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章、皇陵毀(1 / 2)

“蒙古,皇陵毀”這就是紙條上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帶來的結果,卻絕對不簡單。甚至將導致一係列變化。

從夏商開始,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緣關係,實行“子隨父葬,祖輩衍繼”的埋葬製度。也就是曆代皇帝皇子駕崩之後,按照輩分高低,集中埋葬於皇陵。也正是因為這種喪葬製度,皇陵漸漸的被神話。

用風水學的說法,皇陵之所在,即為龍脈之所在也!

何為龍脈?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皇朝存在的根本,確保一個皇朝強盛的基礎。

作為後世之人,趙強自己倒是不迷信。但是來到這個,本就是不可能發生,這種懸之又懸的事,趙強對迷信的態度也開始有了一絲轉變。現在趙強看來,迷信這事,信之則止。

想當初秦二世見白蛇,大秦朝滅亡。漢高祖劉邦斬白帝,最終成功推翻大秦,建立漢朝的基業。雖然在趙強看來,這些都隻是一些巧合。但是這個時代的人卻沒有這麼想。

這個時代的人覺得,大秦之所以會滅亡,完全是因為這個白蛇,擾亂了秦朝的氣運。最終,強盛如大秦的朝代也是分崩瓦解,成為一時笑柄。而漢高祖建立大漢朝的不是功勳,就是因為劉邦無意中斬殺的這個白蛇。

當時的一個說法就是,這條白蛇名白帝。與大秦朝皇宮之上吞盡大秦的氣運,而劉邦怒斬白帝。獲得了大秦朝的氣運,才能建立整個大漢。

再加上,古時候一些現象不能用科學解釋出來。人們自然而然的就將這些自然,或者偶然現象歸功了鬼怪迷信。長久以往,鬼魅精怪這樣分迷信,不僅僅是流傳與平常老百姓。皇宮大臣也對此深信不已。

而在皇家的可以誇大宣傳之下,龍脈一說,儼然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而皇陵,就是這個龍脈的所在之地。將曆代皇帝葬在皇陵之中,不僅僅是為了皇帝靈魂的安息,更是有接著皇帝身上的真龍之氣,鎮壓龍脈。保證整個朝代完事千秋,永垂不朽!

大元朝,起源於蒙古的完顏部。龍脈位於現在的內蒙古草原。當年成吉思汗取得天下之後,就在龍脈坐在之地修建了自己的皇陵。之後的皇帝也是要求,自己死後,就葬在這龍脈之地。這就形成了大元朝的皇陵墓。

為了保護皇陵,大元朝的每位皇帝都會在蒙古本地,訓練軍隊,護衛皇陵的周全。在暗地裏,還會挑選忠心之士,自願進入皇帝守墓,成為皇陵守墓人。這些人也就成為了後世許許多多小說中常見的守陵一族。

有了這麼多的措施,基本上的皇陵都沒有被破壞。但凡事總會有意外,皇陵被破壞,在曆史上也是有的。就好像秦始皇陵,曆史上傳言,就曾經被項羽毀壞過。以三十萬人整整運了一個月,也沒能將皇陵中的東西運完。這之後,大清朝滅亡。隋朝的皇陵,亦是為人所毀。之後才會有唐朝的建立。

有這麼多朝代的先例在哪兒,皇陵被毀就意味著朝代的即將覆滅。在先前,有許多的有誌之士都已經看出來,元朝的未來甚是堪憂。整個朝堂上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正暗暗的蓄勢,準備到亂世的時候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