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桃殺三士1(1 / 3)

第一章 二桃殺三士1

二桃殺三士

在齊景公的時候,齊國有三個勇士,一個個力大無比,他們一個叫古冶子,一個叫田開疆,還有一個叫公孫接。

這三個人雖然有一身好力氣,但是非常缺乏教養,他們橫行鄉裏,危害百姓,誰也不敢惹他們。他們看上了誰家的女子,就去霸占,看上了誰家的田地財物,那這家也就要倒黴了,他們動不動就要殺人,老百姓怕他們,就是官府也怯他們三分。

更可恨的是他們和朝廷中的一些奸臣勾結,齊國當時有一個大夫叫梁據,專會使詭計,陷害忠良,他要是對誰不好,就叫這三個人下手除掉,就為這,齊國在短短的幾年中不知死了多少好人。

所以當時齊國人就把這三個人稱為“三害”。後來他三個人幹脆就在朝廷裏,遇到什麼事,他們都喜歡在裏麵攪和,鬧得朝廷也不得安寧。齊景公看他們有力氣,卻很信任他們,一些重要的場合就叫他們三人作衛士。

晏子當時是齊國的相國,他也有好幾次險遭這三個惡人的毒手。作為相國的他,為不能很快製服這幫壞蛋而羞愧。

有一次,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招待他,由叔孫和晏子倆人作陪,底下站著的衛士就是這“三害”。

宴會之中,這“三害”全無禮貌,站在那裏東張西望,舞槍弄棒,根本不把客人放在眼裏。魯昭公幾次眉頭直皺,晏子實在是看不上眼。就想了一個辦法來製服他們。

他對齊景公說:“大王,今天來了貴客,您的那棵萬壽金桃樹今年結了許多鮮桃,何不去摘上幾個來給客人嚐嚐。”

齊景公一聽,很高興,因為這棵樹是從海外傳來的,多年來隻是開花,就是不結果,今年卻結了又大又紅的果子。於是他說:“快快派人去采來。”晏子吩咐下人,去將那樹上的六個桃子一起摘來。

一會兒,六個桃子被送了上來。紅豔豔,香噴噴,晏子當即給兩位君主各奉上一隻,他們吃了都說好。齊景公說:“真是好桃子,叔孫大夫也請品嚐一隻。”

叔孫大夫跪下道:“晏相國是我國的幾朝元老,還是請他先用吧。”

他們二人互相推讓,齊景公讓他二位各吃了一隻。現在盤子裏還剩下了兩隻桃子,晏子說:“我看這兩隻桃子就請他們三位勇士吃,讓他們都上來說說,看誰的功勞大就請誰吃。”

景公覺得這個建議很有意思,就傳下令來,讓他們三人上堂來,說說各自的功勞,誰說得好,這桃子就給誰吃。

令剛傳下去,公孫接就站上來,說:“大王,我的功勞最大,有一次我陪大王去打獵,遇到一隻老虎向您撲來,我跑上前去,幾拳就打死了老虎,救了大王的命。這桃子該我吃。”公孫接上前抓起了桃子吃了下去。

古冶子衝著公孫接喊道:“打一隻老虎有什麼了不起,有一次我送大王過黃河,突然起了大風,黃河上掀起了大浪,眼看著要打翻了我們所坐的船,這時間,又從河裏跑出了一隻大鱉,要傷害我們的大王,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我跳入水中,和大鱉搏殺了半個時辰,殺了大鱉,救了大王。我的功勞比你還要大,所以我更該吃這個桃子。”

齊景公說:“該吃,該吃。”古冶子一口將桃子吞了下去。

田開疆一看一個桃子也沒有了,臉漲得通紅,說:“我曾奉命率領大軍征討徐國,我殺了徐國的大將,俘虜了五百多士兵,硬是逼得徐國投降了,後來另外兩個小國家看我們所向無敵,也歸附了我們。我這個功勞是誰也比不上的。”

晏子說:“你的功勞是很大,我也認為你應該吃桃子,但是現在桃子沒有了,隻有等到明年結了新果,再來品嚐了。”景公說:“你的功勞的確很大,可惜你晚了一步。”

田開疆本來就是個粗人,他一看自己功勞這麼大,反而吃不到桃子,就手按住佩劍說:“殺鱉打虎能算得了什麼,我南征北戰,吃盡了苦頭,到頭來,卻在國君麵前丟人現眼,還不如一死了之。”說完,就拔劍自殺了。

田開疆的這一舉動把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這時忽然聽到公孫接大聲嚷道:“老田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卻沒吃到桃子,他自殺了,我們還有什麼臉麵活著。”話音剛落,也拔劍自殺了。

古冶子看到他倆都倒在血泊中,於是提著劍說:“他倆為這桃子都死了,我活著有什麼意思,人家不說我貪生怕死嗎。”也自殺了。

晏子利用兩個桃子殺死了三個猛士,為齊國人除了三害,老百姓聽到後,都興高采烈,他們也暗暗佩服晏子的足智多謀。

晏子使楚

公元前531年,楚靈王進攻陳國和蔡國,兩個國家的國君慌了,就派人到晉國去求救,可是,當時晉國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不能派兵去解救他們,就回絕了陳、蔡兩國的請求。

齊國靠著晏子的智謀,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了,齊景公就想重溫當年齊桓公稱霸諸侯的好夢,以為晉國目前已經是不行了,稱霸諸侯非齊國莫屬。但要想稱霸必須要使楚國服從自己,楚國當時是一個大國,要想使他臣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齊景公於是派晏子到楚國去,一來是去和楚國交好,另一方麵想探探楚國的底細。

