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 第三十八回 筆杆子發揮大作用 車輛廠關愛好喉舌(1 / 3)

第三十八回 筆杆子發揮大作用 車輛廠關愛好喉舌

“報告馬書記,有事向你請示”。第二天早晨,馬林正在洗漱,記者郭愛民就來敲門。讓進屋後他說:“稿子我已全部完成,今天想趕回報社請總編定奪,然後再回來抓魚”。“快進屋坐,一會兒吃完飯我帶你回去”。馬林邊擦著嘴角的牙膏沫邊說。

“林哥,來客人了,我再給你們炒兩個菜好不”?白雲把懷裏還在用小手揉眼睛的二兒子往馬大娘身邊一放說。

“別別,雲妹,不用費事了。有饅頭、小米粥,外加醬瓜瓢、芹菜根和鹹蘿卜條就行。我們這些爬格子的,能吃上碗熱乎飯就心滿意足了,你說呢小郭記者”?

一陣手撕口咬,稀裏呼隆,馬林和郭愛民就著可口的小鹹菜,每人吃了倆大饅頭,喝了兩碗小米粥,然後向省城趕去。蹬車前,郭愛民把一疊手寫的稿子交給馬林,馬林隻看了一下導語就還給了他。路上,馬林邊開車邊說:“小郭啊,一篇好的新聞通訊,隻要看它的導語部分,就可知道它的內容怎樣。你這個‘史無前例的改革,紛紜複雜,褒貶兼有。到底怎樣按中央因地製宜、不搞一刀切的政策而搞好改革?濱江省甜草縣五裏鋪生產大隊黨委采取集體承包的辦法,不僅做了很好的回答,而且走出了一條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的共同富裕之路’。可謂點睛之筆,概括了通篇。建議你們給省內各媒體和京城的大報刊發去,估計準行”。

“馬書記,上麵有規定,不讓一稿多投”。

“那都是給下麵定的。各省報頭條不是本地新聞的‘本報訊’,哪個不是一稿多投的通稿!同樣是記者或通訊員的辛勤勞動,他們上麵的人可以搞通稿,我們下麵為啥不能一稿多投幾家新聞單位?‘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這是原來軍報的一個老編輯告訴我的。為黨、為無產階級、為社會主義和人民鼓與呼的好新聞,別理睬他們。從這個長篇通訊的導語可見,你弄懂了政策,認清了弊端,因而用無可爭辯的新聞事實給以回應,是這樣嗎”?

“謝謝馬書記誇獎,我還以為你們當領導的會不理解,甚至要嚴厲批評我呢”。

“不理解?如果你了解了下崗工人服務中心總經理如何由申秀雲改為孫秀雲,和申書記斷絕了父女關係,車輛廠李誌堅廠長的兒子為啥要和他斷絕父子關係,也許就會明白當領導的絕不僅僅會理解你的用心了”。

“你是說孫秀雲總經理原來姓申?該不會這麼巧合,是申佳木書記的女兒吧”?

“恰好就是申佳木書記的親生女兒,而且是因為下崗失業,申書記不為她安排工作,她才和申書記斷絕父女關係的。所以請你記住,黨和人民的喉舌,首先在於影響和教育黨的各級領導,得到他們的理解、讚同和支持,其次才是引導和教育人民群眾。否則你的新聞還有什麼意義”!

回到省城,馬林先把郭愛民送回了報社。小夥子下車後大聲喊道:“馬書記,這回我徹底明白了”!

到了省委機關,馬林來到申書記辦公室。尚未等他開口彙報,申書記拿出兩張濱江日報準備近期發頭條的清樣,讓他幫助修改一下。馬林知道申書記已經審閱完畢,也許沒有改動的必要。但看到兩篇報道的題目:“濱江車輛廠黨委的改革作為”和“下崗工人服務中心的社會效應”,便以探詢的口吻說:“申書記,我覺得頭一個題目過大,不容易寫好,也缺乏貼近性;後一個服務中心的社會效應也是這樣。依我看,第一篇不如叫“李誌堅廠長的改革觀”,第二篇叫“下崗大姐孫秀雲的姐妹情懷”。這樣既增強了工人階級成員對改革的切身體會和報道的貼近性,也可以引申到她們的改革作為。比如李誌堅不惜流血犧牲保護設備,安排工人子女就業而偏不安排自己的兒子,致使兒子要和他斷絕父子關係的痛苦經曆,都可體現在廠黨委的好做法之中。下崗中心那麼多姐妹、兄弟飽嚐了下崗失業的痛苦,我秀雲姐以其自身的經曆、感受、關懷和幫助她們重新就業,開始了第二次當家作主的新生活,報道出來能不引起全社會共鳴”!

“小林,你說的太對了!等一下”。申書記說著抄起電話,接通後說道:“蔣總編,我省委書記申佳木,你們送來的兩個清樣我看了,剛才和馬林副書記研究一下,覺得應該動大手術。你馬上過來,讓他詳細給你們交代一下”。

“報告申書記,剛才我們記者小郭帶回的關於五裏鋪的長篇通訊太好了,他說馬副書記很讚同。我們報社黨委成員一致決定,安排在一版頭條並加編者按,大家今天晚上不睡覺也要爭取明天見報”。

“申書記,這個小郭記者很有政治覺悟、專業素質和工作熱情,告訴蔣總編就帶他來吧”。聽了蔣總編的話,馬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