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文藝女青年說(1 / 2)

很久之前,我並不知道“文藝”這個詞代表著什麼。因為那個時候,我還沒有玩豆瓣,我也不會去各大社交網絡上看一堆矯情的東西,盡管現在也不去看。

後來,有一次,我們宿舍的舍友找了個女朋友,姑娘是學電影的,談起電影來就是希區柯克,最喜歡的導演是大衛·芬奇,說起俄國的詩電影、法國的長鏡頭,也在我這個當年的門外漢看來充滿魅力。我還知道她喜歡看的書都是什麼,是我至今還看不下去的弗蘭茲·卡夫卡或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米蘭·昆德拉等人的經典作品。扛著攝影機出去拍作業,哪怕是她講大風中去公園拍攝人被凍僵了,還忽然下雪了的情景,我都覺得很羨慕。於是,在一次聚餐的時候,忘記了是在什麼語境下,我說:“你們文藝女青年如何如何……”她略帶嚴肅地和我說:“誰文藝女青年,罵誰呢?”

在那種情境下,我有些分不清真假,我不能判斷是玩笑還是認真。當然,那時候,我對“文藝女青年”這個詞的概念,或者說對“文藝”的概念都是一個崇高、敬仰、讚歎的概念。我覺得這種姑娘簡直靈魂都是飽滿的。但是,也是她告訴我,“文藝青年”這個詞並不是一個誇人的詞。原來在一個叫豆瓣或者更文藝的社交網絡上,網民們已經給了“文藝青年”新的定義,它不是代表著具有文藝氣息的青年,它代表著“裝蒜”。

那是2010年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我這個剛買了電腦筆記本的男青年與已經是網民的她們差距在哪裏。我隻感覺到,可能我真的是個很落伍了的人,我想要誇人都誇得人家不愛聽。可是,她真的在我看來是一個文藝的姑娘。文藝並沒有取變異後的意思,還是它本來的意思。

我嚐試過變成網民,想知道大家到底怎麼定義“文藝”這件事,“文藝”的姑娘是怎樣的。

但是,我發現,女青年的心思真不容易猜測。

因為我看到我高中一個女同學的個性簽名是:即使不是搞藝術的,也要有一個文藝人生。

一個女性朋友和我聊起她新交的男朋友,讓她越來越不順心的原因是男友是個學理科的,很沒情調,而她則喜歡文藝一點兒的生活。

我結合當時的語境來理解,我想,這些姑娘肯定不會覺得“文藝”的意思是裝蒜。如果這樣覺得的話,她們肯定就不能這樣說了。

總不能有人說:“即使不是搞藝術的,也要有一個裝蒜的人生。”“男朋友是個理工男,很沒情調,而她則喜歡裝蒜一點兒的生活。”這麼明明白白地罵自己。

那時候已經是2014年,舍友的女朋友已經換了五六個,各有千秋。而我還沒有弄清楚“文藝青年”的意思。特別是,當女性朋友們和我談起她們自己,說自己是一個“略文藝的姑娘”時,我有些不知道該怎麼回。

從2010年到2014年,自從有人告訴我文藝青年是裝蒜,我就再也沒有用過“文藝青年”這個詞。我怕我一不小心就變成罵人了……

當然,這2010年到2014年間,我聽過了邵小毛寫的《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她在歌詞裏麵說:文藝青年該嫁個什麼樣的人呢,是不是該找個搞藝術的,可是搞藝術的男青年,有一部分隻愛他的藝術,還有極少部分搞藝術的男青年,搞藝術是為了搞姑娘,搞姑娘又不隻搞她一個,朋友介紹了好幾個,他們說你該找個有錢的,讓他讚助你搞創作,可是大款都不喜歡她,他們隻想娶會做飯的,不會做飯的女青年隻能去當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