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電磁輻射與健康1(1 / 3)

第一章 電磁輻射與健康1

由於宇宙線轟擊地球表麵的每個角落,以及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無處不有。人類不僅時時刻刻受到各種天然輻射本底的照射,而且還有人工放射性汙染物質輻射的潛在危險。

病人在醫院接受過量的X線、y線或同位素,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射線損害。胎兒對輻射很敏感。孕婦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醫療射線。白血病及早衰,被認為是電磁輻射照射引起的遠期損害。

煙葉中含有鈾、鐳-226、釙-210、鉛-210等放射性物質,吸煙是支氣管肺癌潛在原因之一。

電視機的高壓電源產生的X射線劑量很微弱,但長年累月不注意防護,這個劑量也不容忽視。最簡單的防護是在觀賞電視時,人與電視機保持適當距離。黑白電視機一般2米左右;彩電的X射線要比黑白電視強得多,一定要在距離彩電2米以外的位置看電視。

電磁灶、微波爐、電冰箱、洗衣機、吸塵器會給現代家庭帶來電磁波的汙染,使用時電磁波可彌漫於整個空間。這種電子霧看不見,摸不著。人體長期受電磁波幹擾,記憶力衰退,關節痛疼,視力下降。

打火機中的電石,是一種氯化稀土產品,原料中含有微量的鈾、釷等放射性物質。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噴火玩具中大多數含有電石,所以使用打火機和噴火玩具時,要注意電石中微量放射性物質的圬染,使用後及時洗手。

振動對人體的危害

振動對人體的危害,可分為全身性振動和局部性振動,振動往往伴有噪聲,兩者有互相促進作用。

乘坐各種交通工具發生的暈車、暈船,就是由於全身性振動,引起前庭和內髒受刺激後的反射作用。全身性振動又可分為垂直型、水平型和擺動型振動。輕的引起頭暈、眩暈、惡心、嘔吐等,重的可發生內髒器官充血和位置的移動,從而對神經係統、心血管、消化、生殖係統等產生一係列不良影響。如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消化不良、女性月經增多等。有暈車(船)史者,在乘坐車船前,可服用抗暈藥物,可以防止或減輕發病。

局部振動是使用風動工具和電動工具,如風錘、風鑽等,使用者手、腕部長期振動而引起振動病。手部血管神經運動障礙,表現為末梢血管痙攣而缺血。輕的有手指麻木感,僵硬;重的手指麻木失去知覺,出現刺痛。屬於職業需要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應加強個人防護,減少局部振動的危害,工人休息地點要保持溫暖的環境。

粉塵對人體的危害

粉塵按顆粒大小可分為兩類:直徑大於10微米的稱為降塵,份量重容易沉降,直徑小於10微米的稱為飄塵,它以氣溶膠形式長期飄浮在空氣中,人們肉眼看不到。粉塵中含有多種重金屬和無機鹽,飄塵能夠吸附各種有毒物質,其中有的是致癌物質。吸附著有毒物質的飄塵到處飄蕩,好比是散布癌症的種子,成為害人的幽靈,到處作祟。

工廠生產環境產生粉塵,汽車在馬路奔馳揚起灰塵,家庭中燒煤產生的煙黑,含有多種懸浮顆粒,人們早晨起床後,臥室飄塵濃度為室外的2~5倍,這些飄塵來源於人們穿、脫衣服、鋪被子以及人體皮屑的脫落,它能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或沉積於肺泡。或吸收到血液及淋巴液中,對人體造成潛在的危害。

有的家庭采用石棉材料作室內裝飾材料,石棉粉塵顆粒細微,能夠在室內長期滯留,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形成石棉肺,同時它還是二種致癌物質,引起原發性肺癌和間皮肉瘤(一種發生在胸腔和體壁之間的腫瘤)。

家庭中吸煙煙草在室內形成的煙霧,可殺死肺泡和胸膜處的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從而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科學研究表明,長期受有害煙塵汙染而引起的免疫損害,與人體老化表現極為相似,也就是說使人早衰。

