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丹之道(1 / 2)

書庫如海,柳楓不斷的在丹閣中尋找目前需要的丹經,在來之前,柳楓已經詢問過炫火真人關於自己所需要的丹經。

當時炫火真人粗略的說了幾部典籍:‘丹之概要’,‘易之術數’,‘百草集’,還有其他的一些關於煉丹理法,關竅,鼎器以及火候方麵的心得,最後一種便是最為重要的,那便是丹方,不管怎麼樣的丹藥都必須有相應的的丹方,這些丹方都是經過無數的先輩一點一點的嚐試出來的,是丹道之中最為寶貴。

聽到炫火真人說的這些,柳楓都一一的記住在心中,來到了丹閣之後便直接尋找自己需要的丹經。

柳楓不斷的行走在丹閣之中,上下足有九層,每一層都有海量的丹經,其中最多的便是先輩的心得體會,當時炫火真人也是建議他找一些心得體會便好,沒想到這一下來,就手中的心得體會之書便是上百冊,這讓他有點無奈,這全都是由不同的人感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越之地,可是彙集起來那還真是海量。

‘丹之概要’雖然也有上千冊,但是大體內容都相差無幾,隻是不同時期著成,柳楓直接挑選了時間最短的,便是他的始祖通天子所著寫‘概要論’,這隻是對丹道的認識而已,隨著歲月的累積,人類也是在不斷的進步,隨著對前人的總結,經驗更是相對的豐富。

‘易之術數’便是主要描寫的是術數之學,包括有陰陽幹支、四象五行、星宿刑德等等學問,所謂遠至天道運行,近至人道吉凶,都滲透著數術的身影,丹道亦不能自免。數術之學的特點,在於用一個不是太複雜的框架,建立起了一個天地運行的動態模型。其中所有丹經之中對術數認識,其中首推‘易’,易是煉丹的前提和基礎,所謂易,既有相有理,對丹道而言,最重要的易象,莫過於‘複卦’。複之初九,象征一陽初起,然而真正體現天地之心的,並非複卦本身,而是坤,複之間,而坤複之間便是天跟,所謂天根,便是天地生生不息之道,也正是丹之道。

‘百草集’便是記載了人類對所有藥物的認知,天地之間,草木浩瀚飄渺,如汪洋之海,哪怕是經曆千萬年的人生閱曆,任然無法全部認知,所以便一代代的日積月累,慢慢的增強本身的鑒別能力,尋找出自己所需要的藥材。

其中對火候的掌握是根據每一種丹藥的不同而有差異,但是大都是前期陽火煉化,後來再用文火溫養,隻是其中又不同的訣竅手法而已。至於鼎器,理法,關竅都是關於丹道的理解,是需要接受此類經驗,再慢慢的自己感悟,熟練便是。

來到丹閣第九層,柳楓感覺到自己的大腦開始變得麻木,心中也是感歎人力的威力,雖然每個人都有窮盡時,但是在無數人的共努力之下,所傳承下來的結晶便是無窮無盡。

柳楓此時身邊所聚集的典籍快要有上萬之冊,苦笑的看著堆在身邊密密麻麻的書籍,心裏也是一陣的無力,沒想到煉丹所需要了解的東西還真不少,這裏雖然有說的是針對某一方麵的問題,但是各個真知灼見,所以才會有此不同的見解,這都需要博眾家之所長,最終才能走上自己的丹之道。

柳楓盤在下來,手中拿著‘概要論’開始閱讀翻看。

“丹道之術經萬古先人前賢,通過各種秘法燒煉丹藥,用來服食,凡人可以驅質重生,修真之士能顧元培基,靈氣化實,克服魔念,解毒等等功效,不一而論,甚至有丹能讓人服後白日飛升。

。。。。。。

煉丹需納外氣、養內氣、和陰陽、通經絡並融彙貫通,環抱太虛,攜以乾坤,利用不同藥材結合相生,再以鼎爐接通天地陰陽,用三味真火化之,等到七返九轉之時,便能締結金丹,丹有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是也。

此丹經於吾一生習前人之法,歸納己身,總結而成,望後人不斷專研丹道之法,以正丹道!”

柳楓大致的瀏覽了一遍丹道總概念,大概就書寫一些丹道的總概念,煉丹的來源,和對丹藥的一些注解等問題,沒有具體的描寫煉丹的注意事項及其煉製方法。

柳楓隨後接著觀看易之術數,百草集還有火候,鼎器,關竅和理法的一些煉製心得,如今柳楓已是金丹期,神識記憶都已經無比的強悍,柳楓甚至一目十行,隻見到不斷的翻閱丹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