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生的智慧2
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
禪心禪意,貴在用心去悟。
禪並不神秘,禪早已融入到現實生活與你我密切相連!
學禪悟禪,可以打開你寬廣的心理空間,可以帶給你身心的喜悅與自在。因為禪能教你自淨、內養,排除外界誘惑,使你在生活中保持禪定,內心恬靜而不為心魔所動。隻有這樣,才能在生活中怡情怡性。也唯有如此,才能回歸生命的本真與生活的自然。
風塵彌漫的世界歧途縱橫,使得一顆混沌迷惘的心靈無所適從。歲月的長河裏,生活的道路上,總有這樣那樣的人生難題,等待我們去開啟。而禪則是藏在你心中的一把鑰匙。用心悟禪,心會告訴你答案!
禪是一麵鏡子,它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禪是一盞燈,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居士,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裏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神師非常欣喜地說道:“你每天都這麼虔誠地來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居士非常歡喜地回答道:“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你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居士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於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裏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像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地改掉陋習與缺點,完善自我,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實現自我超越。”
居士聽後,歡喜作禮,感謝道:“謝謝禪師的開導,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鍾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動就是鍾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非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禪法認為:“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指的是我們生活的環境,正報則是我們的人心,生活環境是隨著我們人心的好壞而不斷在變化著。當人人都自以為“隻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時,我們的生活環境怎麼會好轉呢?
有的人自私、墮落,已經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了,諸如:公寓大廈樓梯間髒亂的鞋陣、防火巷被違規搭蓋、道路被長期霸占、廢土被亂倒、病死寵物被亂丟、被任意遺棄,等等,實在是罄竹難書。
一個幹淨的社會,人心組成的元素是:關懷、愛心、知足、正義;一個肮髒的社會,人心組成的元素是:自私、暴戾、貪婪、邪惡。人心幹淨,社會自然就幹淨;人心肮髒,社會自然就肮髒。佛說:“萬法唯心。”我們要改變環境,就要先從改變人心做起,所謂心淨則土淨,我們要努力找回人人那顆原本純潔的真心。人心淨化了,社會也就淨化了,當下就是淨土;人心汙染了,社會也就汙染了,眼前卻是穢境。
人生活在滾滾紅塵中,也會經常產生這樣的錯覺。如果你從小就在溫室中長大,那麼爾後一個小小的挫折可能就會讓你承受不住,就如同突然由大馬路叫你轉上小山路一般;但如果你從小就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則同樣的小挫折就算不得什麼了,就如同由小山路轉進大馬路這麼簡單而已。
人生中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使我們的生理上、心理上到處充斥著錯覺感,但也讓我們悟出無比的智慧來。隻要我們能讓這顆躁動不安的心清淨下來、沉澱下來,就能觀照到自性中真實的自我了。
我們要以真實的自我來生活。人人就從自己先做起,以幹淨的心待人、處事、過生活。小我淨了,大我也就跟著淨了;人心好了,世界也就跟著好了。
人人就從自己先做起,以平和的心待人、處事、過生活。小我平了,大我也就跟著平了;人心平了,世界也就跟著平了。
人心淨化了,人心平和了,這個世界即是快樂的淨土。
堅定信仰,不懈追求
信仰是修禪的必須條件,無信仰則無以悟禪,信仰不堅則會半途而廢。在佛禪的修行中,堅定的信仰可以使修行更高,造詣更深。現實生活中的信仰,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人生的目標。堅定信仰,在人生路上能無堅不摧。信仰將推動你在成功路上揚帆起航。
比丘尼了然是日本著名武士信重的孫女。她在17歲時便因詩才和美貌而被選入宮中,成為侍奉皇後的女官。當聲名蒸蒸日上之時,皇後突然因急症去世,了然未來的美夢也隨即幻滅了,她因而深深體會到人世的無常而決定習禪。
但她的家人不僅不同意,而且強迫她與人結婚,要求她生下3個小孩後才可出家為尼。這是緩兵之計,了然無奈,隻好勉強同意。結果在25歲終於完成了家人的要求時,了然依舊堅持著出家的意誌,此時丈夫和家人再也不能勸阻她了。
她削發為尼後,始名了然,開始踏上修行之路。
她前往江戶,請求鐵牛禪師收她為徒,卻被鐵牛以她的容貌過美為由回絕了。她再去求見白翁禪師,白翁一見她不但以同樣的理由拒絕她,而且還說她的美貌隻會帶來麻煩,於是了然用一塊燒紅的熱鐵灼傷自己的臉龐,“嗤——”的一聲,伴著一縷白煙,了然的美貌消失了。
白翁感動於她的堅定,於是收她為徒。
了然,以自己的執著信仰成為著名的比丘尼,並得到了後人的敬佩與尊重。
所有的成功者,在他們真正完成夢想之前,都已經先運用想象力預見自己的成功圖像。不管他們在開始時多麼貧窮,不管他們受正式教育的曆程多麼短暫,也不管他們結識的人多麼稀少,他們都能想象自己能成功。他們自信能夠成功,生命就以事實回應他們的夢想,以符合他們的自我形象與對成功所持有的信念。
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須先有夢想,並時常以肯定、正麵的自我宣言,不斷地自我教育、自我塑造、激勵。成功,永遠屬於那些追求夢想、信仰堅定的人。
有這樣一個禪故事:
弟子問光祚禪師:“師父,如何使身心清淨?”
