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輕鬆經曆失敗2
漫淡精神勝利法
顧名思義,當一個失敗的人或者經曆過失敗的人往往采取貶低目標,看不起別人等心理
機製作用來欺騙麻醉自己,那就是精神勝利法了。
(1)自視甚高
魯迅筆下的阿Q,在經濟上雖不像趙太爺、假洋鬼子那樣富有以至他連想都不太敢想的
奢望,他是窮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在生活中,他沒有屬於自己的家,隻得把土穀祠作為安歇的處所;他娶不起媳婦,也沒有任何一個女人傾心於他;在思想上,他聽到“革命”,便以為口裏喊著“革命”就是真的革命了,結果不但沒革成別人的命,最後卻稀裏糊塗地被人送上了斷頭台。阿Q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可憐可歎的悲劇,而最可悲的是,這些悲劇在他自己的眼裏卻是當作喜劇來看的。
本來他的存在不是被作為勞動的工具來看待,就是被作為供人開心的嘲弄對象,而他自
己不但意識不到這一點,反而還自視甚高,上至趙太爺、假洋鬼子,下至王胡和小D他全沒放在眼裏。本來是沒有一個女人看得上他,他倒挑剔地想著“趙司晨的妹子真醜,鄒七嫂的女兒過幾年再說,假洋鬼子的老婆會和沒有辮子的男人睡覺,呸,不是好東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吳媽好久不見了,不知道在哪裏——可惜腳太大”。本來他和王胡、小D應屬同命相憐的角色,他卻自以為已經革命了並思忖著:“未莊的一夥鳥男女才好笑
哩,跪下叫道:‘阿Q,饒命!誰聽他!第一個該死的是小D和趙太爺,還有秀才,還有假洋鬼子……留幾條麼?王胡本來還可留,但也不要了……東西……直走進去打開箱子來……自己是不動手的了,叫小D來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要說阿Q生活在當時社會的最底層,是遭人輕視和唾棄的對象,可他卻沒有感覺到來自趙太爺、假洋鬼子對他的輕蔑、也沒感覺到來自王胡和小D的欺負,反而看不起他們。這是比較典型的失敗後的心理表現,一旦在失敗者的心理中有所體現,就很容易轉化成活動上的表現,就更容易導致新的失敗。
其實,很多失敗的的人現在還和阿Q一樣,不敢正視自己的失敗,隻能借此法聊以慰藉,其實是麻醉自己。
(2)小尼姑的頭
阿Q一個人樂顛顛地來到寺廟裏,看見一個小尼姑,便覺十分可愛,上前摸了一把那小尼姑的頭。小尼姑氣得罵人,阿Q回罵道:“和尚都能摸你那禿頭,我摸不得?我摸還是看得起你呢。”氣的小尼姑直罵“斷子絕孫的死阿Q”。還有阿Q老掛在嘴巴上的“老子從前是怎樣的闊”,他特別忌諱別人說“光”和“亮”,因為這戳到了他的痛處,這充分說明
了阿Q很忌諱自己的失敗,或者不敢坦白自己的痛處。如今,許多人也不願講自己的失敗,
更不願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竭力去掩蓋,有的幹脆就“賴賬”。為什麼呢?他們認為失敗了
講出去,有損於自己的麵子、威信等。
其實,不敢正視失敗,就會失去了從失誤和失敗中吸取教訓的機會,就會在摔了跤的地
方一次又一次地摔倒。這些人是絲毫不會從失敗中吸取任何教訓的。
從表麵上看,阿Q的種種表現似乎是雖然貧窮但能自得其樂,可要挖掘他思想深處的話,這些並不能表現阿Q在生活的磨難與挫折麵前是真正不以為然或超凡脫俗的,他隻是在改變不了現狀、又想解除現實生活中的極端痛苦的兩難之間選擇了不斷地使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我麻醉和自我解脫,使自己藉此能夠生存下去。因此,精神勝利法既是阿Q能夠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又是阿Q不敢正視被壓迫、被欺侮處境的精神鴉片,成為他不能走上覺醒道路的絆腳石。阿Q和精神勝利法已經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用自我麻醉的態度麵對挫折的人生,雖然能解除一時的痛楚,卻足以導致一生的愚昧與混沌,也注定了阿Q連死都是稀裏糊塗的結果。
(3)文飾作用
用書麵詞語,精神勝利法亦稱文飾作用。指當人的行為沒有達到所追求的目標時,為減
少焦慮、痛苦、保持自尊而尋找種種理由安慰自己或替自己辯護,從而心安理得的一種方式。它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酸葡萄作用
