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2)

在人類慢慢的曆史長河之中,世界隻有大約四百多年是在和平中度過。剩餘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亂跟動蕩裏走過。尤其是上個世紀那場波及全世界的浩劫,對所有的炎黃子孫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幾乎所有人的生活在一夜之間都變了,或好;或壞,反正都偏離了原本應有的軌跡。

時光老人慢慢悠悠的已經走到了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八年,這個時候的中華大地再經曆了近百年的戰亂紛爭,跟數不清的運動之後 ,已經迎來了她的春天,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中國向世界敞開了她博大的胸懷,英姿勃發的向著成為讓人敬仰的世界大國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無數為了偉大中國早日複興而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們的願望,終於要變成現實了。

巍峨的玉龍山綿延起伏,正直盛春時節。山間到處繁花似錦,數不盡的參天大樹曆經戰火的洗禮,依然傲立挺拔,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向每一個過路的行人訴說著它親自見證發生在這片深山裏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山間崎嶇的小路上,一個滿頭白發。但是精神矍鑠,步伐矯健的老人領著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不緊不慢的走著。孩子還不時的問著什麼。老人很耐心的給他講著。又走了一會,兩個人來到了一棵至少要兩個人才能才能抱過來的大鬆樹下。樹下並列排著三個用石頭堆起來的小土丘,老人在土丘前蹲了下來,用手輕輕撫摸著石頭。喃喃的說道;四十五年過去了,你們都還在,都還沒有變,大師哥;馬大哥,小玲,我是華子,我回來了。我來看你們來了,說話間老淚縱橫,過了一會老人慢慢抬起頭,眼神透過大樹看向遠方,思緒也隨著眼神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卻又激情四射的年代。

當時的玉龍山區已經落入了日本鬼子的魔掌之中,這故事也就從這玉龍山群山懷抱中的一個名叫武家村開始,這是一個寧靜祥和的普通小山村,風景如畫。離大清皇朝的東陵很近,是一個難得的世外桃源,村子的東麵緊挨著通往玉龍縣城唯一一座大橋的七八十戶人家為東村,住得是後來遷來定居下來的外地人,村子的西麵靠近進山那條小路住的是本村武性的老戶,人們習慣性的把它叫做西村,西村是在百十年前跟隨一個負罪的滿清王爺來到這守皇陵的家人所建,曆經百年已經發展成有接近兩百戶人家,一千多口子人的大村子。武性人好客和後來遷入的人和睦相處,已經有七八十年了。到了這一代,村裏的老族長武震東曾當過光緒皇帝的侍衛統領,武功蓋世,熟讀兵書,曾在抵抗外辱的戰場上立過赫赫戰功。受到光緒皇帝親自接見,皇帝見其神功蓋世,甚為倚重,視為知音,讓他當了貼身侍衛統領,負責皇帝的安全。

武震東也對皇帝愛惜人才,發奮圖強的精神大為敬佩,竭盡全力護衛皇帝,一心想助光緒爺完成變法,富民強國,卻不料天意弄人,遭奸人算計,變法失敗,六君子血灑菜市口。武震東仗著蓋世武功,殺出重圍,九死一生返回故裏,從此心灰意冷·閉門授徒不問世事,怎奈子孫不甘寂寞,兒子離家追隨孫中山一走便沒有了音訊。隻有兒媳跟孫子伺候身前。老人德高望重,本事也大相親公舉為族長,打理一些村中的瑣事。老人期盼國家早日結束動亂紛爭,早日強盛起來,不再受外辱欺淩,故而給孫子取名 衛華 ,有護衛中華之盼。

這一年孫子衛華已經十八歲了,聰明絕頂,天分極高,有過目不忘之能,老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孫子身上,三歲開始叫孫子讀書,五歲開始練武,十一二歲就跟著爺爺上山開始練習射擊狩獵,這十多年下來雖然吃了很多苦,可是衛華也練就了一身超人的本領,又喜歡幫助別人,打抱不平,人緣極好,十裏八鄉沒人不認識他,也沒人不服他。

別看衛華年紀不大,卻以經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爺爺出些題目考他,不但能對答如流,往往還能加上自己獨到的見解,讓老爺子更加喜愛。老爺子看著才華橫溢的孫子,常常想,這孩子如此才華,要是在這小山村裏這麼平平淡淡的過完此生,雖然平安可也確實浪費了這一身的本事了,有心想送他到外麵見見世麵,曆練一下有心有不舍,隻好把這個事在心裏暫時放了下來,可是今天日本鬼子的到來,不但打破了村子的寧靜,也創造了一個草根將領的傳奇,也是一個讓所有鬼子頭疼噩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