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戰浴血(1)(1 / 3)

1918年,適逢中國大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這一年夏天,地處北鬆花江畔的鳳縣,城防團長宋學武府上賓客滿鵬、酒香四溢。

宋家今日雙喜臨門:膝下無子、已過不惑之年的宋學武老來得子,三姨太給他生了個白胖白胖的兒子,此為一喜;宋學武的大閨女剛產下一子,宋學武有了外孫,此為雙喜。

這宋學武乃是生於前清光緒年間的窮孩子,少時投軍,在清末民初的亂世中靠一杆槍一把刀打天下,從山東打到遼東,又從遼東打到黑龍江,終在這1918年的亂世有了兒子、外孫。戰場上打出一身傷、又因一直沒有兒子而苦惱萬分的宋學武,這天一改往日的深沉,大口喝酒大塊吃肉,高價雇來的戲班子吹拉彈唱,縣城各界名流悉數到場,好不熱鬧。

酒至半酣,宋學武的大女婿、城防團營長唐金華道:“爹,俺有兒子啦。金華命苦,自幼沒了父母親人,跟著爹東拚西殺,爹看得起俺,把閨女許配給了俺,金華早已認準,丈人爹就是金華的親爹!這大喜的日子,煩請爹給外孫、金華的兒子取個名兒吧!”

宋學武哈哈大笑,道:“老子的親兒子還沒個名兒,你唐金華著個甚的急?媽了個巴子,兔崽子不懂規矩!”

罵歸罵,誰都知道宋學武今天高興。別看宋學武是個殺人如麻、脾氣火爆的草莽,跟唐金華卻不僅僅是上下級、丈人爹和姑爺子的關係。當年宋學武一杆槍一把刀打天下,沒有兵沒有權,靠的是以唐金華為首的一村山東子弟兵,這才在清末民初的亂世裏最終打出一片小天地。戰場上,唐金華給宋學武擋過子彈,宋學武也曾在重圍裏背著負傷的唐金華不離不棄,兩人早就情同父子。安頓在鳳縣後,宋學武更是把自己的大閨女許配給了唐金華。就衝這一點,打歸打,罵歸罵,宋學武和唐金華早拿對方當自家人了。

宋學武撚著他那連鬢胡子,許久才道:“老子的兒子,跟老子的外孫,那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奶奶的,雖是舅甥,可倆孩子的生辰年月卻是一樣!罷了罷了!哪怕外甥比舅舅大,那也得講求長幼有序!老子的兒子得先有名字!俺宋學武算不得英雄!可老子也他媽不是狗熊!老子的兒子不能差!老子的兒子就叫宋子豪吧!”

一幹賓客紛紛說:“好!宋團座給孩子取的名字好!宋團座是望子成大器呀!以後少爺一定是英雄豪傑!”

宋學武笑了笑,又道:“這唐家的兒子嘛,是俺的外孫!眾好友說老子是望子成大器才給兒子取了個子豪的名字。老子也盼著外孫子成大器!可惜俺老宋一介武夫,肚子裏墨水太少!就覺著這名字好!姑爺子啊,你別嫌不好!”

唐金華誠惶誠恐的說:“爹,哪的話,明明是俺讓爹給俺兒子取個名字,俺哪能嫌爹給取的名字不好?”

宋學武一拍桌子,道:“好!姑爺子既然如此說,那老子的外孫子,就叫唐龍凱!老子就琢磨著這名字好聽!”

眾賓客又是一同叫好,紛紛上來敬酒,那天都沒少喝,喝至深夜宴席放散,眾人盡興而歸。

時光飛逝,仿佛是眨眼的工夫,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間,中國還是那麼亂套,不過,也在亂中有了一絲太平的希望。原本分布中國各地的大大小小的軍閥,在這八年中強吞弱、大吃小,慢慢的割據勢力越來越少。1924年開始,聽說從廣東那邊來了一支隊伍叫北伐軍,又打孫傳芳孫大帥,又打吳佩孚吳大帥。占據東北全部及關內一部、同屬北洋軍閥係統的張作霖張大帥忙著調兵遣將對付北伐軍。張作霖治下的鳳縣,也奉張大帥之命出人出槍,早年戎馬浴血的宋學武那時自感廉頗老矣,就帶著城防團一部繼續維護地方治安,最受器重的姑爺子唐金華帶著城防團精壯士兵連同縣裏募出的幾百精壯後生出發打仗。

