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勤奮出天才
價值百萬的老繭
布朗可不是個幸運兒,他剛一出生就成了棄嬰,被送到了孤兒院,稍稍長大一點,被認為是智障,他要自暴自棄是太容易了。然而,他在中學階段遇到了“貴人”——一位愛他的老師。老師告訴他:“不要因為人家說你怎樣你就以為自己真的怎樣。”這句看似平常的話徹底改變了布朗的命運。
在老師的鼓舞下,布朗決定加入演講會,為每一個像他一樣被“瞎了眼的命運女神”無情捉弄的不幸者呐喊,讓每一顆怯懦的心都滋生出進取的勇氣,讓每一個平凡的生命都迸發出向上的力量。
布朗很有自知之明,他想自己沒有過人的資質,沒有個人魅力,也沒有經驗,要獲得演講的機會,隻有一天到晚給人打電話,有時一天打100多個電話,請求別人給他機會,讓他去演講。就這樣,日久天長,布朗的左耳硬是被話筒磨出了繭子。
現在,布朗成了美國最受歡迎的勵誌演說家,他的演講酬金每小時高達2萬美元。一切都如期而至:掌聲、鮮花、榮譽、金錢……
布朗笑了,他摸著左耳上的繭子不無得意地說:“這個老繭值幾百萬美元哩!”
事實上,那繭子本身就是一篇撼人心魄的勵誌演說!把粗暴的拒絕記下來,把冷漠的推擋記下來,把所有潑進生命的冷水都記下來。然後,讓它們沉積、凝結,最終就會開出一朵離聰明和成功最近的驚世之花。
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發明無數,他所給出的關於成功的模式依然是:1%的靈感+99%的汗水。不管我們是否真的笨拙,隻要我們自己真的付出了150%的努力,最後總會成功,因為上帝偏愛那些勤奮的人。
青少年朋友,當你努力學習但又覺得不如別人時,你要相信:勤能補拙。
沒有什麼不可能
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從小就有一股練球的癡迷勁頭,並把當上一名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作為自己的理想,而且她經常表示一定要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些都讓身為乒乓球教練的父親十分欣慰。父親給她製定了一個係統的訓練計劃。在父親的訓練下,鄧亞萍技藝超群,小小年紀就打敗了很多成人對手。不僅如此,鄧亞萍打球總是特別投入,簡直就是在玩命。她一直在堅持自己的理想:“我一定要把球打好,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
後來,為了更進一步挖掘鄧亞萍的打球潛力,父親親自送女兒進省集訓隊。鄧亞萍沒有辜負爸爸的希望,在幾個月的集訓中,她所向披靡,和她打球,高她半個頭的隊員都怕她三分。單純的小亞萍滿心喜悅地等待進省隊的通知。
半個月過去了,誰知,鄧亞萍等到的卻是“個子太矮,沒有發展前途”的答複。
傷心的鄧亞萍放聲大哭,她對爸爸說:“爸爸,我不矮,我能行!我要進省隊,我要當一個好的運動員,我一定能拿到冠軍,這個世界沒有‘不可能’的……”女兒的哭聲堅定了爸爸要為女兒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拚搏一下的決心。
第二天,父親帶著鄧亞萍又來到鄭州市乒乓球隊。教練李風朝毅然決定收下這個除個子不高之外,其他條件都有明顯優勢的小姑娘。
來到市乒乓球隊以後,鄧亞萍非常珍惜這次可以實現自己理想的來之不易的機會,開始了艱辛的訓練。她從來不因為個子矮小而減少自己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她相信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能做到,而且她還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隻要自己堅持到底,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堅信這個世界沒有“不可能”。
有一次跑步,身材矮小的鄧亞萍拚命追趕,仍然不能按時跑完3000米,李教練鐵青著臉,二話沒說,命令鄧亞萍再跑一圈。不合格,命令再跑……鄧亞萍的倔勁兒上來了,一言不發地跑著。
教練看著大口大口喘著氣、腳都抬不起來的鄧亞萍,心裏有點兒不忍,才命令她停下來,但又不肯輕饒她,結果用罰款5角的辦法以示懲罰,並明確告訴鄧亞萍,什麼時候合格,什麼時候來領罰款。
鄧亞萍沒有氣餒,她知道教練的用心良苦,也知道自己的不足,要打好球,就要有比別人更強的體力,更靈活地跑動。同時,鄧亞萍深信在自己的艱苦努力下,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實現,勝利一定屬於自己。經過刻苦的訓練,後來她突破了自己的弱點,能在規定時間內跑完3000米了。再後來,她成了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棒的乒乓球運動員。
在成長前進途中有很多困難,但是隻要符合自然和社會規律,就沒有“不可能”。鄧亞萍的故事生動地證明了這一點:打乒乓球時高個子占優勢,但是個子矮不意味著不能打,甚至也不意味著不能打好,隻要你付出足夠多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劣勢。
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事情都如此:麵對它的人會因為條件不同而在一定時間內處於“有利”或“不利”的位置。但這種區別不是絕對的,隻要你有毅力,肯付出辛勤的汗水,就有可能扭轉這種局麵,讓這個世界上的“不可能”消失。
