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成功最後一步(1 / 3)

第十一章 成功最後一步

【名人名言】

你為人行事的本身比你的語言更具說服力。

——印度智者

避免不良行為

1.不良舉止要避免

(1)使用手機不當。手機已經成了現代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訊工具,很多人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常常太隨意,以下就是使用手機的禁忌。

禁忌一:手機鈴聲太大,總驚動他人。

正確做法:應該把鈴聲調低,特別是在辦公室或者公共場所。

禁忌二:手機鈴聲一響就很高聲音的接電話。

正確做法:手機鈴聲響起時,應該找安靜、人少的地方接聽,並控製自己說話的聲音。

禁忌三:在車裏、餐桌上、會議室、電梯中,公交車等公共場所接打電話,聲音非常高,沒完沒了,旁若無人。

正確做法:應該放低聲音,談話盡量簡短,不幹擾他人。

禁忌四:正在和人交談,手機鈴聲響起,什麼也不說就立刻接電話。

正確做法:手機鈴聲響起時,有人在身旁,必須道歉說聲“對不起,我接個電話。”然後走到一個不會影響他人的地方接電話,時間不宜太長。

(2)當眾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這些都是很不好的習慣。尤其是在進餐或者交談中,這種小動作都是禁忌的,因為這些不雅舉止往往令旁觀者感到非常厭惡。

(3)當眾打哈欠。在交際場合,如果你打哈欠,對方會認為你對他談話的內容不感興趣,所以盡量控製,如果真的難以控製,要馬上用手捂住嘴,並說聲“對不起”。

(4)隨便丟垃圾。隨便丟垃圾是社交的一個禁忌,責的最不文明的舉止之一。

(5)當眾嚼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保持口腔衛生,但也應當注意在別人麵前的形象。咀嚼時閉上嘴,不發出聲音。並把嚼過的口香糖用紙包起來,扔到垃圾箱。

【點評和建議】

社交中的一些壞習慣,雖然它們不像酗酒和吸毒具有那麼明顯的破壞性,但絕對會影響你的交際,阻礙你取得事業的成功,所以還是盡量避免吧。

2.溝通障礙要克服

(1)自以為是

一般的人對待一個問題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見解,這時候就很容易關上自己的心門,不願意甚至拒絕接受別人的意見。要知道正確與錯誤都是相對的,當我們以寬闊的胸懷、謙虛的心態對待他人的建議時,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先入為主

先入為主是偏見思維模式造成的。溝通的一方如果對另一方有成見,順利溝通就無法實現。比如你對一個下屬的能力產生懷疑,即使這位下屬有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你可能也不會接受。

(3)不善於傾聽

傾聽是溝通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良好的傾聽是高效溝通的開始。傾聽不僅需要具有真誠的同理心的心態,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傾聽技巧。居高臨下,好為人師;自以為是,推己及人;抓耳撓腮,急不可耐;左顧右盼,虛應故事;環境幹擾,無心傾聽;打斷對方,變聽為說;刨根問底,打探隱私;虛情假意,施舍恩賜等都是影響傾聽的不良習慣,應該注意避免。

(4)缺乏反饋

反饋是溝通的過程中或溝通結束時的一個關鍵環節,不少人在溝通過程中不注意、不重視或者忽略了反饋,結果溝通效果打了折扣。不少人在溝通中都以為對方聽懂了自己的意思,可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卻與自己原來的意思大相徑庭。其實,在雙方溝通時,多問一句“您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請您再說一下,好嗎?”,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5)高高在上

有的人身為領導,在與下屬溝通的時候,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高高在上。本來上司和下級之間就存在地位、身份上的不平等,有些做上司的還有意無意地擴大這種不平等的效應,導致下屬在上司麵前唯唯諾諾,有話不敢講,影響了上下級的順暢溝通。有一個老板,辦公室將近二百平方米,老板桌是最大的,老板椅也是最高的,可是在他的辦公桌前放著一個小小坐椅,下屬每次來彙報工作或請示問題,都要必恭必敬端坐那裏,這種儼然“審問”的環境很明顯是要影響溝通效果的。也有的上司,在與下屬溝通的過程中,心不在焉,擺架子等,這些都是高高在上的表現。

【點評和建議】

要克服溝通的障礙必須注意以下心理因素的作用。首先,在溝通過程中要認真感知,集中注意力,以便信息準確而又及時地傳遞和接受,避免信息錯傳和接受時減少信息的損失。其次,提高思維能力和水平是提高溝通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培養鎮定情緒和良好的心理氣氛,創造一個相互信任、有利於溝通的環境。

3.交談惡習要改正

下麵這些不良的交談習慣你有嗎?如果有請趕緊改正,因為這些不良習慣會影響你的交際。

1.打斷他人談話

雙方交談時,上級可以打斷下級,長輩可以打斷晚輩,平等身份的人是沒有權力打斷對方談話的。萬一你與對方同時開口說話,你應該說“您請”,讓對方先說。

2.補充他人談話

有些人好為人師,總想顯得知道得比對方多,比對方技高一籌。出現這一問題,實際上是沒有擺正位置,因為人們站在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會產生很大的差異。譬如你說北京降溫了,對方馬上告訴你哈爾濱還下大雪了。當然如果談話雙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時候適當補充對方的談話也並無大礙,但是在談判桌上絕不能互相補充。

3.糾正他人談話

“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慮同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未必一致。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除了大是大非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地回答外,人際交往中的一般性問題不隨便與對方論爭是或不是,不要隨便去判斷,因為對或錯是相對的,有些問題很難說清誰對誰錯。

例如美國人吃螃蟹習慣吃鉗子,其餘部分都不要,而中國人習慣吃黃吃膏,此時你就不能說“你真傻,吃螃蟹應該吃黃吃膏”。

在中國,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反對,但在有些國家,如馬其頓、保加利亞、尼泊爾,則正好相反,點頭表示反對,搖頭表示同意。

所以請大家記住一個社交的原則:從心理上接受別人。每個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樣,職業背景不一樣,考慮的問題也不相同,所謂做人必須寬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斷標準隨便強加於人。

4.質疑他人談話

對別人說的話不隨便表示懷疑。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質疑對方並非不行,但是不能寫在臉上,這點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帶來麻煩。質疑對方,實際是對其尊嚴的挑釁,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人際交往中,這樣的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點評和建議】

在交談中要避免賣弄機智和學識,不要說些庸俗的俏皮話語帶譏諷,但是適度的幽默和風趣是必要的,可以活躍交談的氣氛。 在談話中,男子還要注意,一般不要參與婦女們的議論,也不要與婦女無休止地攀談,而引起別人的反感。同婦女交談,更需態度莊重,不要隨便開玩笑,表現輕浮。

4.與人共餐有禁忌

1.忌吸煙

公共場合不應該吸煙。與外人打交道時,特別是有女性、長者在場時不應該吸煙,這是一種教養。不吸煙是一個人在餐桌上的基本教養。

2.忌為他人夾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