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立了人教,玉清立了闡教,上清立了截教,那麼接下來,沒錯。
果不其然,天空響起一陣佛偈,隻聽得一道聲音做歌曰:“大仙赤腳棗梨香,足踏詳雲更異常。十二蓮台演法寶,八德池邊現白光。壽同天地言非廖,福經洪波語豈狂。修成舍利名胎息。請閑極樂是西方。今接引!”聲音消逝,就在眾洪荒生靈奇怪時,一道聲音響起,做歌曰:“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師。今準提!”聲音突斷,繼而聲音合於一處道:“立一教,曰西方,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刹。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如是我願,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盤者。不取正覺。·····”如此這般,二人發下四十八願,天際祥雲滾滾,蓮香陣陣,天龍咆哮,舍利放光,天際降下無量功德之氣,二人道果融合無量功德,遁入虛空,成就混元之證道。
眾生皆是口呼聖人慈悲,再次拜倒在地。
鴻鈞座下七人已有六人成就混元,隻餘太乙一人為成,眾人皆是翹楚以盼,可惜,半晌,皆無動靜,眾人這次知道,太乙機緣未到。
此時的太章島,太乙盤坐於雲台之上,細細思索,倒也不是太乙機緣未到,而是太乙知道,成聖之事不急,他想要再斬掉惡屍和自我再成就聖人,那樣以後鬥起法來才不至於吃虧,要知道聖人不死不滅,最注重的乃是麵皮和弟子,天地如棋盤,眾生如棋子,而聖人就是這執旗子之人,天地皆是其棋局,俗語有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卻說那媧皇宮內,女媧掐指一算,自懷中掏出一物,正是那分寶岩上得來的紅色靈珠,那靈珠普一出女媧袖口,便聚集萬千天地靈氣,高速旋轉,卻是那日女媧得來之後,不知何用,煉化不得,隻得置於袖中不管,哪知今日忽然有所悸動,掏出一看,卻是要化形而出,聖人元神寄托天道,天機明悟,卻是剛剛女媧掐算一番,卻是那靈珠與太乙大有機緣,便坐看那靈珠化形。
此時那靈珠已然到了化形的關鍵時刻,一陣顫動虛化,紅光陣陣,滿殿異香,化為一粉雕玉琢,束發總角,腹裹紅肚兜,見到女媧,睜著明亮的大眼睛,滿是好奇。
女媧見此,也不作惱,喜道:“看你這般模樣,到也可愛,就做個童子吧!我給你取名‘靈珠子’好了。”
那靈珠子到也乖巧,倒頭就拜,口呼:“多謝娘娘賜名!”蹦蹦跳跳出了殿門。
這靈珠子正是那後世的三壇海會大神,哪吒三太子是也!此時尚是初次化形而出,滿腦子的好奇。
而這時的太乙,正在考校北陰與九聖的修為,幾千年來,北陰已是觸摸到了大羅後期的門檻,等其凝聚道念之後,便會徹底進階大羅後期之境,皆是如不是碰到天地大劫,自可無憂。
而九聖這些年來,略微有些偷懶,幾千年時間,修為增長緩慢,不過也有了大羅前期的修為,隻待機緣已到,便可進階中期。
北陰不負太乙之望,修煉勤奮,太乙當然是勉勵一番,便不再多問,可是作為太乙坐騎,代表太乙臉麵的九聖就慘了,被太乙狠狠訓斥了一頓,敲打一番之後,便扔出大殿,趕回自己老窩修煉去了。
至於那兩童子靈芝和白蓮二人,依舊是那副純真可愛之態,修為幾千年不曾長進多少,但自從上次之事,兩童子雖是對太乙依賴非常,但是卻不似以前那般隨便嬉鬧,令太乙黯然歎息。
修道不知歲月,先天生靈更是壽元無限,隻有碰到大劫來臨才會對其造成影響,悠悠千年時光,對其便如家常便飯,轉瞬即逝,絕不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