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血糖的日常護理調血糖2(1 / 3)

第十章 血糖的日常護理調血糖2

對付糖尿病不要怕麻煩

早發現,早治療

當發現自己出現“三多一少”現象征兆時,應馬上去醫院內分泌科做進一步檢查,看空腹、餐後血糖和尿糖是否正常。

好心態恰似良藥

經過醫院檢查確診患上糖尿病後,不要驚慌失措,要有一副從容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好心態如同一味良藥,因為愉快是比吃藥還重要的治病要則之一。隻要控製好血糖,糖尿病人也可以頤養天年、長命百歲的。

按醫囑服藥

聽醫生的話,按時、定量吃藥。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隻要調理得及時、恰當,科學用藥和堅持適當的鍛煉,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

食定量,科學膳食

糖尿病人最怕餓,但又不能吃得太飽。這就需要科學地選擇膳食,以粗糧青菜為主,用小碗盛飯,吃完馬上離桌,決不留戀桌上的美味。在三餐間加少量水果和堅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但要多樣少量化。

及時測血糖

注意檢測血糖,隨時調劑飲食。平時,你可以在家裏用血糖儀自測血糖,為保準確,每半年去醫院測一次,發現血糖不正常,要找出原因,調劑飲食和用藥,保證血糖的穩定。

運動是最好的醫生

飯後一小時可進行適當運動,這樣,能抑製餐後血糖高峰在短時間內逐漸降下來,在多種運動方式中,散步最為適合好。既不需要器材和場地,強度、速度也可自行掌握。

保護雙腳

因為糖尿病病人的微循環不好,常感到手腳冰涼,尤其是雙腿雙腳部位要承擔全身的重量,容易造成靜脈曲張和脈管炎。勤用溫水洗腳,經常按摩腿腳。鞋襪要寬鬆柔軟保暖,千萬不要讓腳受傷。以免並發下肢壞疽或糖尿病足。

生活細節TIPS:糖尿病人“十不得”

急躁不得

急躁是健康的大敵,糖尿病患者更不能犯急躁的毛病,容易加重病情,甚至並發心腦血管方麵的疾病。如心髒病、高血壓、中風等對人體危害極大的疾病。

嘴饞不得

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步驟是控製血糖,而血糖的升高或減低與日常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科學、合理控製飲食最重要。一般來說,糖尿病病人胃口較好,加上日常節食,常有想吃、愛吃、不能吃的感覺。看見美味的甜食總想吃幾口,可一吃血糖又高起來了。這是一種既現實,而又難以調和的矛盾。因此,糖尿病病人要從嚴治饞,不該吃的一定堅持不吃,或者少吃。

身懶不得

運動療法是戰勝糖尿病的有力武器,糖尿病病人量力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非常重要的。勤於鍛煉的患者血糖控製的效果要好於那些不運動的患者。經常堅持鍛煉,可舒筋活血,有助於血糖的穩定。要遠離電視、電腦,麻將等,這些娛樂活動雖然也消耗一定的體力,但起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反而會加重病情。

勞累不得

糖尿病患者要盡量安排好合理的運動,不能進行劇烈運動,工作、學習和生活要適度,過分勞累,會促使血糖升高。

生氣不得

快樂的生活環境,有助於健康。糖尿病患者尤需調整好心態,遇事要冷靜,不能動不動就發脾氣,生氣會血糖常上升。因此,要少發牢騷、少生悶氣。

麻痹不得

糖尿病是一種終生性慢性疾病,患者始終要警惕防範血糖的波動,麻痹不得,要遵從醫囑、科學治療才能保健康。

馬虎不得

糖尿病病情控製不好的原因往往與病人自控力差有關,譬如煙癮大的糖尿病患者總抱有僥幸心理,不顧醫生的勸阻,偷偷地過自己的煙癮。這種馬馬虎虎的態度,是無視自己生命表現,等引發嚴重的並發症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隻能忍受更大的痛苦。

片麵不得

防治糖尿病要學會辨證治療,有些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少誤區:比如隻注意高血糖,不注意低血糖;重視了血糖,卻忽略了血脂。認為節食就是少吃主食,以菜代糧或以少量的肉食代糧。在運動上,不能科學地掌握運動量的大小。

