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1(1 / 3)

第一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1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

楚平王當政之時,當時晉國的力量越來越大,楚國非常害怕,就聽了朝中大臣的計謀,聯秦抗晉,於是派了朝中最巧言善辯的費無忌去到秦國為太子建求親。

秦王就把自己最漂亮的女兒孟嬴嫁給楚國。費無忌一看這女子長得這麼漂亮,心裏就暗暗高興,這下討好國王的機會來了。就一人騎快馬,先趕回郢都,來到宮中,對平王說:“君王,秦國嫁來孟嬴真是絕代佳人,你可以自己娶,我再去替太子另娶一個不也行嗎?”平王一聽,正中下懷,就答應了。

後來太子建知道這件事,就非常恨這個奸佞的家夥,費無忌覺得一不做二不休,他有主子給他撐腰,什麼也不怕,就在平王身邊不斷地說太子建的壞話。他對平王說:“自從我把秦國女子送進你的後宮,太子就非常恨你,太子現在在城父,掌握了重要的兵權,而且他也常常和諸侯聯係,你可要多注意啊!”

平王聽他這麼一說,心裏就有點不踏實,疑神疑鬼,一天,他把太子建的老師伍奢召回,查問這件事。伍奢是個老臣,為人正直,又足智多謀,他估計一定是費無忌搗的鬼。就對平王說:“太子建一貫對你忠誠,你怎麼懷疑他呢?”

平王就把費無忌和他說的話對伍奢說了,伍奢正言道:“你怎麼能聽從小人的話,而疏遠自己的骨肉呢?”平王被他說得啞口無言。

後來,費無忌覺得平王不在他麵前說太子建了,而且有時候還誇太子建,費無忌通過在宮中安插的耳目得知是伍奢幹的好事,就把一腔憤怒扔到了伍奢身上。他對平王說:“我聽說近來太子的老師伍奢有造反之意,他整天和一些人在一起密謀,想殺了你而立太子建,你如果不動手就晚了。”

這個整天隻知道玩女人而不問國家大事的人,這時聽別人要算計他的江山,一時慌得沒神了,就急問費無忌:“你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費無忌說:“我看不如先把伍奢囚禁起來,然後再對付太子建”。平王就按他所說的辦。

他立即派人火速到城父這個地方將伍奢拿下,押到京城關起來。又派司馬奮揚去召回太子建,太子建見自己的老師被抓走,知道他的父王聽信讒言要加害於他,就趁著黑夜飛馬逃向宋國。

費無忌見捉到了伍奢非常高興,正準備把他殺掉,但是他又想到伍奢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叫伍尚,一個叫伍員,兩個人從小就好學,長大後更是為人所看重,人們都說伍奢生了兩個極好的兒子,懂禮義,有智謀,為人正直,將來必有出息。費無忌想到這裏驚得一身冷汗,他想若不把這兩個東西除了,將後患無窮。就暗暗定下了計謀。

他來到宮中,對平王說:“大王捉了伍奢真是件大喜事,我聽說伍奢有兩個兒子可了不得,你要是除了伍奢,那他這兩個兒子將來一定會給他父親報仇的。”平王馬上說:“那我也把他的兩個兒子一同殺了。”這正中費無忌的下懷。

平王命令從獄中將伍奢帶來,對伍奢說:“我現在給你一條生路,如果你召回你的兩個兒子,我就免除你一死。”

伍奢輕輕地笑了笑,說:“你是不是聽從費無忌的話,要將我家斬盡殺絕?”

平王急忙推說不是,伍奢心裏明白,他們一家這次逃不過惡人之手了。就從容地對平王說:“你要召來我的兩個兒子並非容易,伍尚會來,但是伍員不會來。”平王忙問原因,伍奢說:“尚為人重德操,慈愛而仁孝,要他為父親而死,他是一定會來的;但是伍員就不一定,他這人機智勇敢,他知道到這裏必定會送死,所以他是不會輕易來的,將來可能令楚國憂患的就是這個孩子。”平王半信半疑。

平王派人到伍奢的家,見了伍尚和伍員,來人對他們說:“我奉大王之命,召你二人進京,你父親因犯有重罪,現在正被囚禁在京,你們去了,可以免你父親一死。”

伍尚和伍員一聽,知道他家大難當頭。伍員對那人說:“請你稍等片刻,我們進去安排一下。”

他們來到後房,伍員說:“來者不善啊,他們是要把我們父子都抓去斬盡殺絕,我們趕快想辦法逃走,將來為父親報仇。”

伍尚正準備逃走,但是他一想,不成,對伍員說:“人家說我們去可免除父親一死,如果不去,不就是不孝?我不能眼睜著見父親被殺而我們逃走。這樣吧,你逃走,我跟他們去,到那裏和父親也好有個商量。若我們死了,你將來一定要給我們報仇啊!”

