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願3(1 / 3)

第十章 心願3

留心簡單

常常出門旅行。當看見大城市的燈紅酒綠時,我總會想起家中客廳裏的那盞吊燈,雖然昏黃黯淡,但給我實在溫馨的撫慰;當走進名山大川時,我常會想起家中涼台上不時掠過的清風,雖然輕微柔和,但送來沁人肺腑的清爽。這些都是我每次出門都急於回家的理由——它們是簡單的、樸實的,更是可親的、美好的。 簡單可以成就美麗。金不煉,玉不琢,璞玉渾金,質樸天成;粉黛不施,蛾眉不畫,清爽自然,更添端莊。楊貴妃簡單的回眸一笑,竟能使“六宮粉黛失顏色”。幽深的山穀中,一滴水珠落入深潭,也能久久回蕩著動聽的清響。 然而,這簡單的美卻常被人們忽略了。或許是生活給予的美過多,使人麻木;或許是人們不厭其煩地追求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忽視路旁悠然開放的野花;或許是人們不斷製造自擾的煩躁和愁緒,而忘記側耳傾聽身邊微妙的歌聲。那些簡單的美麗,被洞房花燭的歡愉遮蔽了,被久旱甘霖的恩澤湮沒了,可歎一個個庸人,流連在花團錦簇之中,誤以為自己占有了美麗而沾沾自喜。 殊不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簡單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梧桐更兼細雨”的細膩,需要“虛懷若穀”、“物我兩忘”的博大,需要“山高月小”、“風清雲淡”的超脫。暫時放下肩上沉重的擔子,緩下一刻不曾放慢的腳步,讓心靈重歸自然回複平和,認真咀嚼生活的每一片葉子,那樸素的葉脈自然會伸展到心靈深處,告訴你簡單就是美的意蘊。

正因為如此,簡單可以成為真誠的老師。不管人類的情感多麼複雜——愛恨情仇、苦澀酸甜,一旦簡單便生真誠,一旦真誠必定簡單。要知道,最簡單的往往來自於心靈的最深處,它真切而不單薄,深沉而不複雜,在無言之處,於無聲之間,滌蕩虛假的念頭,造就真誠的人生。

那麼,為何不留意眼前的簡簡單單的點點滴滴呢? ——在黎明,為一朵牽牛花的初綻而祝福;在深夜,為一顆流星的飛逝而禱告。 ——在春日,含笑迎接第一縷春風的到來;在秋夜,屏息聆聽第一絲秋雨的絮語。 留心簡單吧,哪怕是飄在腳邊的落葉,你也將發現它——美麗之至。

天生我才必有用

隨著經濟發展的快速,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中國——這個本已人口眾多的國家的社會競爭愈來愈激烈,競爭是殘酷的,讓每個人都活在了一個優勝劣汰的社會之中,來自生活的各種無形壓力使我們背得喘不過氣來,令我們恐懼,這些與日俱增的壓力形成我們墮落的思想,無心去工作、學習,以致於工作樣樣不順心,成績一落千丈,多少人為此而苦悶、壓抑,放棄了自己的理想、目標,甚至覺得世界不需要他,而為此產生輕生的念頭,這不都是競爭犯的錯,壓力惹的禍嗎? 其實,“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不成材”,動力是來源於壓力的,隻要你有本事,我們根本就大可不必擔心自己的命運,雖說前麵的路不一定平坦、順利,需要開拓、創新,或者曆盡艱險去標新立異,所以,我們就必須在壓力下學會在逆境中鼓勵自己奮鬥,激勵自己進步,但不要衝破道德範圍內的欺騙自己,也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要相信,無論何時何地,自己始終是最好的;無論做什麼,不要強迫自己去做,如果想做,做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最好就可以了,畢竟每個人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逆境中,我們會學到更多,更清楚自己個人的能力;在逆境中,困難會激發我們的鬥誌,我們會更加努力學習;在逆境中,真情會流露出來,使我們更清楚人性的險惡。對於在不知何時,時興起了的“比”,我們不是比物質上的高檔,才貌上的出眾,而是比成績上的突出,精神上的可貴,俗話都說:是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可卻總有的人為了與對手比拚,甚至不擇手段地也要去得到某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為此引發出了無數地悲劇,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因為一些物質上的需求,去違背自己的良心,我們隻能為精神上的靈魂,去堅持不懈,不能讓失敗、挫折給打倒,這才是為自己而活,為目標、理想而活,才對得起自己的努力,也不枉自己所付出的一番心血與汗水。古人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就像柳樹一樣,倒著插也可以成材,做到“無心插柳柳成陰”,不是嗎,自己有一副好身手,好本領,不驕傲自大,為人忠厚謙遜,不滿足於現狀,繼續努力奮鬥,還愁難在這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上找一塊立足之地?在遇到困難、危險時,不要心急、恐慌,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沉著思考、應付每一個問題,讓每一塊“絆腳石”在你的冷靜、機智下消失,隨之煙消雲散。 壓力產生動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讓我們在壓力下奮勇前進,化壓力為動力,開發出潛意識中的新資源,麵對一切在我們人生道路上不為人知的坎坷、困難,做好準備,等待挑戰,恭候它們的大駕,在“殺”它們個片甲不留,為自己的前途、理想,打好地基,為目標奠定好基礎。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

