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家裏有個小兒子,是個傻子。
說是在村長小兒子五歲的的候呢,生病了。高燒不退,村長夫人連忙請來一個遊醫。隻可惜啊,這個遊醫是個沒有多少本事的人。翻來覆去隻用一張方子治病,高燒死活退不下去。
話常說,病急亂投醫。小兒子高燒成這個樣子,要趕緊治好啊。所以村長夫人使勁給遊醫塞銀子,連私房錢都拿出來了。
這時村長他爹己經感覺不太對了,怎麼治病一直是一張方子啊?這又不是方子對效,有用處的。所以察覺得不對的地方,村長他爹直接到了鎮上的老醫館裏。拿著方子去問,這是退高燒的方子嗎?
然後呢,老醫館裏的大夫看完就生氣了。拍著桌子說這方子要是用來治高燒的,那人就等死吧!
行了,什麼都不用說了,回到家裏的村長他爹叫來幾個後生把遊醫一綁。送官府裏去了。而小孫子呢,趕緊往鎮上的老醫館裏送。
小兒子治好了,高燒也退下了。但由於送來的太晚,還是留下一個癡傻的毛病。
憤怒的村長和村長夫人把矛頭對準了遊醫,對於一個醫者來說。有醫治不好的人是很正常的,根本用不著什麼,官府也無力處決他。但是這遊醫啊,進了官府嚇的什麼都說出來了。
原來這個遊醫之前不過是一個村子裏的地痞無賴,後來不知道怎麼得了一張治病的藥方子,一開始他還小心翼翼的給人治病。後來就膽子大了。稱自己為遊醫,然後四處遊蕩。聽聞有人生病了就去。
所以說,村長小兒子沒被醫死就命大。
遊醫根本就不是醫者,仔細查了之後又發現他還醫死了好幾條人命。所以直接打了一百大板後,又流放到邊彊苦寒之地。
隻可惜,村長小兒子再也好不過來了。
正所謂,小兒子,大孫子。父母的心尖子。小兒子成了這個樣子,村長和村長夫人那是一個愧疚內責呦。然後就使勁疼小兒子。
但這又能照顧小兒子多久啊?
古人雲,爰子則思其遠已。
村長和村長夫就想啊,我以後要是走了。誰來照顧小兒子呢?小兒子要是熱著了,冷著了,餓著了,衣服髒了破了,生病了,誰會知道?
思來想去。村長和村長夫人決定,買個童養媳來照顧自己家小兒子。
對於這個決定,村長小兒子的哥哥嫂嫂們一致同意。並對村長說,她們會常來看小弟的。一但發現若是童養媳照顧不好小弟的話,定不會輕饒了她。
即然都同意了,那就挑同養媳吧。本村窮困的人家也有上二十來個,家裏年齡或大或小也有幾個女兒。長的漂亮的不要,容易心思不安分。不聽長輩話的不要,自己長輩的都不聽,還能聽別人的?照顧自家小兒子一定陽奉陰違。不會做飯的不要,小兒子一定要養好。不會做飯怎麼行啊!女紅不好的也不要。小兒子不懂事,玩的時候又容易弄壞衣服。女紅不行怎麼能當自家小兒子的童養媳。
這樣的條件,選童養媳選了四、五年還未選中一個。
這是該說秦草運氣好呢?還是說秦草倒黴呢?
村長在嚐過秦草做的飯之後,心裏就有點想法。又想起被秦草養的仙童似的弟弟,和那從來不髒的衣服。還有那能幹、孝順、賢惠的名聲。於是乎相中了這個童養媳。
對於秦草說,這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
秦草不會甘心給一個傻子做童養媳的。
秦草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古代農女。她就算放棄了一個現代人的驕傲去認真做一個孝順的農女,這也不過是因為秦草她害怕而己。她害怕被發現與眾不同而被當成妖孽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