亂治不得

隨著糖尿病患者群體的增加,治療糖尿病的廣告也多了起來。一些並非專業的人員,為了謀取利益,針對許多糖尿病患者對此並不了解,加之有急切治愈的心理,借講課、谘詢等活動之機,兜售所謂的速效根除糖尿病的“藥品”。有些患者存在僥幸心理,亂投醫、亂用藥,以致耽誤了治療佳期。

一陣不得

糖尿病既然是終身疾病,病人就要有信心、有耐心、有細心、有恒心,要學會“以變對變”的辯證防治法,打好持久戰,一陣緊,一陣鬆要不得。這樣反複不定的治療方法,會加重病情的惡化,無助於康複。

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護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特點

病情輕,避展慢,比較穩定

老年人糖尿病往往症狀較輕,也可僅有慢性並發症或伴隨症的臨床表現,如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痛風、神經病變、腎髒病變、白內障、眼底病變等。當其發生腦血管意外,或因外科手術,或因伴發嚴重感染時,才發現糖尿病。因此,對老年人應定期檢查血糖及尿糖,以便及早發現糖尿病。

心血管並發症常較嚴重,為主要死因

由於糖尿病病人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紊亂,大血管、微血管、心肌都常常累及,且往往在糖尿病的無症狀期即可發生。病人可有休息時心動過速,平臥時心率每分鍾大於90~120次,體位性低血壓,亦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容易合並感染

老年期是人一生中的多事之秋,機體對周圍環境特別是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弱,再加以機體內部的糖化使自身免疫力下降,肺通氣量和身體血流量都下降,這些都使身體素質降低。抵抗力降低以後,很容易並發呼吸係、泌尿係及皮膚感染等,感染重者可導致酮症酸中毒。

容易合並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主要誘因為嚴重感染、手術、腦血管意外、胃腸道功能紊亂伴嚴重嘔吐、腹瀉,或在患其他疾病時,因補液給予大量葡萄糖液或進食甜飲料較多,血糖明顯升高。病人表現有嚴重失水,反應遲鈍,嗜睡或煩躁不安、神誌模糊、定向力喪失、昏迷,亦可有四肢肌肉抽動、撲擊樣震顫、局灶性癲癇大發作、偏盲、偏癱等。如未能及早診斷,積極搶救,病死率可達50%左右。

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療

針對老年人老年糖尿病人的特點,在治療上應是綜合性的,除及時控製血糖、血脂和體重外,還需在心理、飲食、體育鍛煉等方麵給予多關照和指導。

飲食療法

飲食調理對老年病人尤為重要,病人隻要長期堅持飲食療法,就可以控製糖尿病的發展,防止許多並發症的發生。飲食治療上要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盡量以軟質流食為主。

具體要求: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膽固醇、適量蛋白質和富含纖維素的飲食。

體育療法

(1)老年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嗜好來選擇適當的體育活動。

(2)比較適宜老年糖尿病最好的體育方式是步行運動,每日清晨做1小時的散步,或每日做幾次短時散步,還有養花種草,練氣功等。一些簡便的床上和室內運動也可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3)如果病人已有某些運動的習慣,如打太極拳等,也不一定要改變習慣,但不能做太劇烈的活動。注意活動時間要避開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的最大作用時間。

藥物治療

(1)選擇口服降糖藥治療為宜,病情控製標準可適當放寬,餐後2小時血糖可控製在200毫克左右。

(2)口服降糖藥無效或合並感染、酮症、高滲性昏迷、進行性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小球硬化症,或並發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以及外科手術等情況時需用胰島素治療。

自我護理TIPS: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穿布鞋

布鞋的優點是柔軟、輕便、價廉,所以一般老年人都喜歡穿,可是就是因為它太軟,針、石子等極容易紮破鞋底。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並不適合穿布鞋行走,因為有些糖尿病人還伴有神經病變,由於布鞋底太軟,一旦紮破了腳都無法察覺,嚴重的會引起足部潰瘍。尤其是一些有神經病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疼痛的感覺很弱,很容易傷害到足部。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盡量在醫生的指導下穿特質的鞋,最好是硬底、軟墊、寬頭的鞋,千萬不要穿布鞋,因為布鞋受力點太均衡,不符合力學原理,長期穿鞋不當會引起老繭或走路時會有疼痛感,嚴重時可能造成足部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