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當您觀看演出時,隻能看到幕前的表演,您不想到幕後去周遊一番嗎?

幕前的舞台是有限的,幕後的世界是無限廣闊的。

幕前的是花,是果,幕後才能尋到藤蔓兒,尋到根。

幕前能看到手足,看到身,幕後才能看到豐富的內涵,看到心。

吃一頓美餐,很想知道這鍋飯菜是怎樣做成的。

參觀一座工程,很想知道它是怎樣設計、建築的。

當您在舞台前或銀幕上,觀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的時候,本集報告文學想告訴您:幕後珍聞《中國革命之歌》誕生記。

《中國革命之歌》所表現的內容,是從鴉片戰爭開始,到黨的十二大這段漫長、曲折、艱苦卓絕的中國革命史實,其間一百四十多年(一百二十多萬個小時),要壓縮到兩個半小時的文藝舞台上,是怎樣跨越的?怎樣取舍的?怎樣集中、典型、概況的?

參加《中國革命之歌》創作、演出的近一千五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作家、音樂家、指揮家、舞蹈家、美術家及舞台工作等專家,他們都是誰?他們集中在一起拚搏了兩三個春秋,鏖戰了近千個日日夜夜,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們是怎樣為這部史詩式的作品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本文作者從始至終參加了《中國革命之歌》的框架設計、創作和排演工作,親身感受到黨中央及方方麵麵的關懷、幫助和支持,親眼看到創作大歌舞的人們的忘我獻身精神,深受教育,深為感動。試想把這幕後的英雄事跡詳細地彙報給觀眾。也許您看到幕前的大歌舞還感到有些不足,這本報告文學或許能給您一點補充。

因為這次創作大歌舞的時間較長,動人事跡甚多,盡管報告文學創作和大歌舞的創作是同步進行的,記錄了幾百萬字的筆記,訪問了各種人物,但由於思想水平、藝術水平和篇幅所限,不可能麵麵俱到,難免掛一漏萬。為彌補文中之不足,為了讓大家了解《中國革命之歌》的全貌和情況,征得有關方麵的同意,後麵附上了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文字稿、《“中國劇院”誕生記》記萬壽寺工程的建設和創作人員、演職人員名單,算作大歌舞藝術家們的合影和留念,以長久銘記之。

願這本報告文學

作為獻給創作《中國革命之歌》的藝術家們的一個花環!

願這本報告文學

記下創作《中國革命之歌》的永遠閃光的足跡!

作者

1984年9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