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月經出血過多
月經出血過多是指失血量超過80毫升,一般出現於經期。
月經失血過多,或子宮出血是常見的一種女性疾病。許多病例中,通過采取適當的營養措施,該病症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同任何一種病症一樣,有效治療的關鍵是查明病因。在許多“失血過多”的病例中,如果根據衛生巾(月經棉條)的使用數量和流量多少來看,失血的數量是完全正常的。如果您想知道,您是否患有子宮出血,我們建議您與您的醫生聯係並進行適當的評估。
功能性子宮出血(即非子宮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的發病機製包括子宮內膜生化過程紊亂。前列腺素是脂肪酸製造的類似於激素的分子,其合成的必需之物是由子宮內膜控製供應的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患有子宮出血的女性子宮內膜在大大高於正常的程度上將二十碳四烯酸集中。經期二十碳四烯酸釋放的增加導致前列腺素(係列)的生成加大,麵前列腺素係列被認為是異常出血並伴有痛經的主要因素。其它可引發子宮出血的因素有缺鐵、甲狀腺功能減退、維生素A缺乏、子宮內避孕器以及各種局部因素(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過度增生、輸卵管炎和子宮內膜炎)。
治療方麵應考慮的因素
主要考慮因素是鐵。經期失血量在60毫升以上則意味著鐵的負平衡——鐵的流失大於攝入。雖然月經異常出血被公認為生育期婦女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但人們尚不明了,長期缺鐵也可能是子宮出血的原因。這一結論是在下列幾項觀察資料的基礎之上得出的:1)一項實驗中83名患者中74名患者對單獨補鐵的反應;2)對補鐵無反應的患者中子宮瘤和子宮息肉的高發病率;3)另一項實驗中57名患者中44人血清鐵含量的相應增加;4)原始血清鐵含量較高的情況下,對補鐵治療的反應降低;5)子宮出血與對血清鐵含量無反應的衰竭的儲鐵組織之間的相互聯係;6)一項非常重要的雙盲安慰劑對照實驗中,接受補鐵治療的75%患者病情有所好轉,而安慰組相對隻有32.5%。
某些研究人員建議每天100毫克的鐵元素的補給劑量可作為一種預防治療。該建議是在以下兩份觀察結果的基礎上作出的:1)長期缺鐵會加劇子宮出血;2)含鐵酶在血液變化(即貧血)出現之前已經衰竭。低鐵的結果就是這些依賴鐵的酶在子宮內膜上的低能量代謝,最終導致異常出血。
維生素A
補充維生素A也可以奏效。一項實驗顯示,71名子宮出血患者的血清維生素A含量大大低於正常人的水平。其中40人在持續15天的每天兩次用藥25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之後,有23人失血恢複正常,有14人減少。共看92.5%的患者或完全解除症狀,或有明顯好轉。
維生素C和生物類黃酮
毛細血管在子宮出血的病例中有一定的作用。對16名患者補充維生素C(每日3次,每次200毫克)和生物類黃酮,結果顯示有14人的子宮出血有所緩解。兩位對此無反應者中有一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由於維生素C能夠大大提高鐵的吸收,那麼,它的治療作用或許也是由於鐵吸收加強的緣故。
維生素E
一組觀察人員認為自由基也可能是子宮內膜出血的引發因素,尤其在使用宮內避孕器的情況下。在10周的補充維生素E(每兩天100國際單位)之後,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雖然維生素E通過其抗氧化活動可以發揮效力,但它是否能夠通過減少出血來影響前列腺素代謝尚不清楚。
維生素K與葉綠素
雖然子宮出血的患者並沒有顯示出缺少維生素K(習慣上使用葉綠素的天然形式)的跡象,但使用維生素K仍然得到了臨床方麵以及限製性研究人士的支持。這一點應該補充到治療計劃當中去,特別是對於無反應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