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約法三章1(1 / 3)

第一章 約法三章1

公元前206年,劉邦進入鹹陽後,就宣布自己應為關中王。為了贏得民心,他改變了貪財好色的作風,並接受了群臣的建議,封閉秦朝府庫,還軍霸上,召集各地的地主代表,約法三章,規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即禁止農民軍鎮壓地主官僚,保護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和私有財產,對秦朝原有的下級官吏繼續留職。約法三章,標誌著劉邦已從農民起義領袖轉化為地主階級的政治代表。劉邦的謀士蕭何,也把秦朝的法令圖籍、文書檔案接收過來,掌握了全國的戶口賦稅情況,為恢複封建秩序作了充分準備。

張子房運籌帷幄

在世界上,中國人的聰明是聞名的。聰明人崇尚智慧,也總是佩服智囊人物,而軍師或者謀士在戰爭中的鬥智活動,更往往能使浴血奮戰的疆場上開出藝術的火花,並得到長期傳頌。漢初的張良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都以在戰場上具有超人的智慧而受到讚揚,前後輝映。劉邦就說過:“要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我還不及子房哩。”子房就是張良的字。

張良的祖先是韓國的望族,祖父和父親曾五世相韓。受此影響,張良從小就深深愛韓國。他將家裏世代積累下的財產全部變賣,用重金來收買刺客,以圖刺殺秦始皇,為韓國複仇。後來當他到河南淮陽向倉海君學禮時,求得一個大力士,鑄就一個百斤大錘,探知秦始皇東遊路過河南原陽縣東南的博浪沙,便專程前往埋伏道旁伺機狙擊。這次暗殺活動沒能成功,大力士把鐵錘掄出,不料擊中了副車。秦始皇僥幸活命,卻也嚇得夠嗆,驚魂甫定,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嚴加緝拿。張良不得已逃到下邳(在今江蘇睢寧縣西北)藏身,改名換姓自稱“張良”,本來的名姓反不為外人知曉。

一天,張良漫步來到下邳附近一座橋上,迎麵緩緩走來一個白發紅顏老翁,在兩人貼肩走過時,老翁剛巧把鞋子掉到了橋下,就對張良說:“孩兒,下橋把我鞋子撿上來!”張良心頭一震;“莫名其妙!”本想揍那老翁,又見他實在經不起拳腳,便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翁伸腳道:“給我穿上!”張良遲疑片刻,忍辱屈膝給老翁穿上鞋子。老翁毫不客氣,揚長而去,弄得張良越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就這樣,張良呆愣著出神,忽一抬頭,卻發現老翁又回到了橋上,且微笑道:“你這孩子可以教誨。過五天,黎明時分,來此會我。”張良心感怪誕,卻還是像著了魔一樣,不由自主地跪地答道:“是!”

第五天黎明,張良匆匆趕到橋頭,見老翁已先一步到了。老翁怒嗬道:“和長者約會,反而遲到,豈有此理!過五天再來。”說罷徑自走了。過了五天,張良聽到雞叫頭遍便慌忙趕到橋上,不料老翁又已先到。老翁訓斥一頓,告誡張良再過五天一定早來,又掉頭走了。五天後,張良幹脆也不睡了,半夜上橋恭候老翁。老翁轉眼間也來了,麵露悅色說:“嗯,本該這樣。我送你一卷家傳古書,學通了,就可以成為王師帝傅。我的預言必在十年後兌現,那是你出頭的日子。十三年後,你將在濟北見到我,穀城山(今山東平陰西南)下的黃石便是我了。”老翁別無他話,旋即翩然離開了。

次日清晨,張良急忙翻閱這位“黃石公”贈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太公”,即周初佐助武王開國的太師薑子牙。《太公兵法》精妙玄奧,張良愛不釋手,熟誦默記,認真體會,自此才智陡增,聰慧異常。

自張良在橋上得黃石公贈書,十年間他大抵闖蕩於下邳一帶,過著俠客生活。項羽叔父項伯因殺人犯法,也逃到此間隱匿,得到張良多方關照,兩人過往甚密。十年後,陳勝起義反秦,張良也聚眾百餘呼應,不久與劉邦義軍在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偶然相遇,便放棄了投楚的打算,改投劉邦麾下做了掌管馬匹的廄將。張良常對別人稱道《太公兵法》,無奈曲高和寡知音稀,大家總不理會。這時適逢戰事紛紜,他不免又要如此這般地向劉邦灌輸許多,劉邦如獲至寶,總是連連稱善,用於戰場,真的打了不少勝仗。張良由此感慨道:“沛公英明大概是神授的吧!”兩人遂成難得的知己。

張良留城歸劉邦,事在公元前208年漢曆正月,半年後項梁得知陳勝已故,在薛地主持召集部分起義領袖議事,劉邦及張良應邀前往。議事會上範增引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古傳預言,建議立楚懷王後裔以為號召,張良也建議立韓公子成作韓王,以廣接應,二人的主意都被項梁采納。於是張良被拜為韓王成的司徒,就韓赴任,別了劉邦。十個月後,即公元前207年四月,劉邦西向進軍關中途次河南禹縣,張良重新率軍跟隨劉邦征戰,韓王成留守。該年九月,劉邦二萬大軍兵抵崤關準備進擊,張良道:“秦兵尚強,不可輕敵,我聽說守關秦將是賣肉出身的,商販貪財,應動之以利。請沛公莫急,派人先在陣前假造五萬人的夥食,並在各山頭多豎旗幟,廣布疑兵,虛張聲勢。再令酈生用重寶前去賄賂秦將,曉以利害,誘其投降。”劉邦如計行事,果然奏效,心想這下可以不戰而勝平安入關了。張良連忙勸阻道:“這無非是秦將一人想降,恐怕他部下不服;倘若不服,我們貿然進關就等於白白送死。我看不如趁其鬆懈突襲!”劉邦下令突襲,大獲全勝;乘勝前進,兵臨鹹陽,不久招降了秦王子嬰。

當劉邦初入秦宮時,他不禁動了享受榮華富貴的念頭,樊噲力諫他也聽不進,恰好張良進門要勸劉邦早早還軍霸上。張良當場責備劉邦說:“沛公您所以能有今日,無非是由於暴秦無道,被民眾唾棄;您若真想為民請願稱雄天下,就應該有點臥薪嚐膽的誌氣,哪能小有功業就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呢?再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若口利於病,您還是聽樊噲一言吧!”終於使劉邦醒悟,還軍霸上。不久,項羽引軍入關屯兵鴻門,項強劉弱,大戰在即。十萬火急之際跑來一個與張良早有交情的項伯,才平息了一場惡鬥。

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劉邦起初僅分到巴、蜀二郡,心裏又急又恨。這時張良將劉邦賜給自己的百溢黃金及玉珠二鬥悉數轉贈給項伯,托項伯說服項羽追分劉邦漢中地,此事順利辦妥,劉邦才得為“漢王”。劉邦就國一路燒絕棧道,也是計出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