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3
倉頡造字鬼神驚
蒼頡姓候罔,名頡,陝西陳倉人(現陝西白水縣),故稱為“蒼頡”。相傳他是黃帝時代(也有說是伏羲時代)的史官。
蒼頡生下來就不同凡響,其長相奇特,有一張寬大的龍臉,竟然長了四隻眼睛,眼睛裏放出靈光。長大之後,在黃帝手下做事。開始,他的工作是管理牲口、食物的數目。據說黃帝和炎帝對立,經常有戰爭,因此牲口和食物時有增加、減少。蒼頡依靠頭腦聰明,拚命死記。後來從腰帶上打結得到啟示,便以繩打結記數、記事。
有一次黃帝和炎帝談判,要蒼頡把炎帝曆次犯境搶劫殺人事實,和掠奪牲口、糧食的數字告訴他,蒼頡麵對記事房成堆的繩結,根本無法弄清哪是記事的,哪是記數的。因此受到黃帝的責備。蒼頡決心要創造一些符號,能分別記錄事情和各種物品數目,也可用來傳遞消息。但他苦思冥想了很久,都沒有辦法。
有一天,倉頡就走出房子,到野外打獵去了,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看到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那邊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麵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捕獵,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很奇怪,他們怎麼知道這些?老人對他說,他們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這些獵物蹤跡的。受到這件事的啟發,倉頡心中豁然開朗:既然每種野獸的蹄印各不相同,那麼用不同的符號不就能表示不同的東西了?
於是,他周遊四方,跋山涉水,看到什麼都要仔細地觀察和思考,將他們的特征記下來,風花雪月、飛禽走獸、日月星辰都成為他的靈感來源。他將這些靈感中美麗動人的地方整理出來,成為最早的象形字。
“字”創造多了,光靠腦袋記不住,他就躲到一個無人住的山溝裏,挖山洞,再用尖石、樹枝之類把造的字刻劃在洞壁上。劃滿了,再打一個山漏。為了不讓人打擾,他規定他的妻子送飯時,隻準呆在山溝外,沒造完字之前對任何人都保密。蒼頡就這樣在一個個山洞裏“縱橫布置成奇字,恍惚龜文鳥跡書”的造字,感動了天帝。天帝把滿山的石頭變成石人、石羊、石豬,對蒼頡說“天下沒有字,萬古長混沌,你不用打山洞了,我讓他們給你造一座高樓,能裝下你所有的字,你就盡量的造字吧。”但蒼頡的妻子一天送飯時聽見山溝裏好熱鬧,違反蒼頡的規定,悄悄進了山溝,看見無數石人、石馬、石羊在馱石頭造樓,很是辛苦,不禁喊了聲:“歇會兒吧!”話音未落,那些石人、石馬、石羊一見生人,全部還原成了石頭,再也動不了了。
石樓沒造成,蒼頡的字沒有地方放,就想把已造出來的這些字先教給多親們。聽說蒼頡造出字來,天地鬼神都被驚動了。上天降下了雨點似的粟米,鬼卻因為害怕人們今後可以用文字來彈劾聲討它,害怕得哭起來。人們習慣了無字的生活,開始都不願學字,因此蒼頡跑遍天下,先教那些好學的人,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到現在,陝西、山東、河北、河南以及江蘇等地據說還可收集到蒼頡造字、教字的民間傳說故事。據說當年蒼頡造的字有三石六鬥油菜籽那麼多,誰也學不完。孔夫子隻學了兩石油菜耔那麼多的字,就成了聖人,還教出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當年還剩下一石六鬥油菜籽那麼多的字,蒼頡經西域傳播出去,使異國他邦也有了文字。
蒼頡譽滿天下後,他曾在長安的張宮村設帳教徒(類似現代的識字班),有弟子教千人。回到故鄉,又為故鄉培養了不少識字的人。黃帝則因此提拔蒼頡作史官。因此,在蒼頡的故多——白水縣的一個村莊還被稱作“史官村”。
蒼頡墓
