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脂血病症常識13
為何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可防治高血壓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構成機體組織器官的基本成分。從每個細胞的組成到人體的構造,從生長發育到受損組織的修複,從新陳代謝到酶、免疫機製及激素的構成,從保持人的生命力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都離不開蛋白質。由於不斷地進行蛋白質的合成與分解,才能推動機體的生命活動,調節機體正常生理功能,保證機體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及修補損傷的組織。
蛋白質是由許多氨基酸組成的極其複雜的物質,主要含碳、氫、氧、氮元素。有些蛋白質含硫、磷、鐵、銅、錳、鋅、鈷、鉬等,個別蛋白質含碘。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多種,其中有8種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全部通過食物來滿足身體對它們的需要,稱為必需氨基酸。這8種氨基酸是: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及纈氨酸。食物中含有的這8種氨基酸越多,其營養價值就越高。根據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可將食物中的蛋白質分為完全性蛋白質和非完全性蛋白質。完全性蛋白質含有8種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並且在各種氨基酸的比例上也符合人體的需要。它主要存在於動物食品之中,如雞蛋、牛奶、瘦肉等食品中就含有豐富的完全性蛋白質。非完全性蛋白質中缺乏一種或數種必需氨基酸。這種氨基酸主要存在於植物食品之中。如大米、玉米、高粱等。為向人體提供必需氨基酸,可將多種食品混合食用,這樣所含的氨基酸就能互相補充,這一作用叫做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實驗表明,如單吃玉米和大豆,蛋白質的利用率分別為60%和64%;如兩者按3:1的比例混合,混合食物蛋白質的利用率可達769/6。因此,我們的飲食越豐富多樣,營養價值就越高。
許多研究表明,蛋白質對預防高血壓有一定作用,調查結果表明,多攝入優質蛋白質可使高血壓的發病率下降,即使高鈉飲食,隻要攝入高質量的動物蛋白,血壓也不升高。一些沿海地區漁民長期海上作業,精神高度緊張,睡眠時間少,吸煙飲酒量大,鹽的攝入量也高,雖然存在許多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可是漁民的高血壓患病率都比較低,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發病率也較低。
優質動物蛋白質預防高血壓的機理,可能是通過促進鈉的排泄,保護血管壁,或通過氨基酸參與血壓的調節(如影響神經遞質或交感神經興奮性)而發揮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強調素食來預防高血壓是不可取的。我們在飲食中應適當地選擇動物蛋白,如雞、鴨、魚、牛奶等,尤其是優質魚是不可少的。
但是,從蛋白質的代謝來看,蛋白質作為升壓因子的可能性並不能完全排除,因為在蛋白質的分解過程中,可以產生一些具有升壓作用的胺類,如苯乙胺等,這些物質在腎功能正常時能進一步氧化成醛,由腎髒排出體外。但若腎功能不全或腎髒缺氧時,可導致胺的蓄積,完全有可能起升壓作用。另外,人體的三大營養要素,蛋白質、脂肪和糖在體內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蛋白質攝入過多,熱量過高,久而久之,也可造成肥胖、血管硬化,也會造成血壓升高,因此,人們應適當攝取蛋白質。
為何多喝橙汁可降壓
橙汁含豐富的維生素C。英國醫學工作者對此同時641名成年人的血液進行化驗後發現,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越高的人,其動脈的血壓越低。這些研究人員認為,維生素C有助於血管擴張。每天服用60mg維生素C片,或者多吃些蔬菜、胡椒、檸檬和其他酸味水果,也可起同樣作用。
為何飲用硬水可預防高血壓
水的硬度是根據水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含量來計算的,這兩種離子的含量越高,水的硬度就越大。硬度為16~30度的水叫硬水,而硬度低於8度的水就叫軟水。一般來說,從地層深處流出的泉水和深井水多屬於硬水;雨水、小溪和池塘等地麵水屬於軟水。
科學家發現,飲用軟水的居民,心髒病的死亡率竟然比飲用硬水的居民高25%。生活在硬水地區的居民血壓及血清膽固醇普遍較低。專家研究認為,血清內鎂含量越高,冠心病與高血壓病發病率就越低。
不少因為心髒病而猝死的病人的心肌細胞裏,鎂的含量都比正常人低。當鎂離子攝入不足時,動脈血管壁的肌細胞就會因缺鎂而造成鈣離子的大量內流,從而導致動脈的痙攣和血壓升高。而冠狀動脈痙攣,是引起心肌損傷和壞死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飲用水中的鈣、鎂離子還可使腸道內的油脂性食物發生皂化,使脂肪分解成無毒成分排出體外,從而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而起到預防高脂血症的作用。
