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慧明,不就是比武時輸你一招,竟把一車幹柴給我劈”在未名寺的廚房後院內,一個年輕的和尚正拿一把柴刀和一車幹柴做著鬥爭。此人法號慧書,是未名寺內輩分最底的一位。未名寺現在有悔,渡,玄,慧四個輩分的僧人,其中渡字輩的有主持渡回,渡惡,渡善,渡難四人,玄字輩的就不多說了,慧字輩的也不多說了。至於慧書可算是是全寺最不正經一個。
未名寺是當今正道四大門派之一,話說當初未名寺的開山祖師是一位苦行僧,行至未名山,見此處風景秀麗,山勢挺拔,便憑借一身的修行打跑了在此盤踞的一窩山賊,並在這裏蓋成了一座寺廟,叫做未名寺。“未名寺”名字的由來也是機緣巧合,原來當時開山祖師在此打跑山賊建立寺廟後,一直想取一個好聽的名字,無奈自己的學識有限,一直未能想到一個好名字,到是山下的村民因為此山叫未命山,又不大清楚這座新寺院,就把它叫做未名山上的寺院,後來久而久之就簡化成“未名寺”了。經過多少年多少代僧人的辛苦大拚終於把該寺成為正道四大巨擎之一。未名寺的佛陀心經乃是天下聞名的心法,習練至大渡境界者均會在額頭顯示一道金印,顏色越深修為越高。不過現在能練此境界者,隻有寥寥幾人。
晌午時分,寺內鍾聲三響,這是中午吃飯的時間到了。劈了半天柴的慧書鬆了鬆筋骨,摸了下自己還算強健的胳膊,因為長時間的勞作已是酸痛至極。心裏不由又罵了那個慧明。也許是拜自己的法號所賜,他與別人打賭比賽總是會輸,這還真對的起他的法號—慧書(會輸)。
就在昨天,慧書正在房中打坐,但聽到了敲門的聲音,開門原來是比自己稍年長的慧明。問其來意,慧明近日自覺有所進步,想找人切磋一下,所以前來。慧書也就答應了。二人便在後山一片樹林中切磋武藝。但那慧明為了讓比賽更有意思,就說誰輸了就要依贏的人一件事。比武心切的慧書立馬就答應了。
比武開始了,但見慧明雙手合十,嘴中不斷的念叨,手的合和處有一絲的金光射出,慧書也不甘示弱,忙運起佛陀心經護其自身,然後就衝上去朝慧明一拳打出,就在要打到慧明之時,隻見他雙手忽然分開,一道金光衝來。然後慧書就感到一陣眩暈,醒來時已見慧明得意洋洋的站在自己麵前,手裏遞來一把柴刀......
從廚房領了兩個饅頭後,慧書就獨自坐在廚房後院的青石板上,望著手中的饅頭出神。
“乖乖,是不是我劈柴劈多眼花了?怎麼這饅頭一個大一個小呢?這手感還這麼硬。是不是隔夜的饅頭?真是,這夥食真的越來越差了。我取看看有什麼好的。”剛起身準備進廚房,就看見一個年事已高的和尚正對著自己微笑,那人身材瘦小,從衣著看應該是個元老級的人物,站在小院的小門旁。額頭上的一道金印說明他的修為高深。更令人吃驚的是那和尚除了沒有頭發外(廢話,哪個和尚有頭發的)連眉毛,胡子都沒有。慧書不禁吃了一嚇:“難道聯係佛陀心經到大渡境界會有如此變化,身上一根毛都沒有。難道我以後不就會成了無毛大師?”隻見那老僧走上前來,低聲問道:“小和尚,你在這裏獨自思考,難道有什麼不解的疑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