噪聲對人體的危害

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噪聲是各種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聲音無規律的雜亂組合,從生理學觀點看,凡是使人煩惱的、討厭的、不需要的聲音,都叫噪聲。如轟隆轟隆的機器聲、刺耳的喇叭、火車的笛鳴、廁所的衝水聲、高聲談笑等。

長期暴露在噪聲環境中(90分貝以上),耳感受器發生器質性病變,導致聽力減退,如果長年累月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發生噪聲性耳聾,噪聲強度越大,時間越久,所造成的聽力損害越大。此外長期在噪聲環境中生活,影響睡眠、精神緊張、常引起煩惱、注意力分散、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症、胃腸功能紊亂等。

生活中我們還要注意有一種入耳聽不見的“次聲噪音”。一般說來人耳所能聽見的聲音,頻率範圍是20赫茲到2萬赫茲(物體每秒振動一次為一赫茲),高於2萬赫茲的超聲和低於20赫茲的次聲,人耳都聽不見。次聲是一種奇特的聲音,它能穿透建築物牆壁而無明顯減弱,在大氣中可傳播幾千裏。次聲的聲源很多,又傳播得很遠。風暴、台風、火山爆發、地震都能發出次聲,據記載1883年印度尼克拉卡托火山爆發所發生的強大次聲,環繞地球三圈,曆時108小時後才停息,全世界的微氣壓機都記錄到這次次聲。高強度次聲使人產生頭暈、惡心、胃痛、失眠、耳鳴、心悸、四肢麻木、煩躁以及精神不振等症狀,特強次聲還可以致人死命。目前許多國家已把次聲列為環境汙染公害之一,采取諸多的防範措施。

農藥汙染帶來的問題

為防治病蟲害、雜草,直接向土壤施入農藥,或是農作物噴灑劑的多餘部分直接撤落在地麵,以及漂浮在大氣中的農藥經降雨而落於地麵,均可導致農藥汙染土壤。由於土壤的汙染必然導致對農作物的汙染,土壤中的農藥通過農作物根部吸收,再經過植物體內的遷移,轉化等作用分配到整個作物。有的作物食用部分在土壤下麵,如花生、土豆、山芋、芋頭等,被殘留農藥汙染的可能性更大。人們長期食用農藥殘留量較高的食物,微量農藥可在體內逐步蓄積,使人體生理功能逐步發生變化,從而引起慢性中毒,這種中毒來勢緩慢,病症很不明顯,常常被人們忽視,然而其潛在危險性很大,如DDT和六六六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肝腫大,肝細胞變性、壞死、並伴不同程度貧血、白細胞增多和中樞神經性病變。

家庭中要重視對農藥汙染或有可能汙染食物的處理,仔細淘米對於清除農藥殘留有益。合適的烹調方法對食物去農藥殘留有一定作用,如用高壓鍋煮米飯可以提高農藥的去汙,用電飯鍋做飯可以消除50%以上的六六六殘留。

對於施灑在瓜果、蔬菜上的農藥,大部分是在葉子表麵和果皮上,一般說來比較容易清洗,蔬菜可以先在清水中浸泡一些時間,然後再仔細清洗;瓜果可以先用洗潔精一類洗滌劑清洗,然後用清水漂洗幹淨,再削皮去殼食用。例如西紅柿上的DDT,用上述方法仔細清洗後,農藥殘留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有些家庭愛吃生、涼拌菜,蔬菜的清洗更要嚴格,切忌草率馬虎。

微量元素與環境

根據元素在人體內含量的不同,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前者占人體總重量99.95%,包括碳、氫、氧、硫、鈣、磷等,它們構成體內各組織成分,並維持細胞功能,微量元素占人體總重量的0.05%。它們在人體中所占比例雖小,但對人體生理功能、新陳代謝、生物遺傳等方麵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直接與人所處的環境相關,因此環境——微量元素——人體健康三者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