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太章島後,考察一番北陰和九聖等人修行後,此時北陰已然不負太乙期望,已然斬卻一屍,進階混元金仙之列,從此以後,不是大劫,便可安然無憂,又有太乙這聖人至尊庇佑,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大劫了,而九聖已然是大羅後期修為了,令太乙滿意非常,吩咐幾句後,太乙便往陳都方向而來,是時候該收下伏羲了,成就帝師之位。
來到以往的樹林,卻發現,包犧已然在樹林中等候,顯得焦急異常,似是見到救星一般,飛奔至太乙身前,拜道:“求仙長指點迷津!”說完深深拜倒下去。
“哦!是何問題?”太乙驚訝問道。
“我人族雖是已經解決暫時糧食問題,然天災人禍不斷,不知仙長,可有辦法?”包犧問道,一臉的急切。
“哎!解決之道貧道雖有,但法不傳六耳!”太乙歎息道。
庖犧也是極為聰慧之人聞言便拜道:“弟子庖犧原拜道長為師,望道長教授我大道。”太乙本就是為此而來,見庖犧已然應允便笑道:“你還有母親在,可隨我去見過你母再拜師不遲。”說完便攜著庖犧向陳都行去。
不一會便來到陳都華胥屋中,庖犧請太乙坐下便去找母親前來,不一會庖犧便帶著母親華胥回到家中,華胥一見便認出此人便是昔日托夢給自己之人,忙上前拜謝,太乙忙將華胥扶起說道:“不必多禮,貧道今日來是為收庖犧為徒,不知你可願意?”那華胥聞言大喜,卻又遲疑了一下。
太乙說道:“我知你顧慮,庖犧年少貧道不會帶其離開,就在此處教導庖犧。”華胥聞言忙讓庖犧拜師,太乙受了庖犧一拜,道:“如今你已入門貧道便傳你太乙天章,至於避天災之術,待你有所成就之時,自會相授!”包犧趕忙拜謝,華胥聽言,忙退出門外。
說完便將多年苦心研究推演的法決,太乙天章傳授於包犧,而包犧也是勤奮,每日間不斷練習,如此三年時間眨眼而過,包犧已然是一個二十三四歲的壯年小夥了,太乙天章進展不小,已是到了化神階段,當然百病不生,身體更加強壯,太乙便要包犧將一切看到的大自然景象記錄下來,包犧便在黃河邊上,河洛交彙處立了一台,將所有看到的大自然景象以一種符號畫下來,如此,包犧便每日在台上端坐觀察。
這天,自孟河之內,步出一頭怪獸,此獸馬身而龍鱗,赤紋綠色,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背負一圖,正是那極品先天靈寶,前代妖族大帝帝俊的看家法寶—河圖,巫妖大戰時,被妖師鯤鵬順勢卷走了。
出現在這裏,是因為太乙前去找鯤鵬聊過天,喝過茶(單挑),鯤鵬欣然送上河圖(被太乙聖人之尊壓垮的),歡心喜舞(淚牛滿麵)。
那怪獸正是龍馬①,乃是天地之精,聖賢在位,即負圖而出。
一聲嘶吼,自洛河之內,爬出一隻白龜②,周身泛白,背負一書,正是那極品先天靈寶—洛書,又是妖師貢獻(非自願),如此看來,妖師當真是功德無量啊。
兩獸行於包犧麵前,將背上河圖洛書獻上,便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包犧不知其故,乃翻看河圖洛書,發覺上麵所繪與自己記錄的大自然景象想通相同,不由大喜,知道有神人庇佑,為人族指點迷津。
坐於台上,參悟河圖洛書,結合自己所繪,苦思七七四十九天,終是將所有記錄的符號整理整頓,畫出一圖,正是那八卦圖,八卦圖畫出之日,天際一片玄黃之色,祥雲陣陣,仙音連連,異香撲鼻,那功德一入體,便化作暖流,流遍四肢全身,衝破輪回之力,前塵往事如過往雲煙,包犧,此時應該稱作伏羲了,伏羲已然明了前塵往事,知道自己已是化作人族,成就人族共主。
而伏羲回到陳都後,便將自己名字改成了前世的伏羲,將八卦圖廣傳人族,為人族謀福,而人族將這八卦圖稱之為伏羲八卦③,具有不可思議之能力,占卜算卦,預言事物發展不在話下,而伏羲畫八卦之地,則被人族稱之為八卦台④,永為人族流傳歌唱,經久不衰,成為人族瑰寶。
自從伏羲畫的八卦後,四方人族聞之,皆是望風而歸,陳都人族人口也越來越多,多到居住不下,伏羲便發動人族勇士,在陳都之外加立一道更大的城牆,這邊是後世的城中城由來,陳都居住量大大增加,隨著人族越來越多,伏羲便想了個主意,在城牆外建立一座座村落,互相結鄰而居,互相守望,增加安全係數。
人們皆是對伏羲歌功頌德,四方村落有事情皆是求教於伏羲,從城內到城外的居民,從城外到大山,一有事解決不過來便來求助與伏羲,而伏羲則是細心的回答每個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