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長江岸邊一個中等城市,高樓聳立,綠葉成蔭,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這個繁忙的地級市,管轄十六個區縣。市中心偏東一座偉岸挺拔而又潔白無瑕的中型建築,蒼鬆翠柏簇擁,鬧中取靜,在陽光映照下十分耀眼,顯得更加肅穆莊嚴而又神秘莫測,這就是市政府辦公大樓。
市政府杜市長,中等身材,方方正正的國字臉,眉毛很濃,鼻子挺挺,背頭,微胖,經常足登千層底兒布鞋。已過59歲年齡,愛人和大兒子工作在省城。省委領導已透露過下屆讓他離任的消息。
他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業餘時間寫寫毛筆字,有時誦幾句毛主席語錄、哼幾聲京劇,使人感覺到他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
軒轅秘書雖然跟了他快兩年,仍然覺得生分。最近,軒轅秘書和杜市長一樣,也是心事重重。
杜市長很少和下級閑聊,在一起隻談工作。工作談完了,你若想再套套近乎,他就會漠然地看著你,讓你想開口,也不好意思,隻得笑嗬嗬地告辭。開始,軒轅對杜市長的性格不大適應,慢慢也就習慣了。軒轅的辦公室在杜市長隔壁,平時杜市長很少進秘書的辦公室,有什麼吩咐,打個電話,說:“來一下。”
軒轅每次進杜市長辦公室前,總是用右手食指作彎曲狀輕輕敲兩下,聽到允許進屋聲音後,再小心翼翼地推門進去。進到屋裏,目光都要往緊收縮,不像在自己家裏那樣隨心所欲。這是一種發怵的感覺。
軒轅經曆了杜市長從市政府辦公廳主任變成副市長、市長,眼看就要離任的過程。
杜市長即將離任,這個以往不愛說笑的人,給軒轅說話卻漸漸多起來。常問軒轅,他有什麼說不到、做不好的地方?需要注意什麼?叮囑軒轅要牢記三點:一是講政治,就是令行禁止、不打折扣;二是幹好工作,不錯事誤事漏事;三是及時提供各種信息,特別是針對他的。軒轅記得,前兩條在他剛當秘書時,杜市長就已經作過強調,聯想到前一段,杜市長讓他複印的有關市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人財物等重大事項的記錄、曆次講話和簽發的文件,說明杜市長正在為離任作準備,這第三條顯然是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變化而補充的。
這些年,杜市長按照分工,積極配合市委書記,始終把政治思想建設擺在中州各項工作的首位,堅持把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這個軟任務當作硬指標來完成。沒有特殊情況,每周五集體學習日雷打不動。省委乃至中央級刊物經常轉發他們的理論學習經驗和成果。
作為一市之長,他始終牽掛著老百姓的疾苦,解決了許多棘手難題。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一年前,圓滿解決了困擾曆屆政府多年的機械廠老大難問題。
機械廠原稱農機廠,曾是本市最大的國有企業,創建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一度輝煌,後因種種原因陷入困境,現已資不抵債,處於倒閉狀態,工人下崗,廠房破爛不堪。機械廠陷入困境後,曆屆政府回天乏力,負擔日益沉重。由於該廠占地麵積大,交通便利,成了本市不少開發商眼中的肥肉,但都不願背上安置職工這個沉重包袱。杜市長上任伊始,就開始著手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他指示經濟局要拓寬談判思路,隻要保證職工安置和他們的利益不受侵犯這個根本問題,什麼樣的方案都可以談。但幾年下來這個根本問題一直沒有談攏。後來,杜市長果斷把機械廠列入招商範圍,拿到省裏舉辦的投資洽談會招商,不再考慮本市優先的原則,這才有了與一家牛奶廠的良好合作,原機械廠職工得到妥善安置:男滿五十五周歲、女滿五十周歲享受退休待遇,其他願意當工人的當工人,想另謀出路的發放安置費。機械廠老大難問題的圓滿解決,最大限度地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受到群眾一致讚譽。
本來,杜市長還是想往前走一步的,因為前幾年本市連續出現兩次“拆遷自焚事件”,報紙和網絡都炒得很厲害,後來還發生了個別群眾進京上訪事件。為此,省委主要領導專門找他談話,指出他作為主管市長難推其咎。更關鍵的是,杜市長當秘書時跟過的那位省委主管人事的副書記突然去世,失去了根基。仕途上沒了根基,就等於秧苗少了沃土,隨時都會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