禪師說:“有個人聽了算命先生的話,說他眉頭泛光,當天就能變成富翁,於是他就直接走到別人的銀樓裏,當著別人的麵伸手就拿櫃子裏的金銀,被人抓住送進了衙門。縣太爺問他:‘你怎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搶別人錢財?’那個人回答道:‘我隻看到了錢,沒有看到人呀!’”
禪師緊接著說道:“有禪心的人,眼睛裏看到的隻有塵埃!”
弟子又問:“怎樣才能成佛?”
禪師厲聲喝道:“你外出雲遊,在廟宇與叢林之間奔走,可曾找到你的安身之處?如果隻會攀山涉水來來去去,那隻是白白踏破草鞋,等著閻王爺向你收草鞋錢吧!”
弟子又問:“怎樣才能成佛?”
禪師撫掌大笑:“好!意誌堅定的人,將踏破的草鞋扔掉,光著腳向前走,沒有了任何束縛,也就沒有了任何煩惱,不用為草鞋破了磨腳擔心,不用為草鞋錢擔心;意誌不堅定的人,心裏掛念大多,憂慮太多,心都裝滿了,千門萬戶都封鎖了,還安什麼身、立什麼命!”
弟子望了望自己的草鞋,靈光一閃,頓悟了。
一個人的意誌力是巨大的,如果意誌力堅強,再加上能夠發展的目標,那麼成功就不是遙不可及的事。假如不具備這些條件,就像永遠達不到沸點的水一樣,那麼靠著水的蒸汽來推動的火車也隻會停在原地。
一個有著堅強意誌力的人,便有創造的力量。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堅強的意誌,任何事情隻有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人的意誌力是難以想象的,它能克服一切困難,不論所經曆的時間有多長,付出的代價有多大,無堅不摧的意誌力終能幫助人達到成功的目的。
愛默生說過:“偉大高貴的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定的意誌,不管環境變化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然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終至克服障礙,以達到所期望的目的。”
意誌力強的人,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他相信一切都是足以超越的——隻要你認為“能”,就一定“能”!
學禪須五戒
禪是一種高深的智慧。禪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種體驗。禪講求“空”。真正的“空”並非虛空,而是淨化自己,祛除心中貪、嗔、癡、慢、疑等雜念,真正地了解自己,不被物欲所牽,不為色相所誘,不作世俗的奴隸。這個簡單的出發點就是禪的微妙本質。
現代人處於充滿壓力、高度緊張的生活節奏裏,沉重的生活負擔和激烈競爭的生存危機,使我們為了謀生疲於奔命,因而冷落了心靈的淨化,忽略了內心本具的長青之樹和不老之源。因為迷於欲望,長期把心靈和外界對立起來,生活也就變成了一種負擔。禪,可以讓我們對自心有一個重新的認識;禪,可以讓我們的心靈來一次徹底的解縛;禪,更可以治療現代人的心靈浮躁之氣。
禪,拋開了外相的約束,以人為本,重視內心的修煉,以感性和理性的超越,正本清源,返璞歸真,把曾經陽光燦爛的自我重新找回,把曾經荒蕪的心田清掃幹淨,重新鬱鬱蔥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