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大學之前所有的寒暑假,都是在外婆家度過的。
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和網絡,手機是大人才能使用的神秘盒子,父母整日忙著工作,思考如何升職加薪,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學校放假他們不能讓我終日一個人待在家,於是便把我扔到外婆家。
聽母親說,暑假第一次到外婆家,我的哭聲便傳出了二裏地,和當年第一次去幼兒園哭天喊地的動靜差不多。
這個事實是母親對我說的,我一直不相信,在我印象裏,隻要上午學校放假,下午我就會收拾東西催著他們送我去外婆家,在我的記憶中,壓根沒有抵觸過這件事。我對母親說,你瞎說,我特別喜歡姥姥姥爺,我著急回去和他們住。
母親白我一眼,這或許是理由,但你主要是去見王凱。
哦對了,還有王凱。這是我從小的夥伴,母親不提我差點就忘記了,想想確實有那麼一段時日,我在外婆家閉門不出,每天睡到日上三竿,作業也懶得寫,喜歡看電視和吃涼皮,每天吆喝外公給我買冰棍,他溺愛我對我言聽計從,可外婆卻不樂意。
外婆給母親打電話:你家這兔崽子每天睡得不起,作業不寫,也不愛和其他小朋友玩,咋辦?
母親是個比較嫌麻煩的人,給出的建議是,這孩子從小就不樂意和同齡人玩,找個大點兒的伴,管著他就好了。
於是過了幾天,王凱被外婆領到家裏,那時我正在睡覺,掀開被子露出眼睛怯生生地看著他問,你是誰?
王凱一瞪眼,我是你媽派來管你的。
二
從小我就是一個小角色,還不怎麼討喜,黑黑的皮膚,小小的眼睛,留著可以看得出頭皮的寸頭,厚厚的嘴唇總愛張著,因為愛吃糖又不聽話,長了一排不整齊的大板牙,學習成績中下遊,不愛好體育,貪吃,又懶。
這都是母親教訓我時說的話,我聽完總和她嚷嚷,那都是別人家的小孩,不是我,我心高著呢。那時我覺得同齡小孩沒勁透了,整天就是翻洋片打遊戲,我寧願在家看柯南,也不想和他們在土地上玩無聊的遊戲。
就是那天,外婆在宿舍區遇到了鄰居家的奶奶,閑話家常說了我的事情,於是鄰居笑眯眯從屋裏喚出了正在寫作業的王凱,他就被外婆帶到了我的麵前。
我不記得當時初次見他是什麼表情,但絕對被他的眼神唬住,悄悄哦了一聲就蒙住頭,任憑外婆怎麼喊都不起床,後來漸漸沒有了聲音,我好像睡著了,做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夢,醒來後覺得胸口悶得慌,探出頭發現王凱竟然還坐在床邊,手裏拿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
當時我覺得他的行為帶著一種強烈的順從,好像是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我最看不慣這樣的人,年長幾歲又如何?我坐起身,故意用一種冷冰冰的語氣問:你看的什麼書?
他把書立起來給我看封麵,喏,這本,劉曉慶的《我的自白錄》。
這是外婆家書櫃裏的一本書,是母親之前帶過來的,我從來沒有翻開過,但是他卻看得出神,我問他,好看嗎?
他歪著頭想了一下,好看,我就想成為這樣的人。
我繼續盯著封麵,上麵寫著:從電影明星到億萬富姐兒。我問,你是想做明星還是想做富翁?
他笑了一下,都想。
三
王凱長得很好看,用外婆的話說是很喜人,濃眉毛、大眼睛、紅撲撲的鵝蛋臉,頭發濃密,額前還有一個斜劉海,基本每天都穿著淺色的衣服,領口隻鬆一個扣子,穿一雙皮涼鞋,完全沒有小孩子邋遢的樣子。再看看他身旁的我,外婆微微搖搖頭。
在那座鋼鐵廠背後的平房宿舍區裏,王凱也是最受人矚目的孩子,不僅因為他讀書好人也乖,更重要的是他有威信,用現在的話說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三日五日我們便混熟,他便讓我進入他的圈子,他告訴我,在這個小地方,不怕混不熟,就怕被排擠。我聽著他像大人一般的口吻,沒辦法接話,隻能抬著頭張著嘴愣愣地看著他,這個表情一直持續了很多年。
我第一次被他領著去玩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宿舍東邊所有的孩子都會聚集在這裏。宿舍分東西兩半,以一座荒廢的學校為界限,彼此少有來往,而我們東邊所有的孩子,每天下午都會聚集在學校裏,而王凱就是這裏的組織者,大家叫他凱哥。
我問他,有些人比你還大,怎麼叫你凱哥?他眯著眼睛看我:等會兒你就知道了。
孩子們三五成群站在空地上,王凱領著我到處走,介紹他們給我認識,我頭一次發現了類似黑幫電影裏的眼神,那些人看王凱的眼神帶著敬畏、害怕,更多的是崇拜,順帶我也沾了光,他們都樂意和我說話,往我手裏塞“洋片”。我頭一次有這樣的待遇,於是我看王凱的眼神馬上和他們一模一樣了。
等到人差不多齊了,王凱揮手讓大家聚集在一起,詢問每個人暑假作業的情況,督促完成的進度。那架勢仿佛和學校的老師一般,連那些比王凱年長的人都唯唯諾諾的,之後他清清嗓子,開始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