楚靈王的使臣聽說晏子要來楚國,就對大臣們說:“晏子是齊國有名的大臣,能說會道,但是他長得很矮,隻有三尺多高,你們想想辦法,這次來出出他的醜,也好長長我們泱泱楚國的威風。”

他的一個大臣出了一個餿主意,他們叫人在城門旁邊打開一個三尺多高的洞,那就是給晏子準備的。

晏子哪裏知道這些,他高高興興來到楚國城牆下,大門卻緊關著,城牆兩邊站著一溜衛士,瞧著他,一動不動的,晏子說:“請你們把大門打開。”一個領頭的衛士說:“大門開起來很費事,你就從旁邊這個小門進吧。”

晏子知道他們是成心要侮辱自己,就從車子上走下來,走到他們的麵前,望著這些不可一世的家夥,他說:“這不是城門,而是狗洞,出使狗國的人,才能鑽狗洞,這真搞糊塗了,我是來楚國呢,還是來到狗國。”

衛士們給他這番話說得無地自容,而那些在城牆上麵等著看笑話的大臣們,也一個個麵麵相覷,衛士們隻好打開城門讓晏子進去。

晏子拜見楚靈王,這位國君還是想羞辱他,就淡淡一笑,說道:“哎呀,你們齊國難道真是沒有人了嗎?”

晏子的心裏就像點著一盞燈,明白著呢。他不慌不忙說:“大王是不是有點少見多怪啊,我們齊國光都城就有好多萬人,要是大家都撐起衣袖,就能遮天蔽日;要是大家都灑上一把水,就能聚成一場大雨;你要是到咱們的國家去,保管能把你的眼睛都看花了。”

楚靈王身子往後一仰,哈哈大笑,道:“那麼,你們齊國為什麼派你這樣的人來當使者呢?”

晏子越發顯得輕鬆起來,笑著說道:“我們齊國派遣使者有一個規矩,德才兼備的人,出使那些仁義賢良的國家;碌碌無為的人,派到那些昏庸無道的國家。所以我就被派到你們國家來。”

楚靈王這時別提有多難堪了,他心裏知道,這個晏子果然名不虛傳,嘴利害得就像一把刀子,哪裏敢欺負到他的頭上,隻好乖乖地把他當作貴賓來對待。

楚王設宴招待晏子,但是他還是想作弄這個其貌不揚,但是卻是絕頂聰明的家夥。他們正在喝酒的時候,堂下忽然走出兩個武士,他們押著一個囚犯,滿臉都是凶相。

楚王喝道:“你們到這來幹什麼?”

“我們抓了一個罪犯。”其中一個武土回答道。

楚王問:“他是哪個國家的人?”

武士說:“他是齊國人,偷我們楚國的東西,被我們當場抓住。”

楚王轉過身來,對晏子不懷好意的一笑,說:“請問先生,你們齊國人都很善於偷盜嗎?”堂下一片哄堂大笑。

晏子早巳知道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他平靜地站了起來,離開座位,走到楚王的麵前,以一種無可辯駁的語氣說道:“大王,你沒有聽人說過嗎,桔樹種在淮南,結出來的桔子就又大又甜;可是同樣一棵桔樹,要是種到了淮北,就會結出又小又酸的果子,就變成了枳。這是因為兩地的水土不同啊。同樣的道理,人也是如此,我們齊國人在齊國時好好的,個個懂禮,一到你們楚國就變成了小偷,這也許就是我們兩個國家的水土不同的緣故吧。”

楚王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氣急敗壞對堂下叫道:“你們快給我滾開。”

經過這幾次交鋒,楚王再也不敢戲弄這個小矮個子了。隻好客客氣氣地對待他。晏子出色地完成了這次的任務。

晏子回到了齊國,向齊景公談出了自己對楚國目前的看法,他認為,楚靈王狂妄自大,楚國的朝中又沒有得力的大臣,這時候正是攻打楚國的好時機。

於是齊景公就發兵去征討楚國,奪取了楚國許多城池,自此楚國的力量越來越弱了,而齊國的力量卻不斷強大起來。

範蠡三遷

越滅吳以後,勾踐循夫差故轍北進,大會諸侯於徐(今山東滕縣),一時號稱霸主。勾踐的霸業,與範蠡、文種的出謀獻策,深思熟慮,刻苦操勞,齊心協力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徐州會盟以後,範蠡擔任了最高軍事指揮官的職務。班師回國的時候,範蠡覺得自己的名聲太大,地位太高,不宜久留,於是,向勾踐寫了一份辭職報告。報告中說:“我聽說過這樣一個道理:君主有憂愁患難的時候,臣應當盡自己的力量為君主解憂!君主蒙受恥辱的時候,臣應當以身殉國。當年主公在會稽蒙受恥辱,我沒有殉國的原因,是為了滅吳複仇。今天,目的既然達到了,我請求接受當年在會稽時應遭到的懲罰。”勾踐為了寬慰他,首先向他發誓:“如果今後你有什麼過失而我不替你掩藏,你有功績而不予以表揚,我將來就拋屍異地而不能死在自己的國家裏。”接著又安撫他說:“回去以後,我把越國分一半給你。”勾踐怕他硬要走,最後又對他進行威脅說:“你如果不聽我的話,我就把你殺了。”範蠡說:“你是按你獨斷的權力行事,我是按照自己的意誌作出決定。”晚上,範蠡收拾了一些小巧值錢的珠寶,帶上幾個親信,坐上一條小船,不辭而別。以後再也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