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練習這功法後,有一種叫做得氣說法:說是一種溫暖的感覺在人的經脈內流動。
而現在毛鎮中的感受是:仿佛一陣陣和煦的春風,化作一小團似乎象絮狀的似有似無的東西,在自己的經脈內遊走。這東西走過去之後,自己的經脈好像收到了滋潤一樣,感覺非常的舒服和暢快,讓人幾乎要呻吟的感覺!
《九轉還丹功》第一轉修煉的行功線路是:讓靈氣從百會穴和四神聰穴會穴聚集,形成靈力團,分一路入內,進入上丹田(解剖學位置相當於丘腦),靈力團在這裏停留後,就筆直向下過頸部到胸部,來到中丹田(解剖學位置:相當於肺門和右心房上方),然後來到下丹田,讓靈力團在這三個丹田之間聚集,然後從下丹田分開,順雙下肢的湧泉穴入地。
上麵是第一轉的功法運行路線。
人坐直或站直的時候,這三個丹田在一條直線上,這樣運行功法時,靈力團的流動速度快,也不會受到阻礙。
在地球上古修仙者認為: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
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修道者都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所以,經常修煉這三個丹田,可是人的精氣神得到無盡的好處!
對這三個丹田的修煉,幾乎是不到一個小時就有了十分明顯的氣感。毛振中覺得自己可能是一個修煉天才,沒有做長時間的休息,就繼續運轉靈氣在這三個丹田中流轉。這種氣感又叫得氣,被這種地球上所沒有的氣感籠罩三個丹田,他隻覺得人就象飄起來起來了一樣,非常的舒服,暢快!
練習這第一轉幾天後,毛振中就決定繼續修煉《九轉還丹功》的第二轉,這一轉功法的運行路線是:百會穴和四神聰穴處的靈力團再分二路,一路沿著麵前的督脈而下:神庭穴、鼻尖的素髎穴、上唇內的牙齦處的齦交穴,舌頭頂住上顎,讓靈力團通過舌頭流動向下,經下嘴唇的任脈的起點承漿穴,廉泉穴、璿璣穴、紫宮穴、上氣海穴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曲骨穴,最後到達會陰穴和督脈相接。
另一路則向後,經強間穴、風府穴、大椎穴、神道穴、靈台穴、至陽穴、中樞穴、命門穴、陽關穴、腰俞穴、到最後尾椎骨處的長強穴跟任脈的會陰穴相連,形成一個大的循環。
運行一遍這個大的循環叫做一個小周天!周天通了,就表示修煉者的大部分軀體會受到靈力的滋潤,會使人的身體更加強健,不容易生病。
同時,還能使靈力團在身體上形成一個環,當這個環被修煉達到強大的時候,可形成一個有保護作用的外殼。
從而,憑借這個外殼的保護,能達到外邪不侵的地步。
《九轉還丹功》的第一轉和第二轉一般是分開練習的,毛鎮中在地球上已經將這兩轉聯係的很完美,當他開始練習時,就不知不覺的將這兩轉一起修煉了。
練習這《九轉還丹功》,無論是站著練,還是坐著練都行。但其要領是站要站得直,坐也要做的端正。免得功法運行的路線受阻而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