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最後的輝煌(3)(1 / 3)

次日一早,程尚德來到鋪子,吩咐嘉賢和夥計把所有的貨物都擺到櫃台上。果不出所料,客商絡繹不絕。到了打烊時竟有四十多筆業務,有百十兩銀子的進賬。

第三個月彙源典當和墨硯齋旗號就響遍了九江。

從九江返回揚州的嘉賢卻意外得到“百一硯”的消息。葉氏的來信讓本來心神寧靜的嘉賢感到不安。叔父讓他在揚州停留一下,去彙豐典當買一款康熙年間的青花橄欖瓶。這橄欖瓶是程尚德早年認識的一位雜貨商的鎮宅之物。雜貨商因經營不善,周轉資金不足,典當了橄欖瓶。

嘉賢晚了一步,橄欖瓶被江家高價買走了。返回時走在左衛街上,嘉賢迎麵碰到了翰墨園裝潢鋪子的湯老爺。

“二少爺從哪裏來?”湯老爺問道。

“從九江來。”嘉賢說道。

“分號開張大吉。”

“托湯老爺的吉言,鋪子尚可。”

“二少爺可知‘百一硯’出現在市麵上?”湯老爺神秘地說道。

“敝人尚不知,湯老爺請講。”

“一雲遊道士昨日來到翰墨園,前來取裝潢的字畫時,就拿著‘百一硯’。”

“此道士現在哪兒?”嘉賢問道。

“道士住在瓊花觀。”

“多謝湯老爺。”

嘉賢雖急於返回歙縣,但還是趕往瓊花觀。在闃然無聲的瓊花觀裏,嘉賢沒見到道士,卻收到一封信。信中道士約定了見麵的時間和地點,讓程尚德前往慈光庵找一位謝姑娘。不知怎麼嘉賢得知了程尚德與謝姑娘的風流韻事。想到自己對千弦的熱望,嘉賢對叔父另眼相看。他可憐叔父不在此地,不能早日得知謝姑娘的佳音。

為了能趕上回歙縣的渡船,嘉賢來不及與嘉道告別,匆忙趕往碼頭。等到嘉賢站在二宅的天井時,銀荷大叫二少爺。他未答應銀荷的叫聲,卻問:“二少奶奶呢?”

“二少奶奶去散步了。”銀荷答道。

雲姑害喜害得厲害,身孕懷到七個月了還常常孕吐。

嘉賢去九江的日子裏,雲姑常坐在中堂裏刺繡或縫製嬰兒的物品。她給嘉賢縫製了細布的夾袍和長衫。她又扯了幾尺紫灰色的細布,給嬰兒做了許多的衣服、帽子、褲子,還用細棉線織了三雙線襪子。她不能長時間地坐在那兒,要時不時到烏聊山上走一走。

站在山上,雲姑看見楊家大院正在修建的房子。她不止一次聽人說,楊家的木材生意做得好。楊家把從院門至烏聊山腳下的地全買下來了。今朝一看,雲姑才清楚楊家買下多大的一片地,那是可蓋七進的大房子,還可擺山石水榭、亭台樓閣的一片地。七進的宅院與老宅院連成一片,山腳下已修成人工湖,湖中有個亭子粉牆黛瓦,曲徑通幽處則是成片的竹林。

從烏聊山返回時已是下午四時。走到山腳下,雲姑很累,想休息一下再走,肚子裏的孩子卻不讓她閑下來。她的肚子一陣疼痛,身上起了冷汗。雲姑停了下來,等孩子安靜下來。半個時辰後,孩子靜下來,雲姑繼續往程家宅院走去。半路上碰到外出接她的銀荷。嘉賢回家的消息無疑是一味良藥。

這是他們成親後第一次長久分開。身懷六甲的雲姑看見歸來的嘉賢,欣喜若狂。她不顧銀荷在眼前,撲到嘉賢的懷裏。

“二少爺回來了,真的回來了,妾身真想二少爺呀。”

“少奶奶放心,分娩前我不再走了。”嘉賢說道。

“妾身要拖二少爺的後腿了。”

“外麵的事都辦好了,近期不出去了,少奶奶安心養著身子。”

雲姑開心地笑了。嘉賢第一次發覺,雲姑笑起來很美。雲姑心裏發熱,就想做些豐盛的菜招待歸家的嘉賢。

雲姑挺著肚子到街上買來上好的蹄髈、金華的火腿、山裏的石雞。竹筍是春天時嘉賢上問政山挖來的,中午起就架起火爐,小火燉上了。到了夜晚起鍋時,湯濃似乳,蹄髈玉白,雞色奶黃,火腿鮮紅,其味鮮醇芳香。望著八仙桌上的金銀蹄髈,嘉賢想起千弦的揚州幹絲。

嘉賢有多年沒想起千弦了。嘉賢真實地活著,忠於雲姑,把千弦的影子封在一個記憶的壇子裏。嘉賢想到千弦時,還想到千弦沒有歡樂的生活、日漸暗淡的臉、陰鬱的神情和疲乏的體態。有幾年大哥過春節時沒回來,有一年過完除夕才回到家中。有傳言說大哥在揚州安了外室,這在程家諱莫如深。無論千弦是否聽見傳言,女人的心都是細如發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