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最後一本新書貼上標簽, 褚言抱著一摞大概十幾本書穿梭在書架間, 將它們一一放在該放的地方, 抬手看一眼腕表上顯示的時間, 她拍拍手朝前台走去。
在前台打過卡, 結清了單日酬金, 褚言拍了拍守門的小機器人, 對它說了聲再見。
“褚言姐姐再見~再見~~”
踩著飛行滑板飛出去十多米遠了,褚言還能聽到小機器人雀躍的聲音,抬頭看看掛在東方天空的太陽, 她勾了勾嘴角。
今天心情不錯,去“晉江”看看好了。
回到寢室,同住的兩位室友都在, 隻不過兩個人都躺在營養倉裏與現實世界隔絕, 從她們營養倉上顯示的營養劑剩餘量來看,這兩個人至少四天沒有脫離全息世界了。
人類發展跨越至星曆已經312年, 定居外星的人類總數早在星曆266年便超過了母星, 但所有人類都能在全息世界當中通過精神互聯進行“麵對麵”的交流。
全息世界已經代替現實世界成為了絕大部分人類的活動場所, 甚至有人直接定居全息世界, 與現實完全脫離。
已有世界紀錄顯示, 全息世界最長在線時間為一百零一年三個月零四天, 該紀錄保持者從六歲準入全息世界起到一百零七歲因一場意外身亡之前從未回歸過現實世界,而他的行為在人類當中並不特立獨行。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讚同 “生活全息化”的轉變方向。
比如褚言。
褚言的外公是一位大學的中文係教授,在傳統文化研究方麵堪稱泰鬥, 雖然從小與他接觸的不多, 但褚言深受外公的影響,喜歡閱讀各方麵的書籍。
是的,閱讀。
這是一個幾乎在現代社會消失的詞語。
生活全息化讓人們接受知識更加便利,腦波轉換圖像聲音的技術讓所有人都有成為信息製造者的資格,同時在接收信息時也比單純的記憶更加方便快捷。
在技術如此發達的情況下,還有多少人願意在現實世界中端著紙質書籍,麵對冷冰冰的文字,進行“閱讀”這一堪稱原始的信息接收方式呢?
褚言曾在書上看到過這樣的曆史——
人類母星全麵邁入互聯網時代時,文化界曾經掀起過一股“電子書對紙質書”的討論熱潮,在當時,這個話題的討論度非常之高,幾乎所有識字的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
想必那個時候的人們根本想不到在未來的某一天,別說電子書,就連書都快被人們給拋棄了。
因為紙質書籍的大量缺失,喜歡閱讀的褚言不得不在報考大學的時候選擇了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紙質圖書館的北清大學,並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申請成為了一名圖書管理員。
這個工作是她求外公幫忙弄到的,除她之外,擔任這一工作的全部都是全自動機器人。
從儲物櫃裏拿出備用營養劑給室友添滿,褚言脫掉鞋子也鑽進了自己的營養倉。
她雖然不讚成生活全息化,不過這種生活方式確實操/蛋的便利,她再不合群也還是正常人的範疇,避免不了。
登入全息世界,褚言站在一條寬闊的大街上,街上行人不少,每個人都顯得非常悠閑。
她看了看周圍,往前走了一小段,然後右拐進了一條小巷,走進了一家掛著“晉江”標牌的門店,在她進門的一刹那,小店門口的迎賓機器人笑著說了一句:“歡迎‘諸家之言’的到來。”
褚言衝機器人擺擺手,走進了門店。
門店從外麵看很小,但內裏另有乾坤,幾層樓高的建築全部中空,牆壁從地麵到樓頂都是擺滿了書的書架,從下往上看能看到不少取書的懸梯,寬闊複雜的程度不亞於她兼職的那棟圖書館,在她進門之前,這裏已經有不少人做著自己的事。
看到她進門,一個端著茶杯的大叔朝她招了招手:“喲,有段時間沒看到你了,在構思什麼大作嗎?”
褚言臉上揚起微笑朝那邊走去:“怎麼,遠古大神又有新作品可以給我看了嗎?”
大叔有點不好意思的把手裏的書遞給剛坐下的褚言,小聲說:“別叫我大神了成嗎,我這點水平,哪裏比得上你啊。”
褚言不置可否,接過書看了一眼封麵,隻見純白的封麵上隻有一個楷體的書名《狼煙山河》,旁邊用宋體標注了它的作者“遠古戰將”,樣式非常簡陋,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還沒等她翻開,大叔就笑嗬嗬的攤開手朝她招了招:“你的新作品呢?快拿來我看看!”
褚言無奈笑笑,左手一翻,憑空變出一本書來遞了過去。
“還真的有啊!”雙手接過書,大叔如獲至寶,光是封麵就看了足足兩分鍾,然後歎了口氣道,“如果你早生幾百年該有多好,絕對是紅極一時的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