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古典音樂的不古典講堂》——門外漢也敢聽古典音樂(1 / 1)

我們的確需要訓練才能鑒賞古典音樂的妙處,然而又不需要學習太多東西。

很多人覺得古典音樂是一門遠離普羅大眾的藝術,是一種需要學習才能聽得懂的音樂。我們的確需要訓練才能鑒賞古典音樂的妙處,然而又不需要學習太多東西。我覺得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多聽,同時閱讀一些入門指導書。

《古典音樂的不古典講堂》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作者蓋瑞斯·馬隆在英國是個紅人。他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合唱指揮,也幫BBC製作一些電視節目。他經常在節目裏訓練一幫不懂音樂的人,使他們成為能演唱藝術歌曲的合唱團成員,在他的指揮棒下演出很漂亮的曲目。

蓋瑞斯·馬隆非常幽默,知識也相當淵博,是個音樂行家,於是寫了這本書來教普羅大眾如何欣賞古典音樂。但凡這種入門指導書,必會提供一些有趣的冷知識(trivia)。例如,為什麼交響樂團首席由小提琴手來擔任?一部分原因是出於實用:小提琴手的臉能左右移動,而且琴弓高舉在半空,能用動作跟其他樂手溝通。為什麼交響樂團上台演出通常都穿黑色禮服?蓋瑞斯·馬隆半開玩笑地說,因為便宜,流汗也看不出來,黑色還有時髦的意味。

古典音樂其實有很多讓人耳熟能詳的旋律,但是一首幾十分鍾的交響曲往往會把人弄暈,一點也找不到熟悉的感覺。如果旋律一進入你的耳朵,就像蟲子鑽進大腦一樣,“耳蟲”進去就出不來了,那你就是記住了。有時候古典音樂的精彩之處恰恰是旋律,變化多端,一點也不沉悶。如果你覺得沉悶,那是因為你抓不住旋律線。如果給你一連串指示,卻不告訴你目的地,那你肯定記不住那些指示。也就是說,心理預期有助於你判斷旋律的走向。聆聽幾個音符,你就能分辨出國歌和小夜曲,那是因為你將以前聽過的音與現在聽到的音相聯結,已經記住這兩種曲調的音符模式。

這本書附有YouTube視頻網站很多音樂鏈接,用一些示範音樂來說明較為複雜的東西,比如掛留音(Suspension)。掛留音是一種和聲方式,比如你唱一段旋律,另一個人向你靠近,在唱到同一個音階的臨近音符時,兩個音符中間會產生不和諧,即掛留音。為什麼要製造不和諧音呢?因為這樣音樂才會有張力。想象一下12車道的高速公路,你的音在快速道,我的音離你兩車道之遙,如果我變換車道,把車開到你旁邊,近到可以彼此瞪著對方,我們當中有一個人肯定會開遠一點。

這本書提到很多音樂趣聞,比如早期指揮家不是拿指揮棒,而是用棍子在地上打拍子。法國宮廷有一位指揮家不慎被棍子插穿腳板,得壞血病死了,後來就改用指揮棒以解除這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