伍員當然不同意,他們正爭論之際,平王派來的人已經往後屋衝來,伍尚趕緊叫弟弟逃走,伍員含淚告別了哥哥。

平王派來的使臣看隻有一個伍尚,馬上知道事情不好,伍員一定是跑了,立即派人去追。伍家的後麵就是一片樹林,追趕的人縱馬來到林中,見到伍員正在前麵的路上,就要上前捉拿,隻見伍員背靠一棵大樹,手執弓箭,要向他射來,嚇得他抱頭就向回逃跑,這樣伍員才得以逃脫。

伍尚被抓到郢都,和父親一道被殺害。

逃跑了的伍員,就是中國曆史上的著名人物伍子胥。伍子胥跋山涉水,一路受盡了苦難,他聽說太子建在宋國,就逃到了那裏。但是當時正值宋國內亂,他倆就逃到了鄭國,鄭定公雖然對他們很客氣,但是當時鄭國國力非常衰微,不足以抗擊楚國,他們又離開鄭,來到晉國。

楚國和晉國都是大國,向來有仇,所以就想幫助太子建來滅楚,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伍子胥就看出了晉國的心思,他們答應幫助太子建取代楚平王,但是他們最終還是要滅掉楚國。伍員和太子建就準備逃走,這事又被晉國的國君知道了,就殺了太子建。伍子胥好不容易才逃出他們的魔手。

伍子胥決定去楚國的宿敵吳國,他要到吳國,必須要經過楚國邊境昭關。他化裝來到這裏,看見城牆上到處貼著他的圖像,並且說捉拿到他能得到非常多的賞金。伍子胥的個子很高,長得氣宇軒昂,他一眼就被在旁邊等候的官兵認出來了。

伍子胥趕快逃跑,正跑著,一看前麵沒了路,一條長江擋住了去路,他對天長歎,難道我伍家就再沒有報仇的時候嗎?

他正準備和官兵以死相拚,一看右邊有一片蘆葦,蘆葦蕩中有一條小船,他急忙跑到船邊,請求艄公救他,那老人將他渡過了長江。為了感謝這位老人的救命之恩,他將自己身上的寶劍解下,贈與老人。並說:“感謝先生救命之恩,這是我家的傳家寶,能價值千金,送與你,聊表我的心情。”

那老人哪裏肯受,伍子胥說:“楚國有命令,捉了我可以賞給糧食五萬擔,這一把寶劍哪裏抵得上!”臨行時,跪在老人麵前,深深地行了一個禮。

伍子胥吃盡了人間的苦難,來到了吳國。吳王僚覺得他談吐高雅,相貌不凡,就重用了他,封他為大夫。

其後幾年,吳國和楚國之間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戰爭,說起這場戰爭的起因非常簡單,吳國邊境有一個小鎮叫卑梁,這裏和楚國的邊境小鎮鍾離接壤,有一天,吳國的一個小孩子取桑葉,和楚國的小孩子吵了起來,最後發展到雙方發生爭鬥,楚國這個鎮子裏的許多人打進了吳國的卑梁,殺了卑梁不少人。

這事傳到了楚平王那裏,他大為惱火,就派大兵去滅了卑梁。吳王僚聽到這事覺得楚國太欺負人,也派兵去攻打楚軍。

春秋戰國時期的事就這麼怪,一場小孩子之間的小吵小鬧,竟然發展成兩個國家之間的大戰爭。吳王派公子光率領大兵浩浩蕩蕩開赴邊境,一舉掃滅了鍾離和居巢,就在今天安徽省巢湖市一帶的地方。並且直逼楚國的腹地,楚軍害怕,急忙撤軍。

伍子胥在吳國,也感到吳國的宮廷之中充滿了險惡,公子光一心想當國王,到處招兵買馬,想有朝一日代吳王僚而立。在攻下居巢的時候,伍子胥曾經勸公子光乘勝追擊。但是公子光私下裏對吳王說:“我看不可再向前進發,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王殺害,他們是想借機報仇,但是對我們吳國卻沒有好處。”吳王就聽從了他的話。

伍子胥覺得在這樣的人身邊,有可能不但報不了仇,還要惹來殺身之禍,就請求離開宮廷,到山間去種地。公子光一直把他當做奪取王位的重要人物,當然不會同意。伍子胥就向公子光推薦了自己的好朋友專諸,公子光覺得專諸非常合自己的心意,就同意了。

伍子胥此舉可謂是一箭雙雕,一方麵使得自己可以脫身,另一方麵又可以通過自己的朋友來監視宮廷裏的動向,他在山間種地是假,他日日想的就是要尋找機會為父兄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