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調整心態戰挫折(1 / 3)

第一章 調整心態戰挫折

要能夠接受信心的挑戰

諸葛方從網上下載了一本《菜根譚》,回到家裏,就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煆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諸葛亮聽了,笑著問他:“你知道這說的是什麼意思嗎?”

“不是很懂,”諸葛方不好意思地說,“您給我解釋解釋吧!”

諸葛亮解釋道,這幾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事業成功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戰勝失敗的過程。尤其是成就的事業者,更是如此。

被楚莊王拜為令尹的孫叔敖,具有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麵的卓越才能,然而他的仕途也並非一帆風順,他曾經幾起幾落,但他“三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憂”。的確有宰相風範。接著,諸葛亮就聯係到了自己:“在人們的心目中,我簡直可謂神仙一樣的人物。可是細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不難發現:我其實是一個常敗統帥。我不僅有‘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的敗跡,而且大敗仗打得也不少,尤其是我晚年全力以赴組織的六出祁山,也都以失敗而告終。”

諸葛亮說,任何一項事業要取得成就,都難免要遇到困難和挫折。欲成就大事業者,能否經受住錯誤和失敗的嚴峻考驗,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缺乏決心和信心常成為成功的最大障礙。

諸葛亮強調:“勝利,是屬於最堅韌的人。堅韌之心,是成功的根基。”諸葛亮告訴兒子,我國古代“愚公移山”和“鐵杵磨針”的寓言故事,都說明了堅定的性格對於取得事業最終勝利的重要意義。一個人如果沒有向目標銳進的堅定意誌,他的勞動就不可能是完全有成效的。許多人在事業中遇難而退,半途而廢,以至功虧一簣,其教訓就在於缺乏堅定性。有時看來,成績隻決定於個人的能力和有利的環境條件,而事實卻不完全是這樣的。當然,誰也不否定能力的作用。可是一個人如果沒有堅定的意誌,如果他不善於係統地、頑強地工作,而是搖擺不定,猶猶豫豫,五分鍾熱度,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即使他有超人的能力,也不能保證達到既定的目的。

堅定的性格,能夠使我們的精力集中於一個特定的目標,長期地為之奮鬥,從而把我們的努力用一根主線連接起來,使我們的成果得以在一個方麵累積起來。性格不堅定的人,往往容易隨波逐流,造成精力的耗散;前後的努力連接不起來,到頭來是到處撒了一點胡椒麵,但在哪個方向上都沒有獲得豐收。

堅定的性格,能夠幫助我們在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績。一般來說,人們取得的成就和他所克服的困難成正比,克服的困難愈大,成就也就愈高。性格不堅定的人,碰到大的困難就裹足不前,動搖後退,他們隻能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堅定的性格卻使人在困難麵前毫不動搖,頑強前進。他們能夠征服大的困難,因而往往取得大的成果。

堅定的性格,可以增強人們的勇氣和力量。性格堅定的人是堅強勇敢、無所畏懼的,無論阻力多麼強大,無論環境顯得多麼困難,他也不會有絲毫的動搖,一定要把認準了的追求堅持到底。

堅定的性格,使人顯得有骨氣,充分顯示出做人的尊嚴。性格堅定的人目標明確而堅定,不是非驢非馬、非此非彼、模糊不清的人,也不是朝三暮四,隻要他認準了是正確的追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不懈地為之奮鬥和獻身。在堅持原則、堅持真理的時候,他堅如磐石,具有高度的原則性,決不見風使舵,放棄目標。

堅定的性格,使人能夠靈活而又具有“主心骨”。堅定並不排斥靈活,而是和靈活相輔相成。建立在堅定性格基礎上的靈活,才不至於流於輕浮。而和靈活融合到一起的堅定,才不至於變成固執。在高速發展變化的現代社會,隻有把堅定性和靈活性很好地統一起來的人,才能既不隨風飄蕩,又不固執己見,從而才能在社會生活中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堅定的性格,還來源於自己的首倡性和獨立性。所謂首倡性、獨立性,就是習慣於不依賴別人,而是依靠自己的獨立分析和判斷,提出創造性的意見,並果敢地加以執行。具有首倡性和獨立性的人,辦事才能有主見。任何事情,隻要是自己提出要做的,或自己認為應當做的,就會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如果僅僅是別人叫做的,或者看到其他人做才跟著做的,那就容易動搖,不易堅持到底。缺乏首倡性和獨立性的人,辦事無主見,易受別人影響,人們能很容易地說服他放棄自己的意見,他們辦事情也就不可能是非常堅定的。

