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哈佛營銷交際學4(1 / 3)

第五章 哈佛營銷交際學4

哈佛事業成功之道

聰明的創業者在初涉商海時,一般都有兩種準備,孤注一擲,但留有退路。這是十分聰明的。

近幾年,成功的企業家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受到社會普遍重視。過去他們創業的業績成為千百萬人今日的夢寐以求。眾多的企業家成功的傳記、介紹經驗的文章為人們描繪了一個五彩繽紛,金碧輝煌的前程。

每年美國都有大約60萬人開始創業,他們中間盡管不少滿懷壯誌,有的人雖有良好背景、精密的計劃,但卻常常損失慘重;有的人並無值得誇耀的資本,卻終能有所作為。總之,商海中,成功與失敗總是不斷伴隨著你,關鍵是看你是否有充分的思想、物質準備。

當你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商海——新事業中去,旁人看來,似乎頗具詩情畫意;有的人正是為了追求商場中盈與虧、失敗與成功的刺激,並在刺激下不斷取得勝利。有的人甚至徹底拋開,辭職,將一生積蓄均投了進去,很有殺身成仁的雄姿,卻常常對失敗思考太少,仿佛成功就在眼前和不遠,這種思想狀況是令人擔心的。

聰明的創業者在初涉商海時,一般都有兩種準備,孤注一擲,但留有退路。這是十分聰明的。

倘若可能,當你創業之始就應先為自己營造一個比較穩妥的保護地,認真思考一下每一筆生意的利益得失,並盡力降低風險。但這並非就說賺不了錢。

邁克先生創業時,為了留條後路,他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又任了職,該所同意他去兼職,這使一些基本生活費得到保障。這樣在下海後,不一定就得真正去蠻強蠻幹。如果生意不太好做,就少做,實在不行律師工作仍能維持生活。一旦機會好時,繼續可以看準機會再做生意。所以,倘若你的老板同意你,在做好這份工作的同時,可以去兼職,那將是太好了,這樣可同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資下海風險。這種選擇是最為理想的。

哈佛說,許多公司的經理當經曆了商場的搏殺,初有成就後回頭總結經驗才發現,不少的人,並非想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和全部時間去換取生意上的最大成功。他們在公司工作幹好本職,然而他們的人生目標卻與別人完全不同。邁克先生在創業時,就立下的宗旨是:

A、最充分地利用全部時間;

B、以最小的代價去取得大的成就;

C、盡可能地獲取最大利潤;

D、敢於創新;

E、從創業的艱辛和自我奉獻中,立求完善自我形象。

當然,對於這種目標,不可能人人都一樣。社會上大部分人,他們僅希望能夠按時上下班,把本職工作做好,並得較高的報酬,自己的工作還受到老板的充分肯定,其餘的時間就是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或去河邊釣魚,或與孩子做一做遊戲。別的,他們不願再去想。

無論何時何地,都存在著這樣兩種人,雖然各自生活目標不一,但隻要工作努力就行。但是沒有更高目標的人是不可能成為老板或經理式的人物的。

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先靠自己一人單槍匹馬是不行的。由於你要取得的成就,常常將通過別人的工作形式才能實現。換句話說,有時不一定自己當老板,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就各種情形與各行各業都可能發生。假定當你在醫學,或財務金融上頗有造詣,那麼你在律師事務所或醫學研究所就職的話,將會爭取到更多的客戶,取得更多的新產品專利,此時,有老板為你出錢投資,對這一切你都無需再操心,費用有人替你結,成功更有希望。

但是那些急於發財成功的人,總想自己當老板,卻沒有看到這個道理,急於求成是不行的,但往往事半而廢。

哈佛說,任何一個創業計劃都會對收入和支出進行準確的預算,但是基本上所有這些預算都錯了。舉一例子,人們常常忽視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將鈔票拿到手。由於你已經獲得10萬美元的進項,因此你辭掉原來的工作。可是這並不意味著這10萬美元已經躺在銀行裏。的確,這筆錢也許會被分成四次分期付給你,恐怕你已有了其他收入,或將你的日常費用降到零,否則等待第一筆付款的日子,可能會讓你覺得沒有期望。

哈佛指出,一項穩定的業務可能會帶來10筆交易,而10筆交易卻構不成一項穩定的業務。做為投資銀行的總經理,他一會兒不忘本公司巨大的貿易活動是穩定的業務,而能夠取得高額利潤的貼現票證的活動是交易。

隻能做一次生意,它們可使你在短期內賺到很多錢。俗話說:“放長線釣大魚。”做買賣要長遠考慮,但一旦沒有了這種一錘子買賣,你是否擁有核心業務來維持公司的流動資金,來支付大家的工資?

哈佛在一次調查中顯示美國41萬個百萬富翁中,78%的人年齡超過50歲,他們的財富都是由不斷發展二三十年每周7天埋頭相對枯燥的工作中獲得的。

這個統計數字告訴我們:每當一個“英雄”創辦了一個航空公司,一個計算機公司,或者一個巧克力餅幹公司,並且就有成千上萬個“成功者”往往被新聞機構給遺忘,這實際上就是隻看到眼前的大廈高樓。卻沒有看到腳下的砂石和泥土,真讓太遺憾了。

哈佛說,鈔票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創辦企業,目的就是掙更多的錢,使自己和家庭過上更舒適的生活。在困難階段,這一點使他們很滿意,他們幻想著如何打下基礎,將來如何投資,建立起自己的公司。此時,他們並未考慮如何獲取最高的利潤。最後,利潤變得重要起來,因為你需要做廣告,需要付銀行費用,需要留住雇員……看來,利潤就是金錢,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才能可以創造金錢,但金錢卻買不走才能。

一個企業家並非為了勉強糊口才創事業的。為的是作一個生活的強者,是萬能的金錢買不到的人才。

當你為公司開業而跑遍各地,籌措資金時,自然會有不少的朋友、長輩會對你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和經驗供參考,以便教你怎樣去擬定公司創業計劃。

這裏你應該起初確定的是,倘若企業計劃的目的應達到讓別人出資辦項目,那麼計劃的對象就應該以投資者為對象,而不是給朋友或其他什麼人看的入股招資書。

倘若你有個適合某種特別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的好建議,那麼在擬定創業計劃時,最忌諱的是名不符實。比如:

A、假設不能過高

我們很樂於看到,有人在計劃內認真寫著,不知道第一年或第二年內可以銷售多少單位,然而,至少你得知道他們是很切實際的。

B、不盲目的樂觀

人們佩服有勇氣開創自己事業的人,但是不能把勇氣和蠻幹相提並論。假使說,對失敗心存畏懼,就是一種健康的傾向,並且應多在創業計劃裏提及。創業投資的出資人懂得在慘淡經營的年頭,畏懼失敗乃是最大的刺激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