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補虛藥與溫裏藥5
溫裏藥類中藥材(1)附子
【性味】辛甘。
【功效】大熱,有毒(生附子毒性強,隻做外用;經過炮製的附子已基本無毒),具有壯陽、溫中、散熱、止痛、回陽救逆、溫脾胃、祛風濕等功效,適用於脈搏微弱、手足冰冷、畏寒怕冷、冷汗淋漓、心髒衰弱、急性虛脫、大吐大瀉、脾胃寒痛、腰膝冷痛、風濕痛、陽痿、尿頻等症。對老年人來說,附子是很好的冬令補品。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附子有強心、擴張血管作用;還有鎮靜、鎮痛、抗炎等作用。
【主治】用於治療之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治脾胃虛寒性胃脘痛療效較好,此外,還可以用附子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病。
【禁忌】孕婦、陰虛火旺者忌服,附子有毒入藥必須先煎0.5~1小時方可。
△ 附藥膳:附子燉狗肉
【用料】製附子15克、菟絲子10克裝入紗布袋中。
【製作】①將狗肉250克切大塊在沸水中氽出血水撈出切小塊。②狗肉、薑片在鍋中煸炒,烹入料酒,再倒入砂鍋中,加藥袋、蔥、薑、鹽、清湯適量燒沸,用文火燉至狗肉熟爛,揀出藥袋、蔥、薑,加味精即成。
【功用】此款取其溫補腎陽之功效,適用於治療陽痿、遺精、夜尿頻數、腰膝酸軟、精神倦怠、畏寒等症。
(2)幹薑
【性味】味辛,性熱。
【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痰。幹薑能夠散去脾胃的寒氣,除去肺部的痰,可通過輕度的刺激消化腸可道,而使腸的張力增強、蠕動節律加快,對心髒和呼吸中樞神經也有興奮作用。此外,幹薑還可殺滅婦女的陰道滴蟲。
【主治】可用於治療胃脘冷痛、腹部脹滿、吐酸、腹瀉腸鳴、胸部痛及婦女經期下腹痛、子宮出血、結腸炎、急慢性胃腸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症。
【禁忌】本品辛熱燥烈,身體燥熱、血熱妄行者忌用。
△ 附藥膳:薑棗紅糖湯
【用料】幹薑、大棗、紅糖各30克。
【製作】將大棗去核洗淨,幹薑洗淨切片,加紅糖同煮。
【用法】每日2次,溫熱時服。
【功用】補脾胃,溫中益氣,適用於寒濕凝滯型、氣血虛型痛經。
(3)肉桂
【性味】性大熱,味甘辛。
【功效】肉桂是溫補藥材,能溫中補陽、散寒止痛、引火歸原、活血通經;對於男性可溫腎壯陽,對於女性可以改善經閉現象。現代研究證明,肉桂還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冠脈血流量等功效。
【主治】是腎陽不足導致的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的常用藥,還適用於虛寒腹部疼痛、食少腹瀉、畏寒肢冷、跌打損傷及牙痛等症,因其作用持久溫和,久病體弱、氣衰血少者也可應用。
此外,還可改善經閉痛經、陽痿尿頻等症狀。
【禁忌】有出血傾向者、孕婦及經期女性不宜服用。身體煩熱、口幹舌燥、夜間盜汗者忌服;肉桂不適合久煎,否則會因其有效成分易揮發而降低藥效,此外,不宜與赤石脂同用。
△ 附藥膳:甘草肉桂牛肉
【用料】甘草6克,黃牛肉1000克,肉桂3克,精鹽、生薑片、大茴香、白糖、醪糟汁、熟植物油、鮮湯各適量。
【製作】①將牛肉切塊,用沸水煮至三成熟,撈起待涼,切成肉條。②將鮮湯加入鐵鍋中,放置小火上,放鍋中入牛肉條、甘草、大茴香、肉桂、精鹽、生薑片及醪糟汁、白糖、熟植物油等材料,慢火煮大約6小時,至鮮湯快幹時,便不斷翻炒直至鍋中發出油爆響聲,撈起並瀝幹油,待涼後揀出甘草、生薑片、肉桂、大茴香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