堅定不同於固執。如果拒絕別人的任何影響,毫無根據地對抗來自別人的一切,或者明知行不通,還是不顧一切地蠻幹到底,那就不是堅定,而是固執了。堅定和固執的區別就在於能不能理智地處理問題。不論怎樣明白的論據,要勸說固執的人是很困難的。但意誌堅定的人,隻要理由充分,就可以被說服。固執的人,表麵看來堅定得很,實際上卻正是意誌薄弱的表現。他一方麵不顧一切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動,拒絕別人的勸告,另一方麵行動又常常跟自己的理智相抵觸。他不善於使自己的行動服從理智,而是感情用事,理智不能戰勝感情,行動不能冷靜深思,可見這種固執與堅定的性格毫無共同之處。堅定會幫助一個人成功,而固執則會毀掉一個人的成功。因此,我們在培養堅定性格的時候,一定要把堅定和靈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切不可做那種頑固不化的“死心眼”和“固執狂”。

從心理開始突破當前的瓶頸

關羽的跟班周倉喜歡參加舉重比賽。在訓練中他曾遇到過這樣一個障礙:

前不久,他發現,身為一個舉重者,自己最大的障礙是如何突破當前的瓶頸,順利地舉起500斤的重量。

幾乎每一位運動員在某一段時間都會遇到瓶頸,像是無法突破既有的分數、表演形式或演出水準;也可能是無法超越快速球的速度、射擊的準確性、競賽的時間、某一高度或距離。周倉在舉重訓練中穩定地持續克服更高的重量限製:從400斤,450斤,475斤,490斤,495斤,一直到498斤。但他舉不起500斤的重量。雖然他口口聲聲說自己一定能夠舉起500斤的重量,但他心中並不以為然。

當你舉重達到一定重量時,你通常不會自己抬著舉重杆,否則在你舉重開始前,你已經疲憊不堪了。所以一般而言,都由教練或看守員幫你抬著舉重杆。

有一天,在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後,關羽對周倉說:“周倉,咱們再試一次,然後就可以洗個澡回家。來吧,再舉一次400斤。”

周倉舉起重量杆,然後關羽宣布:“我的天!我想剛才弄錯了,現在仔細算一下,這個杆子有510斤!”

從那以後,對周倉而言,要舉起500斤不再有任何困難了。

當時,真正阻礙周倉的,不在於他的訓練不夠或體能不足。單以他的體力來看,他很可能在幾個星期前就可以舉起500斤的重量。真正的原因在於他的意念。他知道自己能舉起500斤是因為他已經做到了。雖然事後為了確定起見,周倉數度嚐試再舉起500斤的杆子卻舉不起來,但他明白那是因為體力的原因而非心理因素。

周倉不再懷疑自己有能力舉起500斤的重量!

事後,諸葛方問爸爸:“你怎麼知道周倉自己有能力舉起500斤的重量呢?”

諸葛亮說:“因為我知道,很多時候,阻礙我們成功的主要障礙,不是我們能力的大小,而是我們的心態。”

把困難當作磨練堅強性格的磨刀石

老師布置了6道比較難的家庭作業。諸葛方開始兩道做得非常順利,第三道卻遇到了障礙。

試了幾次得不出正確的結果,諸葛方想放棄了。

諸葛亮了解了事情的經過,鼓勵兒子說,一個人要想幹成一番事業,不但會遭遇挫折,而且還會遭逢困難和艱辛。

困難隻能嚇住那些性格軟弱的人。對於真正堅強的人來說,任何困難都難以迫使他就範。相反,困難越多,對手越強,他們就越感到拚搏有味道。

有的人在一般情況下,也是不怕困難的。但若碰到太多的困難,感到“對手”太強大了,則往往被懾服。其實,在自然界和社會曆史的限定下,人生的主宰就是人自己。失足者也好,殘疾者也好,失戀者也好,落榜者也好,隻要自強不息,均可挖掘出生活的甘泉。多少人硬是過不了困難關,因為他們首先過不了自己這一關。他們怕自己,怕病、怕死、怕輿論,怕苦、怕累、怕吃虧,加上懶惰、急躁、拖拉、推諉等等內在的弱點和外在的困境齊相呼應,內外夾攻,毅力豈能有不瓦解之理。要想過好困難關,首先要過好自己這一關。拿出你的勇氣來,不怕天,不怕地,不管什麼困難,“來吧,咱們較量一番!”有了這種不怕困難的勇敢性,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

