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之前,世界是一片混沌,沒有日夜天地之分,在時間與空間交會之處,漂浮、糾纏著四抹神秘的色彩,分別為燦金、湛藍、闇黑和赤紅。
太古初期,這四抹色彩分別化成帝星和輔星,燦金帝星和闇黑輔星執掌日之晝,湛藍帝星和赤紅輔星執掌日之夜,至此,世界的白天和黑夜有了初始的劃分;晝之時,燦金、闇黑高懸之處,是為天,湛藍、赤紅隱沒之處,是為地,夜之時,湛藍、赤紅高懸之處,是為天,燦金、闇黑隱沒之處,是為地,至此,世界的天和地亦有了分別。
燦金造了萬生,闇黑賜予其智,湛藍創了萬物,赤紅給予其巧,歷經千載,太古中期,世上方有通言語之物種現世,後世稱之為智慧種族,其中最為顯赫的是龍族、精靈族、獸族以及人族四族,其子民遍布天地之間:龍族佔有廣袤的蒼穹和聳立的山巔,精靈族喜愛蒼翠的森林和海上精緻的島嶼,獸族的繁衍地散落在龍族和精靈族駐地之中以及荒野之上,三者友愛親善、相安無事,惟人族貪婪,妄圖成為萬生萬物之長,掌控天地間的事物,然其體質孱弱,隻能生存在濕潤的原野和肥沃的山丘之中。
如此又是千載,太古末期,人族的野心越發膨脹,試圖透過諸神之力突破身體界線,於是他們開始信奉諸神,而諸神亦渴望藉信仰之力強化己身神力,於是諸神回應人族祈求,賜下神力:燦金對應戰士,賜果敢之力;闇黑對應術師,賜洞明之力;湛藍對應雲遊者,賜逍遙之力;赤紅拒絕回應人族,而選擇守護其他物種,是以赤紅信仰在人族逐漸沒落,最終銷聲匿跡。
為爭奪信仰之力,諸神開始互相爭戰,晝夜也因此長短不定,神力的交互傾輒破壞了世界的平衡,各種天災隨之而來;為爭奪萬物之長,人族爆發無數戰火,各種人禍亦隨之而來。久而久之,世界變得荒蕪而貧脊,赤紅於是開闢一方樂土,遷人族以外之物種至此定居繁衍,後世稱此地為霧隱海域。
人族眼熱霧隱海域的富饒,對諸神的崇拜便越發狂熱,這個時期,無論諸神還是人族,力量都瘋狂地膨脹,燦金帝星和闇黑輔星更對湛藍帝星和赤紅輔星展開猛烈地攻擊,而湛藍帝星雖神力高強卻性喜自由,甚少插手晝夜之爭,隻留赤紅輔星獨力苦撐,夜之時也因此越來越短。
晝夜的對峙在人族入侵霧隱海域時宣告終結。
晝夜之爭使赤紅分身乏術,對霧隱之海的庇護也不若以往嚴密,人族尋隙入侵,佔霧隱之海泰半領土,各族壯年者外的老弱奔走不及,或死或俘,一夕之間風聲鶴唳。
人族此舉徹底觸怒赤紅,震怒下的赤紅輔星離開夜之領地,親臨霧隱之海殲滅所有入侵者,並修復樂土,復生死者,最後更以神力籠罩霧隱之海,令人族及其他神祇從此無法涉足。
離開霧隱之海的赤紅輔星怒火難息,遂調動神力並各族的信仰之力引爆自身,黑夜中的紅芒散作億萬繁星,再不見那抹血色。磅礡的神力衝擊大地,霧隱之海外的所有事物盡皆滅絕,太古紀元至此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