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炮兒》貫穿著一大段借錢的戲。幾十、千兒八百的,還能嗬斥兄弟們趕緊上前湊湊;幾千塊的,找老情人隨便嘟囔兩句就有;幾萬、十幾萬的,在老情人、老朋友麵前抽幾根悶煙,講講當年情就有了;幾十萬、上百萬的,如果不是六爺堅持耍範,其實那位發達了的洋火兒,磨嘰幾下後,是肯借的(之後那場野湖大戰也是打了一架進了局子的主)。
一場戲看下來,六爺還是有幾個朋友的。發達的、不發達的,雖然中間表達過為難之情,真需要時,還是梗著脖子硬上。這些,是六爺比較不灰頭土臉的一麵。
有一個人性測試,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被轉得風起雲湧。大致是教你做一個簡單的實驗,群發短信(最近的版本是變成微信)向朋友們借錢。肯借給你的就是真朋友。
如果借不到錢,第一就怪你朋友不真,人情實在冷漠;第二就怪你是個失敗者,連會借錢給你的朋友都找不到。這個實驗的失敗之處首先在於太過於生硬,一通電話、一則短信息過去就要借到錢,爺想玩的就是這種不問原因、不問金額、不問何時歸還的仗義。不留給對方時間來緩衝,來思考,否則顯得磨磨嘰嘰,顯得小家子氣。
喜歡玩這種不經大腦的借錢模式的,同樣也是喜歡玩餐桌上灌酒,不喝就不是兄弟,不喝就瞧不起兄弟。這樣的人,就算勒緊自己褲腰帶,也會把給老婆孩子看病、交學費的錢都給你。偏偏這樣的人,用你的東西、動你的錢包時,可能也是不由分說、理直氣壯的。因為大家相處的習慣模式是這樣,小範圍的水泊梁山,天地豪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樣的朋友,需要時刻在一起,或者有一份難以言說的人情,值得自己隨時為對方插自己兩刀。長期以來,心裏是有一種需求,期盼著你提一些為難的請求。這樣的人,不是過日子的,更像是故事裏麵的人、江湖裏的人,和我們有距離。一般情況下,要麼給你一個更為難的借口,要麼拿出一小筆錢,不用歸還。兩人之間,算是不能來往了。
還有第三種人,真有這樣的家夥,借錢借成了習慣,常常借錢給你,常常有閑錢,擅長聆聽需要借錢的朋友的心聲。即便和你不熟,也會痛快答應你的要求。但和他們之間要講清楚來由、金額和歸還方式、時間,並主動提出利息是多少。這樣獲得幫助的成功率,比起那些酒肉朋友,要高出很多。人情債也不屬於難以啟齒。
我想說什麼呢?就是不管是借錢還是尋求幫忙,我們在開口的時候,要更多地考慮一下當時對方的心態,給他們做決定留有一個正麵的緩衝。
人情冷暖,求人辦事,一方麵是考察自己多年來朋友圈的經營成果,同時也是在考驗我們提出需求時的方式方法。一時之間,尋求幫助,吃了癟,撞了牆。第一秒就抱怨社會冷漠、朋友勢利的,平常也不見得就是熱心公益、扶老奶奶過馬路的紅領巾。
結論:借錢從來都不是一場有效的人情實驗。
做傳銷和金融工具的工作人員,為何都能在不是朋友的情況下屢屢得逞?因為他們在氣氛上做足了功夫,基本不提老交情。他們說話的背景和語速,都是在激發受騙者的一種情緒,讓他們奮不顧身地想做點什麼:夢想也好,為子女謀福利也好,老有所為也好,聽起來的出發點都是美好且值得付出的。掏錢,本來就是最直接的最理所應當的動作。一旦得逞,他日便永不相逢,目的就是行騙。
電影裏麵的老炮兒六爺倒下了,那輛豪車的賠款,也不知還有沒有人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