伊索寓言中講道:酸葡萄作用便由此而得名,它的含義是指個體因未達到目標而貶低目標,醜化目標,以“不值得”、“我才不想呢”等言語來安慰自己的一種方式。例如,學校舉行考試,某學生考試成績不好,可他嘴裏卻說:“多考幾分有啥意思,把身體累垮了才不值得呢!”有人沒考上大學,就說考上大學也不見得好,修業年限長,花費又高,將來畢業分配還是個未知數。某職工上班遲到被扣獎金,大家都為他惋惜,可他卻開口說了:“不就是扣幾塊錢嗎,有啥了不起,就是白給我,我還不稀罕要了呢?”明明是因為經濟條件所限,看到別人不是買汽車就是買摩托車,而他自己卻買不起,卻說:“摩托車,汽車有什麼好,經常容易出交通事故,說不定哪天連命都給搭上。”這種例子舉不勝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見怪不怪。
②甜檸檬作用
伊索寓言中還有一個故事:
有隻狐狸肚子餓了,就出來找食物吃,它本來想找些可口的東西解解讒,可隻找到了一隻酸檸檬。狐狸舍不得扔掉那隻酸檸檬,就把它揣在懷裏,繼續找東西吃。找了半天都沒找到,於是它從懷裏掏出那隻酸檸檬,對自己說:“這檸檬真甜,正是我想吃的。”便皺起眉頭吃了起來。
甜檸檬作用指當一個人沒有得到欲求的目標便百般誇大,美化已經達到的部分目標的好
處,以此來減輕內心的失望和痛苦的一種方式。
“酸葡萄作用”和“甜檸檬作用”的實質都是一樣的,都是當自己的真心需求無法得到
滿足並產生挫折感時,為了消除或減輕內心不安和維護“尊嚴”,編造一些“理由”來進行
辯解,以此來進行自我安慰。
這兩種心裏防衛方式看起來都很荒唐可笑,但確有某些積極作用。它反映了當事人具有某種消化失敗帶來的挫折感的彈性,可以幫助人在遇到挫折失敗時迅速從憂傷中解脫出來,暫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恢複心理平衡,防止行為上出現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自尊。但它隻是治“標”不治“本”的心理防衛方式。凡遇到失敗都一味地聽任這種心理擺布而不
正視現實,去反思人生,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有時還可能使問題複雜化,導致更大的失敗。
以失敗為榮
如果這一次的失敗注定會導致下一次的成功,你也許會為這一次的失敗而激動不已。然
而,事實往往不是這樣,也許還要再經曆一次或者更多次失敗才能帶來成功。如果我們把目
光盯在最後那次成功的結局上,我們就會心滿意足——有這一次成功對我們來說已經夠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經濟領域、社會領域還有許多禁區,若不抱定“失敗也是光榮”的
信念,很難有人去闖,去開墾禁區中的處女地。新社會前進的動力在於創造。踩著別人的路
子去走,經濟上也許會有好處,但在人生價值上的所得卻可能不大。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是用自己的行動、甚至自己的失敗去為別人開路。若每個人都能在前人走到頭的地方再向
前跨進一步,那我們社會就會飛速前進。這一步,是有風險的,如果僅僅羨慕成功者的榮譽,而不敢承擔失敗者的艱辛、默默無聞、甚至被責難,那麼他也就不配得到成功的榮譽。
你被擊倒了,先爬起來吧!你爬起來,就已經向成功邁進了一步,這就是勝利。因為“
輕而易舉的成功價值不高,艱苦奮鬥得來的才有意義”(19世紀美國傳教士比徹語),你爬
起來了,本身就包含了艱苦奮鬥的含義。
(1)有誌者事竟成
世界知名的演說顧問兼作家多羅西莎諾芙記述了她在醫生宣告她將無法唱歌之後,
以特殊的方法持續她的歌唱生涯的故事。她的故事還包括大學畢業後,不幸丟掉了第一份工
作:“離我開始做第一份工作還有幾個禮拜,那份工作就是在聖路易市立歌劇院做臨時女替
角,我感冒了,喉嚨發炎。我很笨,竟然沒有停止排練,結果喉炎就越發嚴重,最後就失聲
了。我隻好保持安靜,希望到聖路易的時候就可以複原,但我錯了。我的聲音還是不對勁,
但沒辦法,我還是得按照預定計劃,站在舞台前,麵對滿座的觀眾,與文森特·普萊斯同台
演出。我開口高唱,但沒有聲音,什麼也沒有。”
“第一份工作就這樣完蛋了,於是我跑去找國內頂尖的喉科專家,‘我想你不能再唱歌
了,’他說,‘你可以說話,但我懷疑你是否還能唱歌。”
“我茫然若失,這是任何一個歌手結束事業的前兆。醫生打算做聲帶手術。我很欣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