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狐假虎威,向貴人借光1(1 / 3)

第一章 狐假虎威,向貴人借光1

借光由來已久,中國自古有很多詭智謀略與之有關,比如狐假虎威、攀龍附鳳、借刀殺人、拉大旗作虎皮等等。

我們略加留意就會發現,傳統上對借光術評價不高,為君子不齒。誠然,小人慣會沾光行騙,欺世盜名,狗仗人勢,但這並非借光本身的錯誤。隻要動機純正,借助各種外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辦事效果,是被社會承認的方式之一。我們不可妄加指責,斥其一無是處。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似乎一提借光便是借某人的勢力,其實這是片麵的誤解。借權貴名流為自己所用,隻是借光的常見形式,實際上凡是能讓我們為人做事增光添彩的人、物、事、情,都是借光的範圍,比如祖宗、衣服、籍貫、才智、言論等等,不一而足。

借“貴人”打個背景光

清政府的官場中曆來靠後台,走後門,求人寫推薦信。軍機大臣左宗棠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他說:“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左宗棠有個知己好友的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候到實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推薦信,想到父親生前與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來找左宗棠。左宗棠見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氣,但當黃蘭階一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給福建總督時,登時就變了臉,幾句話就將黃蘭階打發走了。

黃蘭階又氣又恨,離開左相府,就閑踱到琉璃廠看書畫散心。忽然,他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他讓店主寫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搖回福州。

這天,是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張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總督見了很奇怪,問:“外麵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太熱,隻是我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吃了一驚,心想:我以為這姓黃的沒有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命他實缺,不想他卻有這麼個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他若恨我,隻消在皇上麵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總督要過黃蘭階扇子仔細察看,確係左宗棠筆跡,一點不差。他將扇子還與黃蘭階,悶悶不樂地回到後堂,找到師爺商議此事,第二天就給黃蘭階掛牌任了知縣。

黃蘭階不幾年就升到四品道台。總督一次進京,見了左宗棠,討好地說:“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黃蘭階,如今在敝省當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來找我,我就對他說:‘隻要有本事;自有識貨人。’老兄就很識人才嘛!”

黃蘭階能夠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這個大貴人為背景,讓總督這個小貴人給他升了官,實在是棋高一著的鬼點子。當然,欺世盜名,瞞天過海,是應該遭受譴責的,清政府的官場腐敗也令人驚詫而痛恨。

單從借力的角度,為自己尋求一些貴人作為背景,從而使自己盡快得到提撥,英雄有用武之地,卻是很值得研究。現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給諸位提供五項具體可行的建議:

①找尋貴人。是指在層級組織中職位比你高且能幫助你晉升的人。有時你得費心地去分辨誰具有這種能力。你或許以為,你的晉升機率取決於頂頭上司對你的評語好壞,這觀念或許是正確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階層可能覺得你的頂頭上司已到達不勝任階層,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薦和好惡。所以,不要太膚淺,仔細深人觀察,你將能找到能幫助你晉升的貴人。

②激勵貴人。不激勵貴人等於沒有貴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層級組織裏,貴人幫助你往上晉升後他有什麼好處,如果他不幫助你晉升,他有什麼損失。

③以退為進。康莊大道永遠是最好的途徑。試想你正置身於遊泳池內,你努力地往高處的跳水板爬,可是當你爬到半途時,前麵一名也想跳水的人擋住了你的去路。那人爬到一半便已失去勇氣,雙眼緊閉,死命地抓住欄杆,既不會掉下來,也不再向上爬,而你就是無法超越他,這時,站在跳水板上的朋友雖然拚命為你呐喊加油,結果還是無濟於事。

同樣地,在工作上的層級組織中,如果你的上一層職位被某一個不勝任者占住,那麼你花再多力氣或你的貴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將徒勞無功。

為了到達跳水板頂端,你必須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階梯,橫越到另一側沒有障礙的階梯,然後再順利地爬上頂端。同樣地,在層級組織中,你必須離開擋路人那條升遷管道,然後從另一個沒有阻礙的管道往上晉升。如果那人仍有資格獲得晉升,他便不算是擋路人,而你也不必躲開他。隻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時日,他將獲得晉升,屆時出現空缺,你的貴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④爭取多位貴人的提拔。“多位貴人的共同提拔,可產生乘數的提拔效果(指貴人人數乘以個別提拔效果)。”乘數效果的產生,係由於這些貴人在他們的談話裏,不斷地互相強化你的優點,因而使他們決心提拔你。假使你隻有一個貴人,你便得不到這種強化的效果。

