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塔裏木河(1 / 3)

第五章 塔裏木河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的塔裏木盆地,曆史上就是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地方。這裏有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卻也同時擁有新疆地區的生命之源,中國最大的內陸河流——塔裏木河。

塔裏木河全長2179千米,流域麵積達198萬平方千米。塔裏木河的主源為發源於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由塔裏木盆地的西南緣轉向東行、在阿拉爾以上48千米處的肖夾克附近,接納了北下的阿克蘇河和南上的和田河後,始稱塔裏木河,在維吾爾語裏,塔裏木意為“無韁之馬”。這個名字對於塔裏木河來說,名副其實。它的河道含沙量大,衝淤變化頻繁,河流經常改道,在中遊地區造成南北寬達數百千米左右的衝積平原,河道曲折,支流眾多,蘆葦水草叢生,浩浩蕩蕩地形成一派“水上迷宮”景象。塔裏木河兩岸胡楊林濃蔭蔽日,形成了天然的綠色長廊,是新疆重要的棉、糧、蠶桑和瓜果的生產基地。

塔裏木河對地處中國西部幹旱地區的新疆來說,是一條至關重要的河流。其寶貴的河水及其所維係的以世界上最集中的胡楊林帶為主的生態環境,決定著沙漠的進退和綠洲的存亡,也決定著新疆廣大地區的生存條件。古代絲路上許多城邦的興廢,都與塔裏木河的變遷關係緊密。

但近年來,由於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三條源流區大規模地開荒造田,築壩蓄水,引水灌溉,致使塔裏木河來水量銳減,下遊斷流,陷入了生態惡化的境地,以胡楊林為主的“綠色走廊”告急。目前,向塔裏木河下遊輸水、建設水利工程、流域內五地州實行用水限額、退耕還林四項治理措施已經陸續在塔裏木河流域展開。隨著各項整治和保護措施的到位,這條新疆各族人民的母親河終將會再度煥發出勃勃生機。

淡水河

淡水河是台灣島上第三長的河流。從台灣省地形圖上看,淡水河流域處在群山環抱的台北盆地之中。淡水河猶如一條銀色飄帶,將台北盆地裝點得分外妖嬈。

淡水河全長159千米,流域麵積約2726平方千米。在曆史上,它曾是台灣省唯一可以通航的河道。當時的淡水河上,帆檣林立,“淡水風帆”是當時台灣北部的一處著名風景。在清朝乾隆初年,乘帆船渡海來台者,多溯淡水河而上,至道光年間,盛極一時,這裏成為台灣北部與福建往來帆船彙集之地。那時帆船可以從淡水上溯至台北市以及台北縣的新莊、板橋直至桃園縣的大溪鎮一帶。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期,位於淡水河河口處的淡水鎮,已發展成為台灣省北部最繁華的港口,淡水與台北市之間的河道可通小型汽輪,小木船則可溯至大溪,因而也促使大溪鎮由一個山區集散地迅速發展成為商港。當地豐富的物產,如稻米、茶葉、樟腦等,從這裏源源不斷地運送出去。據1892年~1897年的統計,在這一段時期內,約有300多艘帆船來往於淡水沿岸各碼頭之間,這些帆船中的1/3都要在大溪碼頭停泊。因而,在19世紀以前,淡水河是台灣省唯一的水運航道,也是台灣全省唯一被稱為“河”而不叫“溪”的河流。後來,由於人們在淡水河流域大麵積地毀林開荒,以及在淡水河沿岸山坡開辟茶園,引起淡水河流域內土壤被侵蝕和自然環境生態變化,致使淡水河夾帶的泥沙衝積物越來越多,堆積在下遊和出海口一帶,航道逐漸淤塞,淡水港再也不適宜停泊輪船,往昔的舟楫之利,再不複見,“淡水風帆”成為曆史。如今,人們在淡水河上看到的,隻有水上人家的點點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