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踏上中國的土地(1 / 2)

離開熊本的家以後,川崎裏俊回到了設在靜岡的新兵訓練營繼續他的新兵訓練,雖然,他已經是陸軍準尉——軍官中最低級的一等,但是,在此之前,他可是從來沒有沒過刀槍的。然後,就到橫須賀集結,橫須賀是戰時日本最大的軍港,剩下的日子就是等待,和很多來自各地的士兵一起,要從這裏出發,等待運兵船把他們運往中國前線。

等了半個月,他們登上了一艘軍艦。

川崎裏俊的日記是斷斷續續不連貫的,日記的內容也十分的簡單,所記錄的事情也就是一句話。也許是環境不允許他做詳細的記述。

川崎裏俊沒有坐過海輪船,長時間的海上顛簸和風浪的搖晃,令他疲憊不堪,船到鹿兒島外海的時候,他們的船遇到了風浪搖晃得非常厲害,一些老手都受不了,川崎裏俊尤其嘔吐的厲害,連黃疸水都吐出來,躺在地板上一動不動,真是生不如死的感覺都有了。

他們此次船載800多人,湊巧的是,領隊是義田伍男中佐,他是從九州的熊本出來的,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職業軍人。

義田中佐是個軍校生,他喜歡有文化的人,知道川崎裏俊也是雄本人,就認了這個小同鄉,又看他是個文弱的學生,便對川崎裏俊多了一些照顧,讓他從大統艙裏轉到條件相對好一些的艙室裏,並且吩咐廚子給他做些有可口的飲食,也算是愛惜人才。

就這樣,川崎裏俊才得以熬過了海上漂泊的苦難日子。

經過半個多月的顛簸,他們的船終於靠岸。在中國旅順登陸,川崎裏俊和他們一隊新兵正式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開始了川崎裏俊的中國戰爭之旅。

旅順,對於日本軍隊來說,這裏並不陌生。

日俄戰爭中,1904年2月至1905年1月,日本軍隊俄國軍隊之間在旅順口進行了一場爭奪戰,戰役曆時329天,敵對雙方死傷無數,最終以日軍奪得俄軍的旅順要塞和俄軍的太平洋艦隊基地和港口而告終。

站在旅順要塞的製高點,這裏可以看到整個城區,聽著駐守要塞的軍人講述當年日俄之戰中,日軍如何不惜戰死最終打敗俄軍占領要塞,軍事學家對於日俄旅順口之戰的評價,拋開深受其害的中國不說,單就日軍的戰役戰術和日本軍人的戰鬥意識還是可圈可點的。且,成為各國軍事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實戰案例。

要知道,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全國的人口隻有4400萬,而俄國是1.3億人,而且,就國力而言,沙俄帝國要比日本強大很多,這是一個典型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實例。

為此,日本人也頗以為自豪。所以,每當新的日軍來到旅順,必得安排前往旅順要塞,講述日軍輝煌的戰績,緬懷那些在此次戰役中死去的日軍官兵,當然,更重要的是,激勵士兵的鬥誌。

川崎裏俊是第一次走這麼遠的路,第一次親曆日俄戰爭的遺址,不禁也為日本軍人的榮譽而感到自豪。他當然不明白他們到中國來作戰的真正的意圖是什麼,宣傳中的中日親善,大東亞共榮圈在他聽起來也是一個不錯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