所以,擁有多位貴人便能獲得晉升的機會。

多和名人發生關係

在現代社會,借力這種手段已被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外交等領域廣泛運用,而且大有日趨擴展之勢。對於人際交往,它不失為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己影響的策略和技巧。你可以巧借名人,如談話中常出現一些身份最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別人眼裏就不同尋常;巧借名地,如對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你不要不好意思表白,這也可以作為提高你的身份的能力的資本;巧借名言,如請社會名流為你題個詞,請專家教授為你寫的書作個序,請明星為你簽個名,等等。這些做法雖然有沽名釣譽之嫌,其實這隻是東方人“不為天下先”的眼光,不算很公道。被社會承認,是人的正當追求,對社會進步也有積極意義,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會知名度,就是被社會所承認的方式之一。

名記者吳小莉之所以成名的原因,與她善於走在領袖身邊有直接的關係。

許多人都記得,98年3月19日,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朱基總理首開先河地點到了吳小莉的名字:“你們照顧一下鳳凰衛視台的吳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歡她的廣播。”“兩會”期間的軼事,使吳小莉頓時成為傳媒界引人注目的明星,也是她的提問,使朱總理留下了激昂的宣言:“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會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隨著吳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吳小莉主持的節目(小莉看時事》也成為鳳凰衛視台的名牌節目。內地的傳媒朋友對小莉說:“在中國電視圈裏,隻有文藝類主持人容易成名,很少新聞類主持人成為明星,你算是特例。”中央電視台的一位朋友也笑說:“小莉,你不知道你對中國內地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衝擊有多大,許多人都加快了語速,剪短了頭發。”

1998年年底,吳小莉和其他傳媒界朋友一起采訪領袖雙邊會。在吉隆坡她又一次成為傳媒的寵兒,因為江澤民主席也點了吳小莉的名。11月15日,當江主席步入會場,聽說有香港媒體時,一眼就看見了她,笑說:“吳小莉,吳小莉,現在成了有名人物了。”吳小莉激動地說:“謝謝主席!”

一個有聲望的人即使是平淡的一個“字”給了你,要比一千個普通人長篇大論地給予的讚辭更有威力。

翻開曆史,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風光耀眼,一呼百應。他們大多總是先隱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後麵,借他的麵子來籠絡各路豪傑,借他的聲望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一旦時機成熟,或者另起爐灶,或者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反客為主,把別人吃掉。在做到這一步之前,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來,拉一麵大旗作虎皮。

最為典型的是三國曹操。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東征西伐,很是威風。開口“吾今奉詔討汝”!閉口“孤近承帝命,奉詔伐罪”。於軍閥混戰中大大占了道義上的便宜。

不管具體動機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聲望和麵子。秦末農民起義,項梁不惜找到楚懷王的一個孫子,推為楚王,便是想借楚懷主的影響吸引百姓,因為這些人的影響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也差不多都有了明確的形象定位,順手拈來是件事半功倍的事兒。

拉大旗做虎皮,在各行各業都起著不尋常的作用。

做生意則更要找名人,像美國著名影星克拉克·蓋博在電影中脫掉襯衫,赤裸身子,就這麼一個鏡頭,竟使得美國貼身內衣的銷售量急劇下降。而英國王妃戴安娜帶頭穿平底鞋,英國市場上的高跟鞋就無人問津了……這些都是名人效應,有意識地利用,就是借名效應。

快速成功秘訣:專撿高枝兒攀

許多人都崇尚名人,對名人的話俯首恭聽,唯命是從。因此,生意場上若能使自己的商品與某個名人掛上鉤,銷路自然大開。北京北海公園瓊島北麵有家名叫仿膳飯店的老飯莊,已有數十年曆史。雖然這裏的飯菜全是仿照清朝宮廷菜點的方法烹製,但生意一直很淡。後來他們通過調查,發現外國遊客大都對皇帝的起居飲食懷有濃厚興趣,於是決定以“皇帝吃過的飯菜”作為仿膳的特色,大張旗鼓進行宣傳。他們搜集了許多關於宮廷菜點的傳說和有關的軼事,編成故事,讓服務員背下來,在點菜、上菜時根據不同顧客,不同場合加以介紹,生意一下子變得興盛起來。一次,美國華盛頓黑人市長在這裏舉行答謝宴會,席間服務員端上一盤點心,彬彬有禮地介紹說:“慈禧太後夜裏夢見吃肉末燒餅,第二天早上碰巧廚師為她準備的正是肉末燒餅,她高興極了,認為這正是心想事成、吉祥如意的象征。今天各位吃的就是當年慈禧太後‘夢寐以求’的肉末燒餅,願大家今後事事如意,步步吉祥……”一席話把美國客人逗樂了。華盛頓市長高興地敬了服務員一杯酒,說:“下次來北京,願再來你們這裏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