那年月通訊手段落後,男人出去打仗,或生或死,家中老小很難第一時間接到消息。唐金華一走就是幾年,期間往家裏捎過信,說北伐軍不好惹,戰局不利;可也聽說北伐軍內部不是很穩定,貌似在窩裏鬥。

又是四年,唐金華仍然在關內打仗,據說已經官至旅長。宋學武的兒子和外孫,也成了背著書包上學堂的少年。這一年是1928年。就在這一年的6月4日,發生了一件大事——雄霸東北、占據平津的一代梟雄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同年12月29日,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向全世界宣布,東北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旗易幟。東北各地降下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旗。

鳳縣縣政府、學校、城防團駐地,這一天也有升降旗儀式。但也僅有一個儀式,衣食住行一切照舊。老百姓照樣得為一日三餐忙碌,各幹各的。老百姓們認為所謂的改旗易幟本沒有什麼:縣太爺還是姓趙的白胡子老頭;壟斷此地煙土、食鹽生意的仍然是商會大佬韓世達;本地黑社會組織飛刀門——門臉是個鏢局,事實上早就不走鏢了,改行幹地下走私生意,什麼都走私,槍械彈藥、壯丁、童女,這種見不得光的生意在改旗易幟後也是照做不誤;城防團帶兵的,仍是前清年間生人的草莽宋學武。

不過,縣裏的中小學卻有一番慶祝活動。老師帶領學生們張燈結彩,當晚舉行聯歡會,慶祝中國統一。此後,教室裏掛起了國父孫中山的畫像,課程上也多了關於三民主義的陳述。

將近年關的時候,一群挎槍的灰衣軍人騎馬來到縣城城門口,為首的灰衣軍人,留著八字胡,渾身透著威嚴。城門口站崗的城防團士兵們,還穿著北洋年間樣式的軍服,趕緊給這群外來的衣著光鮮的軍人敬禮。為首的灰衣軍人把馬鞭舉到齊眉處又向旁邊一揚算是還禮。為首的城防團士兵見這群外來的灰衣軍人,棉布軍帽上鑲嵌著國民政府軍的青天白日徽,呢子軍服衣領上有光鮮的領章軍銜,深知來者乃大人物,便不敢怠慢,盡管軍禮和站姿都不甚標準,可表現出來的態度絕對好的不能再好。

為首的灰衣軍人看熟悉的城牆,看包裹在城牆裏的熟悉的街道、房屋,催馬向宋府奔去。

唐金華回來了,衣領上鑲嵌著光鮮的少將領章,誰能想到這就是當年那個有點兒呆傻的山東愣頭青啊?宋學武照著既是老部下又是半個兒子的唐金華胸口就是一拳,笑罵道:“媽了個巴子!兔崽子出息啦!”

宋府變得熱鬧非凡,唐金華走這幾年,從一個地方城防團的營長成為張學良東北軍麾下的少將旅長,這次回來算是衣錦還鄉。鳳縣社會各界名流再次齊聚一堂,這次的主角不再是宋學武,而是意氣風發的唐金華。

唐金華卻隻在人群中尋找兒子的身影,他走時兒子才六歲,還得靠娘親幫著擤鼻涕,如今這孩子小學也該念到一半兒啦,成績咋樣?長的多高了?宋學武知道女婿的心思,便吩咐府上的傭人去學校把唐龍凱和宋子豪都接回來,他們一家人要好好團聚團聚。

唐龍凱和宋子豪從不同的教室裏出來,宋子豪覺察出唐龍凱跟往常不太一樣了。怎麼不一樣?唐龍凱的小胸脯挺了起來,不再畏畏縮縮,走路也有了些氣勢。宋子豪心裏開始琢磨,這唐龍凱今天怎麼了?咋這麼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