為何高血壓患者應常吃少吃雞蛋
反對吃雞蛋的人都認為雞蛋含膽固醇過多,易引起血管硬化。事實上,人體中的膽固醇大部分是體內合成,食物隻影響體內膽固醇含量的30%。從雞蛋的膽固醇含量看,每百克雞蛋含膽固醇680mg,1隻50g雞蛋含膽固醇340mg。按吸收率為509/6~709/6計算,隻有170~238mg進入血液。人體血中膽固醇的正常值是每百毫升含110~230mg,對高血壓病者最好控製在300mg以下。一個50kg體重的人約有2500mL血漿,那麼,吃1隻雞蛋可使每100mL血膽固醇增加7~9mg,對血中膽固醇含量影響並不大。而且,雞蛋的營養價值較高,其中所含的卵磷脂還有促使膽固醇脂化,促進其排出的作用。因此,沒有必要把雞蛋排斥在餐桌之外,每天吃50g是無妨的。
為何食用烤橘子可預防高血壓
經調查,經常吃橘子的人,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的比率比較低。
另外,橘子等柑橘類水果的果皮中所含的橙皮油素具有抑製肝髒、食道、大腸及皮膚發生癌症的效果。
就橘子的營養價值來說,維生素C與檸檬酸含量最豐富。前者具有美容作用,而後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如果把橘子內側的薄皮一起吃下去,除了維生素C以外,還可以攝取膳食纖維——果膠,它可以促進通便,並且可以降低膽固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橘皮甙,它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硬度,降血壓、擴張心髒的冠狀動脈。因此,可以說橘子是預防冠心病與動脈硬化的食品。那麼,怎樣吃橘子效果最好?答案是:烤橘子。
具體的製作方法如下:
(1)將橘子(1~2隻)洗淨後放在40~50℃的開水中浸泡1分鍾,然後用布擦幹。
(2)將橘子放在鐵網上,用中火燒烤至微焦為止。
(3)每天早、午、晚各食用1次。如能連同橘皮一起吃下去更好。
烤橘子對動脈硬化、高血壓、咳嗽、哮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炎、胃酸過多、便秘等病有一定療效,並具有護膚美容作用,您不妨一試。
為何女性每天補葉酸可降血壓
在最近幾年,葉酸被孕婦廣泛使用,因為它可以減少嬰兒患脊柱裂的危險。最新的研究又發現葉酸還有其他用途,一份由美國心髒病協會在芝加哥召開的關於高血壓研究年度會議上提出的報告指出,葉酸有助於婦女降低血壓。
這份研究報告稱,每天攝入800微克甚至更多葉酸的女人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比攝入葉酸總量少於這個數字的女人小得多。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女子醫院的約翰·弗爾曼披露了分別由第一護理健康研究中心和第二護理健康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前者對年齡在43~70歲之間的62260名婦女進行了跟蹤研究,而後者的研究對象數量則多達93043名,其年齡介於26~46歲之間。當她們登記時,沒有一個人患高血壓,並且她們在調查表上詳細填寫了在八年時間裏每隔兩年關於通常所吃食物的習慣、食品準備以及包括葉酸攝入量等生活習慣。另外,這些婦女還主動填寫了自己的血壓情況。
弗爾曼表示,調查人員根據葉酸攝入量把婦女分成五類,她們的平均攝入量為每人每天大約250ug。在第二護理健康研究中心每天攝入800ug甚至更多葉酸的較年輕婦女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比每天葉酸攝入量少於200μg的婦女減少29%。
葉酶攝入量最多的一類年長婦女患高血壓的危險經最少的一類低於13%。
高血壓患者為什麼要講究“未飽先止”
根據國內外長壽研究的結果證明,任意進食動物脂肪者的壽命要比限製進食者壽命短,而心血管方麵的發病則以任意進食動物脂肪者為多。國內外的科學家們都發現並一致認為:減少能量的攝入,供給足夠的果蔬和適量蛋白質有助於健康長壽。這是因為已患有或者具有發生高血壓病傾向的人,本來體內的脂肪組織就逐漸增加,而其他活動性組織則相應減退,全身的代謝水平降低。況且多數高血壓病病人的年齡多在偏大之列,體力活動趨少,所消耗的熱能也相對減少。因此,作為高血壓病患者所需要補充的熱能也相對減少。
目前,國際上推薦以20~39歲年齡人的熱能需要作為基數,依次遞減,即40~49歲者減少5%,50~59歲者減少10%,60~69歲者減少20%,70歲以上者減少30%。就一般情況而論,這個標準可作為高血壓病患者攝入能量的參考。飲食過量,對高血壓病患者的危害足顯而易見的,自古所傳“未飽先止”之說頗具科學道理。因為過飽時,會使血液大量集中於胃腸部,導致胃部飽脹,勢必造成橫膈上托,壓迫心髒,很容易引起心、腦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以致誘發或加重心血管、腦血管以及消化係統的疾病。當然,也不能盲目地采取“減肥法”來防治高血壓病,那樣弄不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