——題記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麵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卻常常誇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而要讓我們心裏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隻有直麵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貝殼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將無數的沙粒轉化成一粒並不規則的珍珠,雨後的彩虹綻放刹那的美麗卻要積聚無數的水汽。如果把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麼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奪目的珍珠和美麗的彩虹。 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隻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奮鬥的英姿與之對抗,那麼這樣的人生是輝煌的。 當蘇武被流放到北海時,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著,似在歡迎這位堅貞不屈大漢臣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如果可以當作是一次挫折,那麼這次挫折無疑是痛苦的,可是這位放羊老人從未曾放大痛苦,於是十幾年後,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 昭君出走大漠,絲綢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駝鈴的丁冬聲,“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不應該是她真實心態的寫照吧!如果不賂畫師,終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麼是挫折換來了漢匈兩地人民的短暫安寧。 蘇武和昭君的舉動應該是對直麵挫折,縮小痛苦的心理的詮釋。人生隻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因此直麵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沒有必要因葉落而悲秋,也沒有必要因挫折而放棄抗爭。因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人們常說,風雨過後,麵前會是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荊棘過後,麵前會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潤花的養分,沒有經曆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沒有滋潤它養分的花遲早也會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兩大難題,要想讓我們的心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隻有在遭遇挫折時排解痛苦,積蓄人生的力量為新的目標而奮鬥,生命之花才會常開不敗,生命的存在才會有新的更深刻的意義!

可靠不可靠

人類是一種講究理智與感情的動物,在認知事物時,人們總是期望在兩者之間獲得某種平衡,事實上在更多時候,人們很容易走向一極——或是感情蒙蔽了理智,或是理智脫離了感情。

其實,光從感情這一角度出發,感情對於事物的認知是一種不可靠又不可不靠的關係,

也就是說,人們在認識事物時,應該持有這樣一種態度:在理智允許的基礎上,做到通情達理、有情有義。 感情的親疏遠近對於人們判斷、認知事物的能力是有很大影響的。依靠感情判斷、認識事物有其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與個人的品德修養,與環境氛圍有很大關係,因此,並不完全可靠。譬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聽到“感情用事”怎麼怎麼壞事兒,也常見到某某徇私舞弊,某某領導提拔小舅子,某某單位評先進又是領導的親戚,這些就是感情扭曲了一個人判斷能力、蒙蔽了人的理智的實例。笛卡爾在《心靈的感情》中寫道:“一個人為感情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而沒有自主行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錯誤了,特別是這個人位高權重時,就會給國家、社會帶來不幸。也許還有人會說,正直的人是不會被感情的親疏遠近蒙蔽的。這種看法是絕對錯誤的,曆史上不論是偉人還是小人,都有因感情而誤事的時候。因此,感情的不可靠性每個人都有,有所區別的隻是正直的人會更多地以理智來判斷認知。 但是,一個凡事都很理智的人又會怎樣呢?沒有情感,沒有人性的光輝,有誰願意和這樣的冷血人相處呢?帕斯卡爾的《思想錄》中寫道:“理智的最後一步,就是要承認有無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智之外的。”也就是說,在許多時候,不光是理智,人們也必須依靠感情來認知事物,這同樣符合人類思維的原理。 如題中所舉的例子,宋國的富人對於同樣一句話,為何偏偏相信兒子而懷疑鄰居呢?也許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對此一笑了之。但仔細想來,也並非全無道理,富人正是從理智與感情兩個方麵出發,得出這個結論的:從理智上來說,富人的兒子是家裏人,要錢可以直接向父親拿,沒有作案的動機;而鄰居是外人,又偏偏是個知情者(知道牆被損壞了),嫌疑的確很大。而這些結論的得出,是與富人對兒子及對鄰居從感情上的了解分不開的,正是因為富人父子關係親近,而富人與鄰人關係疏遠,富人才會得出此結論;又假如富人的兒子對父不孝、父子關係疏遠,或者富人與鄰居是至交、關係親密,那富人可能就會得出相反的結論了。我們對於與自己不熟悉的人,當然要采取謹慎的態度,先懷疑再調查;同時,也當然要信任自己熟悉的人。同樣,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從理智上分析結論並不惟一,通過某些個人感情的輔助,是可以得出合情合理的推論的。從這一點來說,感情的親疏遠近對人們的認知是有幫助的——不可不靠. “不可靠,也不可不靠”,這句挺拗口的話正說明了感情是正確認知事物必要卻不絕對的條件,在認知、判斷事物的過程中感情與理智缺一不可,這正如雨果說的“邏輯隻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從人類本身來的,後者是天上來的。”最後,“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們應避免的隻是對它們的誤用和濫用。”笛卡爾也告訴我們在認知事物時,應謹慎地基於理智,輔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親疏遠近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發揮正麵的作用。

遭遇挫折,笑對痛苦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於人,猶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水舌之於心髒。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誌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誌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於萬劫不複的深淵..麵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麵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麵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麵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由此看來,麵對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沉迷於痛苦失意的陰影中不能自拔;麵對挫折,我們不應整日浸泡在悲傷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麵對挫折,我們不應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縮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若一味沉迷於挫折的痛苦中,結果將不堪設想。 劉備麵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裏,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擊起驚濤駭浪;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的甜甜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