一次深刻的教訓
大森林裏生活著3隻小豬和它們的媽媽。老大和老二既膽小又懶惰。而老三卻十分勤勞,遇到事情也善於思考。全家在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過去,3隻小豬漸漸長大了,於是它們決定自力更生,離開媽媽獨自建立屬於自己的家。豬媽媽隻得含著眼淚送3個孩子離開,並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勤勞,遇到困難要多動腦筋。3隻小豬說一定謹記媽媽的教導,使自己成為獨立的孩子。
就這樣,3隻小豬告別媽媽,踏上了征途。
它們3個來到稻田旁,這裏有許多金黃、柔軟的稻草。老大看見了,心裏想:“我就用稻草蓋一間房子吧,又快又輕鬆!”於是,愛偷懶的老大把稻草收集起來堆在一起,當做是自己的房子,然後鑽進去呼呼睡起覺來。
老二和老三繼續向前走,來到森林裏。老二想:“我就用樹枝蓋房子吧!”於是,它找來了很多樹枝,不一會兒工夫就搭了一間小房子,心滿意足地住了進去。
老三獨自向前走,來到山腳下,這裏有很多磚石。老三想:“我就蓋一所堅固的磚房子吧!”於是,老三就忙碌起來,它把磚石在地麵上一塊塊擺好,塗上泥,然後再放一層磚石,再塗一層泥……老三勤快地勞動著,幹得大汗淋漓,整整花了3天,終於蓋成了一間堅固整齊的磚房子,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老三真是高興極了。
一天,大灰狼出來尋找食物,發現了老大蓋的草房子。它使勁兒一吹,草房子就塌了。老大嚇得屁滾尿流,慌忙跑到老二那裏求救。老二便讓老大躲進自己的木房子裏。
木房子雖然比草房子結實,但是大灰狼使勁撞了幾次,還是把木房子撞塌了,於是老二和老大又跑到了老三的磚房子裏避難。大灰狼追了上來,但它無論怎麼用力也撞不壞磚房子。
氣急敗壞的大灰狼對躲在磚房子裏的3隻小豬威脅道:“再不開門,我就從煙囪裏爬進去了!”說著就爬上了高高的煙囪。老三安慰兩個哥哥,讓它們不要擔心。它不慌不忙地搬來一些木頭,在爐膛裏生起火來。
過了一會兒,大灰狼得意忘形地從煙囪裏滑了下來。誰知它一屁股坐到了火堆上,被活活燒死了。
俗話說:“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難求,天道酬勤。”勤勞是一筆價值遠遠超過金子的財富,縱然你有黃金萬兩,但坐吃山空,總會有窮困的一天,唯有勤勞才是永不枯竭的財源。
要勤,就要忌“懶”、忌“惰”,懶惰稍不留神就會流露出來,所以要時刻提醒自己:“業精於勤。”
過慣了舒服的生活,很多青少年朋友開始鄙視勞動,他們認為“勤勞”的中華美德已經過時了,於是變得越來越懶惰。要知道,這種不良習慣會影響你們一生“財富”的積累,你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勤勞的人和不勤勞的人結局往往是不同的。
“10”與“9”的區別
10年後,大學同班同學聚會。
當年一個個在課堂裏聽講的學子,如今卻有了很大的差別:有的當了處長、局長,有的成了博士、教授、作家或公司老總,也有的下崗分流,給私人小老板打工,還有的賠本欠債。有些人不服氣,感歎這世道太不公平。於是,有幾個人就去請教當年的老師。
老師隻是一笑,然後出了一道題:10減9等於幾?
老師見學生們一個個目瞪口呆的,便問:“你們會打保齡球嗎?保齡球的規矩是,每一局10個球,每一個球得分是從0分到10分。這10分和9分的差別可不僅僅是1分。因為打滿分的要加下一個球的得分,如果下一個球也是10分,加上就成了20分。20分與9分的差別是多少?如果每一個球都打滿分,一局就是300分。當然,300分太難,但高手打270、280分卻是常有的。假如你每一個球都差一點,都是9分,一局最多才90分。這270、280與90分的差距是多少?”
老師繼續發揮:“你們當初畢業的時候,差距也就是10分與9分。但是,這以後,有的人繼續十分的努力,毫不鬆懈,10年下來,他得取得多大的成績!如果你還是九分八分地幹,甚至四分五分地混,10年下來,你得落下多大距離?”
幾個學生恍然大悟,羞愧難當。
世上的很多事情看似差別不大,但經過長年累月的變化,足以拉開許多人的距離。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停地奔跑,以保持領先優勢,因為一旦我們停滯不前,就將被其他人所超越。
青春定義
許多商界要人,都喜愛一篇短短的散文,散文的題目叫《青春》,作者是塞繆爾·厄爾曼。
厄爾曼1840年生於德國,兒時隨家人移居美國,參加過南北戰爭,之後定居伯明翰,經營五金雜貨,年逾70開始寫作。
《青春》一文,僅寥寥400字: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麵、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誌、恢弘的想象、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湧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孱弱,進取壓倒敬安。如此銳氣,二十後生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隻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誌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的心靈應如浩渺瀚海,隻有不斷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駐、風華長存。