在困難麵前能否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有賴於和困難拚搏的心理準備,也有賴於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的堅強決心。許多人在困境中之所以變得沮喪,是因為他們原先並沒有與困難作戰的心理準備,當進展受挫、陷入困境時便張皇失措,或怨天尤人,或到處求援,或借酒消愁。這些做法隻能徒然瓦解自己的意誌和毅力,客觀上是幫助困難打倒自己。他們既然不打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結果,一切可以征服困難的可行計劃便都被停止執行,本來能夠克服的困難也變得不可克服了。還有的人,麵對很強的困難不願竭盡自己的全力,當攻不動困難時,便心安理得地尋找理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困難太大了”。這種“天亡我,非戰之罪也”的歸因所保護下來的不是征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而是怯弱和灰心。不言而喻,這種人永遠也找不到克服困難的方法。

真正堅強的人,不但在碰到困難時不害怕困難,而且在沒有碰到困難時,還積極主動地尋找困難,這是具有更強的成就欲的人,是希望冒險的開拓者,他們更有希望獲得成功。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裏,有一個勇敢的航海家辛伯達,他每次總是去尋求那種與大自然抗爭、與海盜搏鬥的驚險航行,而恰恰是這些經曆使他應付危機的能力大大增強,使他一次次大難不死,安抵目的地。在生活和事業中,千千萬萬的強者,不正是從克服他們自己找來的困難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引人注目的成就嗎?

諸葛亮還告訴兒子,堅強地對待失敗和魯莽地對待失敗是有區別的。堅強的人一方麵不怕困難,另一方麵他們又高度重視困難,冷靜地、深刻地研究和解剖困難,分析它的原因,理智地尋找征服它的途徑。這種明智的態度可以大大地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有一種人麵對困難,雖然具有勇氣,但隻是莽撞行事,橫衝直撞,看起來很堅強,實際上不但無濟於事,有時還會導致進一步失敗,最終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麵,這是不可取的。

隻要我們不怕困難,困難就會成為磨煉我們堅強性格的一塊磨刀石。中國有句老話:“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困難的環境,最能磨煉人的素質,增強人的才幹,對人的性格有著特殊的鍛煉價值。對於困難我們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應以積極的態度迎難而上,在征服困難的過程中,把我們鍛煉得更加堅強。

堅強的性格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堅強的性格,首先表現在不怕挫折和失敗,能夠經受數十、數百乃至成千次挫折和失敗的打擊,而能矢誌不移、不屈不撓。強者和弱者的區別,很大程度就是表現在對待失敗的態度上。世界上的事情往在是這樣:事業未成,先嚐苦果。壯誌未酬,先遭失敗。而且,失敗常常專跟強者作對。原因很簡單:低的目標容易達到,弱者胸無大誌,目標平庸,幾乎不經過什麼失敗就能如願以償。而越高的目標難度就越大,失敗的機會也自然就越多。有的人渴望成為強者,但卻經受不住失敗的打擊。他們經過一陣子的奮鬥,遭到一次乃至幾次失敗後,便偃旗息鼓、罷手不幹了,因而最終隻能和一事無成的弱者為伍。

有人認為:經受住數十、數百次失敗的打擊而精神不垮,大概需要鋼筋鐵骨般的堅強意誌,一般人是難以做到的。實際上未必如此。堅強的毅力並不單純來自忍受,而首先是來自明智和豁達。忍受失敗的毅力,主要來源於對失敗的科學認識和正確評價。強者認識到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失敗裏麵就包含著成功。他們把開拓新路中遭逢到的失敗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有著足夠的精神準備。他們也認識到一次失敗即是一次經驗的積累,因而能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因素。被失敗所嚇倒的人,與其說是害怕失敗,不如說是對失敗缺乏正確的認識。許多人把失敗看作一種不幸和災難,在事情剛開始之時,就抱有“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想法,這不僅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明智的。“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僅“兵家”,做什麼事都會存在或勝或敗兩種可能性。在行動前隻做成功的打算,不做失敗的準備,這隻會削弱對失敗的心理承受力,從而在失敗麵前變得十分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