了欺軟怕硬,好處都讓他們得了,碰上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就推給你,這些人還真是厚顏無恥。”王馳碎碎念著,滿臉不忿之色,他在替林凡打抱不平。

“好了,你幫我查一下那家的資料,回頭直接給我送過來。”林凡揉著額頭,這件事委實有些棘手,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曆年來,因為拆遷鬧出亂子而下馬的官員不在少數,上至副部級高官,下到處級幹部,每一年在拆遷的問題上,總會吵得沸沸揚揚。

對於拆遷,林凡凝神靜思,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這是很多人都不能忽視或者回避的一個話題,林凡突然想起了謝正國,這是一個相當強勢的人物,幾年前成改項目提上日程的時候,很多人都對此表示反對,成華市不比現在的木棉縣,那可是處在國內二線城市頂端的一個副省級大都市,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到近千萬人的利益,即使如此,謝正國一聲令下,偌大的成華市步入了為期半年多的拆遷旅程,中間也出了不少名動全國的釘子戶,結果都被謝正國強勢拿下,拆舊建新,謝正國因此也得了一個諷刺的名號:謝拆城。

“林書記,你要的資料。”約莫一個小時,王馳遞上來一份整理好的資料,他一邊看著林凡翻閱資料,一邊解釋道,“據說這一家是一對中年夫妻,經營著一個小飯館,處在十字路口,人流量很大,當初應縣委的要求,同意了這對夫妻再選址辦一個飯館的要求,女的對賠款和補償都很滿意,唯一的問題就落在這男的身上,他認為新辦的飯館,無論是麵積還是選址都達不到他的要求,他就不同意拆遷。”

“重新選址不就得了,那林周然不會連這點事都辦不好吧。”林周然是拆遷辦主任,就因為這事被拉下馬,林凡有些哭笑不得,說到底還是利益在作祟,其實拆遷符合絕大部分人的利益,那些阻礙拆遷的人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胃口太大,幸得拆遷之初,林凡強勢幹預,做足了前期宣傳動員工作,所以即使拆遷工作進行到尾聲,也隻出現了這麼一例釘子戶事件。

“這使不得啊,其實整個舊城改造計劃隻涉及到改舊建新,縣城的下一步擴大計劃正在醞釀中,縣城就這麼點大,各種土地用處都涉及得滿滿的,薛書記考慮到如果開了這個先,肯定會有人效仿,好不容易壓製下來的局麵很容易就反彈了,而且這人也著實是個無賴,獅子大開口,他要求的選址在縣政府大樓附近,麵積是以前的三倍有餘,哪有那麼容易啊。”王馳直覺得口中苦澀,新建的縣政府大樓位於木棉縣最繁華的的中心城區,周邊都是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商家,一旦遂了那人的願,難免會壓縮這些大商家的經營圈子。

“他們家是開小飯館的?”林凡敲了敲額頭,眼前一亮,他吩咐道,“王馳,你去把工商局的王一揚給我找來,順便讓工商局提供一份這家餐館的繳稅紀錄。”

王馳雖然對林凡的舉動很不解,但很快就把王一揚找來了,他和王一揚一頭霧水地聽著林凡關於逃稅罪量刑標準的問題,王一揚到底是專業出身,將有關的法律支撐和細節性的事項一一說了出來。

“林書記,你看用不用給城管那邊打個招呼,由他們出麵效果肯定好得多。”王一揚走後,林凡背靠沙發,眉頭皺成一片,王馳見狀,嘴裏藏不住話。

“不用找他們,城管名聲不好,反而會適得其反,這事還得我親自出馬。”林凡搖了搖頭,目光一直盯著王馳,看得他心神不寧,林凡語重心長地說道,“王馳,你跟著我,就要記住一點,做官隻為民,當官價值的大小在於老百姓的認同感,在我麵前就不要整那些個歪門邪道了,如果在群眾需要我們出力的時候,我們和群眾講價錢、談條件,那不簡直就成了尼姑生孩子——豈有此理了,這一點你要牢記於心。”

“當然,對於冥頑不靈,別有用心的人,必要的手段是不可或缺的,照顧最普遍最大眾人群的利益,這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林凡站起身,補充了這一句,“你跟我出去一趟,趁早把這件事給解決了。”

在林凡驅車離開縣政府大樓的時候,兩扇窗戶打開,薛凱和林書華看著漸漸遠去的車影,臉上露出笑意,和林凡隨行的還有一位法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