蒼頡死後,後人在其墓上種柏一棵,這棵柏樹枝幹四出,據說每年輪流榮枯,稱為“轉枝柏”,為世所罕見。墓前有後人修建的蒼頡廟,在東漢年間就已有相當的規模。曆代曆朝以至民國年間都曾重修重建。至今有前殿、正殿、後殿、獻殿、鍾鼓樓等建築,廟院占地一點二公頃。後殿供奉四隻眼睛的蒼頡神像,據說神像下有隧道可通到殿後的蒼頡墓中。後殿和正殿兩旁陳列著曆代碑刻,其中有一塊為“蒼聖鳥跡書碑”,據說是蒼頡所造的“鳥跡字”。 東漢年間,後人重修倉頡廟時,立了一塊“倉頡廟碑”,現在已移至西安的“碑林”。
孔甲畜龍亂夏朝
夏朝第16任國王不降晚年,因為兒子孔甲性情怪僻,擔心他繼位後不會關心人民,治理不好國家,對於他身後王位繼承問題憂慮重重。左思右想,不能把王位傳給孔甲,便決定傳給自己的弟弟扃。然而他又擔心,一旦自己身亡,孔甲一定不會甘心,大臣們也未必遵從自己的遺願,扃的王位難以繼承。思來想去,不如趁自己還健在的時候把王位禪讓給扃,先讓扃做上國王,孔甲和大臣們都無可奈何。於是,他把這件事告知扃,擇日舉行了禪讓大典。這種將王位主動傳給自己一家的方式,史稱“內禪”,事情過後,由於不降還在世,孔甲和大臣不敢違抗,局勢還比較平穩。過了l1年,不降病死,扃的王位已得到鞏固。之後,扃病死傳位於子廑(又名胤甲),孔甲可就忍耐不下去了,百般圖謀,終於在廑死後,把王位弄到手。
孔甲繼位時,已近60歲了,秉性仍然沒改。認為他得到王位是神的幫助,非常迷信,一心隻知祭祀鬼神,不理國家大事。每當祭祀的時候,為了表示虔誠,要供奉許多牛羊酒食,完畢便同大臣飽食痛飲。每當祭祀之日或遇事祈禱,都要舉行各種各樣的祭禮,祭禮連續不斷,浪費了大置的財物。他還肆意淫亂,沉湎於酒色。宮中美女成群,經常同這些人一起聽樂工的演奏,看舞女的舞蹈,邊看邊飲酒,左擁右抱,酩酊大醉時,得意忘形,無所不為,令人難以容忍。日久天長,失去了威信,諸侯不服,漸漸不來朝貢,對此他滿不在乎,隻是陶醉於自己的嗜好中。
孔甲還有一項癖好,就是遊獵。一天,到河浜田獵,帶領許多武士正在追逐鳥獸時,忽然河裏躍起兩個從未見過的動物,突凸的眼睛,好像四盞明燈,粗硬的胡須,龐大的身軀,向空中噴著腥雨,張大血口向岸邊遊來,身後巨浪翻騰,嚇得人們紛紛後退。孔甲心裏也很驚慌,但有武士護衛,不想躲避,一心想捕獲這兩個怪物。便問左右:“誰知是什麼動物? ”
一個小臣奏道:“此乃是兩條龍,一公一雌,這是世上少見的稀有之物。”
孔甲聽了大喜,說:“既然是難得之物,那一定是天上賜予我的。你們可設法為我擒來,隻要活的,別傷害於它。”於是不管武士死活,讓他們到河邊捕捉。不多時,兩龍竄上岸,武士鼓起勇氣拚命向前,團團把兩龍圍了起來,有靠近者被龍尾一掃而落到河裏。圍攻多時,盡管傷了許多人,由於人多勢眾,終於把兩龍打傷活捉。
孔甲見龍已被捕獲,心中大喜,便說:“我聽說黃帝曾經乘坐龍車,舜也有養過龍的事,我很羨幕從前天子乘坐龍車,沒想到天帝也賜給我兩條龍,我應把這龍養好,為我駕車。你們查訪有誰會養龍,我多給他賞賜,讓他訓養這兩條神龍。”
孔甲隻顧到養龍乘龍車的事,捉龍死傷的勇士他一概不聞不問,許多武士非常不滿。然而這時有個小臣,迎合孔甲的心意,上前獻媚地說:“大王,近來聽說漢水也出現過一雙神龍,這大概也是上帝賜給您的。”孔甲果然喜出望外,吩咐勇士趕快去漢水捕捉。孔甲心想:“把漢水龍擒來,正好兩對,才好為我駕車。”
正在這裏,有個破落戶叫劉累的人,求賞心切,前來朝見。自薦說:“臣曾在豢龍氏那裏學得飼養龍的方法。豢龍氏的祖先,在舜的時候為舜養龍,世傳養龍秘法,知道龍的性情嗜好,臣請為大王養龍。”
孔甲正苦於無人會養龍,有劉累自薦,自然高興,便封劉累為禦龍氏,給予重賞。實際劉累根本不懂養龍方法,兩龍在捕捉時又受重傷,劉累醫治不了,過了幾天,雄龍漸漸傷好康複,而雌龍傷勢日益加重,不過一月便死掉。劉累很怕被迫究罪責,無法交待,想來想去,想出一法,他把死去的龍皮剝去,把龍肉割下,加入香料,精細加工,製作成一鼎香噴噴的肉羹獻給孔甲。孔甲品嚐覺得味道極好,同平常所食用牛羊、山珍野味比較,別有風味。他很高興,把劉累叫來,問是什麼肉?劉累見事已至此,不得不實說:“因為雌龍傷勢過重死去,都說龍肉不比尋常,故為大王做羹獻上。”孔甲聽到並不動怒,反而誇獎劉累忠心可嘉,可是事情過去,孔甲想到失去了雌龍,那條雄龍也得病怏怏,便大發雷霆,硬要劉累必須去再捉兩條龍來。劉累一聽大吃一驚,他哪裏去捉龍呢?但他隻好諾諾退下,回到家裏越想越怕,悔恨當初貪圖賞賜出風頭,惹下這般大禍。同家人商議好,第二天向孔甲告說外出覓龍,便領全家逃跑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