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亨的三百精銳像楔子一樣鍥入敵人的兩個主陣之間。隻有這種精銳,才有資格鍥入這樣的陣形之中。
鍥入這種陣形裏,會被擠扁、會被壓死,按照努爾哈赤的說法,他的上下頜鋒利的牙齒和強勁的咬力,任何鍥入進去的東西都會被撕碎。
李來亨就是選擇鍥入這個被多爾袞認為有死無生的狹縫中。它不但是三百人進去了,而是一萬騎兵都鍥進去了。
這樣,他的一萬騎兵變成了腹背受敵。
腹背受敵是兵家大忌。
可是,李來亨就是要犯這兵家大忌。因為,他自己腹背受敵同時也是要讓對手腹背受敵。現在,敵人的兩個主陣都腹背受敵了,穀英攻青龍陣——善挖壕溝的人最適合放水捉魚,不捉魚就擒龍。穀可誠攻白虎陣——毛葫蘆兵就喜歡上山打老虎。
多爾袞沒有心驚,他今天本就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和李來亨交手,他就是為了用這個“絞肉機”絞死他,所以,如他所料,如他所期盼的,李來亨鍥進了兩個主陣之間。
“擂鼓!兩陣夾擊!”
隨著多爾袞的令下,鼓聲突然變得渾厚悠長。這是一種號令,青龍陣的北麵固守,南麵出擊;白虎陣的南麵固守,北麵出擊。也就是說,他們夾擊李來亨騎兵的兩個麵開始了全力攻擊,最精銳的部隊全部布置在這一邊。多爾袞有恃無恐的理由就是,他今天用於絞殺李來亨部隊的兵,全部是他的近衛軍,他們是這支部隊的鋼。
可是,多爾袞沒有看見他所預期的結果。他的兩個主陣本應該是南北對進,把對手積壓在一個狹小的縫裏,讓他們掙紮,讓他們窒息。可是,南北對進的這兩支部隊,像遇到了一堵牆,一堵無法逾越的鐵牆。而他們固守的部隊,在穀英和穀可誠兩軍的打擊下,固守變成了退卻。
本來,他是要把李來亨的騎兵擠壓成一條縫的,最後擠扁。但是,變成縫的,卻是他的青龍與白虎兩陣。
意料之外的結局。
自從此陣誕生以來,第一次出現這種現象。多爾袞驚訝之餘,親自擊鼓,他使出全身力氣,用力猛擊。可是,他的青龍白虎的局勢並沒有因為多爾袞親自擊鼓而有所改觀,他們已經拚盡了全力,隻是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對手,他們不是沒有努力。
“頂住!必須頂住!”他朝身邊的幾員大將環視了一眼,意思很明晰,該是你們出力的時候了。
一個中年男子拍馬上前一步,“皇父攝政王,我去吧。”
多爾袞沒有立即回複他。
這人姓李名世宇,朝鮮王子。滿族征服朝鮮時,他們不但要打敗朝鮮軍隊,而且各主將都會刻意把一批能征善戰的敵方猛將攏絡在自己的麾下。可以說,朝鮮人人才輩出,代代有奇才。這位李世宇在朝鮮是有名的戰將,在朝鮮抗擊滿清征服的戰鬥中,他是主將。在他的手下,滿洲人死了數十名佐領,上十位參領,特別是還有兩個旗主死在他的手裏。
最後朝鮮被滿族征服時,李世宇成了階下囚,他自以為必死無疑。可是,被關押半年之後,他被多爾袞叫去了,問他願不願意為他效力。
一個死定了的人突然被告知,他可以不死了,他會怎麼樣?李世宇說,願意為王爺效勞。他李世宇本來很傲氣,但是,多爾袞的大名在朝鮮人耳朵裏如雷貫耳,現在,滿洲第一英雄親自邀請他效力,他自然高興。
可是,李世宇跟隨多爾袞多年了,還沒有為他立過寸功,多爾袞一直沒有讓他上陣,他僅僅做了多爾袞的一個跟班。
今天,一個少年將領英雄了得,他率領的一支精銳,竟然讓滿族人賴以自豪的戰法不靈了,他知道,今天他該出場了。
多爾袞緊擰著眉頭。要扭轉這個局麵,必須除掉這支隊伍的靈魂。
誰能除掉李來亨?用這個李世宇試一試?
這麼多年來,多爾袞對李世宇是了解的,他之所以沒有死,也就是因為他在滿族人手裏還沒有敗績——將與將之間的單打獨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